加载中…
个人资料
蕴辉
蕴辉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750
  • 关注人气:13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现代汉语中的名词作状语

(2010-05-26 18:36:12)
标签:

古文化

古今汉语

学法指导

杂谈

分类: 古今汉语

             现代汉语中的名词作状语
                    陈 晓 云
 
古代汉语中的名词作状语,有着浓厚的修辞色彩,既形象又精炼,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一位文化名人曾说过,所有文化都有着它的承继性。汉语也不例外,古代汉语中的名词作状语的语言现象,在现代汉语中也频频出现。
首先,经过历代沿袭和语言实践早就形成的固定短语——成语,直到现在,仍有名词作状语的语言现象。如:“风餐露宿”中的“风”和“露”就分别作了“餐”、“宿”的状语。这个成语包含了两个动词短语,即“风餐”和“露宿”。“风餐”就是在风里吃饭;“露宿”就是在露天睡觉。又如“左顾右盼”、“虎踞龙盘”、“南征北战”、“日新月异”、“风驰电掣”、“龙腾虎跃”、“豕奔狼突”、“大江东去”、“风流云散”、“土崩瓦解”等成语中的加点名词,都属于这种名作状的语言现象。
其次,有的名词作了状语,逐步跟它后面的动词或形容词凝结为现代汉语的双音合成词。如:“笼罩”中的“笼”,本是名词,这里是“用笼子”,作了“罩”的状语,表示动作所凭借的工具。诸如此类的还有:“卷席”、“响应”、“雀跃”、“瓜分”、“鲸吞”、“瓦解”、“洞察”、“猩红”、“雪白”、“漆黑”等。
再次,表示处所和时间的名词,像古汉语一样,可以直接用来作状语。如:
①桌子上放着一本台历。
②小芹晚间忙得更很。
①②两个结构简单的句子中的加点方位名词和时间名词分别用在动词“放”和“忙”的前面,对其起修饰和限制作用,因此作了状语。
最后,名词作状语还出现在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中。如:
①从此,我更加宝爱葫芦这个名号。
(郑明娳《我的葫芦梦》)
②吴仁民和周如水在旁边看见他的窘相,不觉感到兴趣地笑了起来。
(巴金《雾•雨•电》人民文学出版社第87页)
③倘我再说出连累我们的话来,他就会面斥我太爱惜不值钱的生命,不肯为社会牺牲。
(鲁迅《朝花夕拾•范爱农》)
④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原则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问题的决定(草案)》。
(新华社)
①中的“宝爱”,意思是说像爱惜珍宝一样爱惜。②中的“兴趣地笑”,意思是带有兴趣地笑。③中的“面斥”,就是当面斥责。④中的“原则通过”,就是在原则上通过。以上4句中加点的名词,在句中对它们后面的动词,分别予以修饰和限制,因而都作了状语。
综上所述可知,现代汉语中的确有很多运用得富于表现力的形象简洁的名词状语。这是古代汉语的传承和发展。活用为状语的名词,在古今汉语中的语法地位和功能以及与动词的组合特征等基本相同。我们应以古为鉴,古为今用,让母语有生命力的亮点,继续发扬光大。
刊于《语文学习报》高中教师版2006年第12期           责任编辑:宋慧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