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介词在何处省略
蕴辉
现行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第三册《文言常用句式》的第四大项“省略句”,关于主语、谓语和宾语的省略,行文言简意明,易于理解和掌握。至于介词的省略,一笔带过,举两个例句,仅此而已,让人感到语焉不详,容笔者在这里多说几句,仅供参考。
教科书上说:“文言中介词‘于’也常常省略”。这里顺便附上一句,文言中省略的介词,除了“于”以外,还有一个“以”。“以”的省略和“于”的省略有相同之处。为了方便起见,本文就将两个介词的省略一并介绍。
介词的省略怎么认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
一、谓语动词的后面有表示处所的名词(含名词短语)紧跟,如果动词和处所名词不具有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就可断定动词后省略介词“于”。例如:
①断头置城上。(《五人墓碑记》)此句中的动词“置”作谓语,其后紧跟表示处所的方位短语“城上”,“置”和“城上”不具有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据此,可以断定两者之间省略“于”,此“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在”。全句的意思是:(五义士)被砍下的头悬挂在城头上。
②因出己虫,纳比笼中。(《促织》)此句中的“纳”,即放,动词作谓语,它的后面紧跟着“比笼中”这个表示处所的名词短语,“纳”和“比笼中”没有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因此,可以判定“纳”的后面省略介词“于”,此“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在”或“到”。纳(于)比笼中,就是放在盛放准备打斗的蟋蟀的笼子里。
如果处在谓语的位置上是名词,可以认为名词动用,它和处所名词不具有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也可断定两者之间省略“于”。如:③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张衡传》)果地震陇西,就是果地震(于)陇西,也即果然在陇西发生地震。如果动词谓语和处所名词确具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那么就可以断定它们之间不省略介词“于”。如:“席卷天下,包举宇内”(《过秦论》)、“张良至军门见樊哙”(《鸿门宴》)中的“至军门”和“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归去来兮辞》)中的“瞻衡宇”等都是,这里不一一解析。
二、动宾短语的后面有表示处所的名词紧跟。例如:
①待圣人之出投缳道路(《五人墓碑记》)“投缳”这个动宾短语的后面紧跟表示处所的名词“道路”,因此,可以认定“投缳”的后面省略了介词“于”,此“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在”,它与“道路”组成介宾短语作补语,译时宜置谓语前作状语。“投缳道路”就是“投缳(于)道路”,即在发配的路上自缢而死。
②寓形宇内复几时(《归去来兮辞》)此句中的动宾短语“寓形”的后面紧跟着表示处所的名词短语“宇内”。据此,即可断定“寓形”的后面省略“于”,此“于”也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在”,“寓形宇内”就是“寓形(于)宇内”,也即寄身在天地之间。
三、动宾短语的后面有表示其涉及对象的名词紧跟。例如:
①叩之寺僧(《左忠毅公逸事》)
“叩之”这个动宾短语后面紧跟着其涉及对象的名词“寺僧”。据此,即可断定两者之间省略介词“于”,此“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向”。叩之(于)寺僧,就是向寺僧打听这个读书人是谁。
②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促织》)
“试之”这个动宾短语的后面,紧跟着其涉及对象的名词“鸡”。据此可以认定“试之”的后面省略“以”。此“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用”。“试之鸡”就是“试之(以)鸡”,也即用鸡来试着跟它斗。
四、主谓短语的后面有表示处所的名词紧跟。例如:
①林尽水源(《桃花源记》)
“林尽”这个主谓短语的后面紧跟着表示处所的名词“水源”。据此,可以断定“林尽”的后面省略介词“于”。“林尽水源”就是“林尽(于)水源”,也就是桃树林在水的源头处才没有。
②龙飞剑匣,鹤别琴台。
(庚信《为梁上黄侯世子与妇书》)
“龙飞”和“鹤别”都是主谓短语,它们的后面分别紧跟表处所的名词“剑匣”和“琴台”(地名),可见它们的后面,均省略“于”,此“于”,均相当于“从”。“龙飞(于)剑匣”,就是双龙从剑匣中飞出;“鹤别(于)琴台”,就是双鹤从琴台别离。
综上所述,从四个方面着眼,可以准确地认定文言介词省略的位置。根据它们在句子中的语法地位,可一言以蔽之:介词省略的位置就是
。(横线上的内容由读者填写)
另外,还有表示被动关系和比较关系的文言句子省略介词“于”的。例如:
①天下苦秦久矣(《史记•陈涉世家》)
②是儿少秦武阳二岁(《童区寄传》)
“苦秦”就是“苦(于)秦”,省略的“于”表被动关系,也即受秦王朝暴政之苦。“少秦武阳二岁”就是“少(于)秦武阳二岁”,省略的“于”相当于“比”,也即比秦武阳小二岁。
[反馈训练]
下面的文言句子都有介词的省略,请你指出。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左传•僖公三十年》)
②毅深为之戚,乃置书囊中(《柳毅传》)
③寡人有罪国家(《战国策•齐策》)
④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⑤天祸晋国,文公如齐,惠公如秦。
(《左传•成公十三年》)
⑥吾闻秦军围赵王钜鹿
(史记•项羽本纪))
⑦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
(《战国策•燕策》)
⑧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
(《庄子•逍遥游》)
[参考答案]
文末填空:介宾短语作补语时而介词又未出现的地方。
反馈训练:
①军(于),军(于)
②置(于)
③罪(于)
④逼(于)
⑤祸(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