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习焦裕禄精神调研报告

(2010-06-03 08:34:10)
标签:

学习

焦裕禄

精神

调研报告

教育

学习方法

杂谈

 

学会学习

                                                      ————学习焦裕禄精神调研报告

                                                                                                                        江西省南康市  张安旺

学之有法才能学之有效,学之有效才能学之有趣。现代教育对学生的要求,已经不仅是“学到什么”,更主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所以,如何让学生会学才是教育目的。
一、现状及问题。

小学生学习方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学习观念不明确。有的学生不善于思考,有的学生连问题也没思考就向别人请教,有的学生甚至把刻苦钻研,勤奋读书的人当作“书呆子”。
2、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时分散精神,搞小动作,容易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较差。
3、学习缺乏自主精神。平常一切听由教师摆布,离开了教师就不会学习。有的学生善于抄板书,不善于根据自己的感受来记笔记;善于回答教师的提问,不善于自己提出问题;善于听教师的教,不善于总结自己成功的学习方法。

二、分析。

存在以上问题,教学中不重视学法:教学评价重结果轻过程,忽视对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以及学生时间、精力的消费的过程评价;但有学生自己的原因:主体地位不突出,停留在“要我学”阶段,缺乏自主精神;还有家庭环境的影响等原因。
三、意见。
1、树立科学的质量观。评价学生,要改变单纯用分数、知识量来衡量学生,而应从双基、能力、学风、方法四个方面来衡量质量。评价教师的教,不仅要看学生是否学会,还要看学生是否生动地主动地发展。
要树立主体的教育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学要为学生发展服务。教学就只能促进学生的学,不能代替学生的学。教学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要使学生学会自我组织、自我参与、自我学习。
更新观念,转变教学的指导思想。要从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出发,牢固树立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思想和“教学的全部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思想。教师要从“授人以鱼”转变为“授人以渔”。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法,还要备学法。
2、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有研究表明:在阅读中指读、摆头、出声读、心读、复视、注意力发散等不良习惯阻碍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如果读者摆脱了发音动作,内部言语等不良习惯,阅读理解速度可以达到口头念诵速度的五倍。因此,教师要以正确的“教”影响学生的“学”,使学生从教师的教学中悟出自己的路子。
3、改革课堂教学结构。课堂教学必须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改革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主体参与学习,关键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内部积极性的调动,经过个体的内化才能实现。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思想下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中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的过程。要采用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堂结构。
4、加强家访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通过家访,与家长沟通配合,充分调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之间的纽带。让家长懂得关心子女学习方法的重要性,理解教师对学习方法的要求。学习成绩好时,要谈为什么学得好;学习成绩差时,要总结为什么学得差。通过学校、家庭的齐抓共管,发挥合力的作用,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自我监督、自我调节的良好的学习素质。这样,才能创设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家庭环境。
5、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课堂教学这种群体活动中,教师要特别注意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给学生能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心情舒畅,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活跃的状态,敢想、敢说、敢问,敢于质疑问难,勇于大胆创新,乐于发表意见。课堂教学中应该提倡:答错了的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没有想好的允许再想;不清楚的问题允许发问;不同意见允许论;教师错了允许指出。在这种民主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没有被同学耻笑的苦恼,没有被老师斥责的忧虑,学习活动是允许充分自主的。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学习,充分体会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