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行深处的香格里拉——不老台(根据自作《故乡十景》改编)

(2015-09-27 22:17:50)
标签:

不老台

故乡

香格里拉

旅游

杂谈

分类: 其它

近日,山西省繁峙县的一个微信公众平台“繁峙人”发表了“人杰地灵——不老台”,非常感谢!不老台村正是我的故乡——一太行深处的一方幽静地,世外小桃源。小的时候,经常到村西原始次森林中背柴,拾蘑菇,看野山羊、山鸡,如今村里已经有了很多农家乐已成为了旅游胜地。村寨在河北阜平县西北方向,离山西省界仅2公里,省道203从村台下蜿蜒而过,这里是华北平原通往山西大同和北岳恒山的要道……

http://s2/middle/001qrSNnzy6VLa65oid01&690

↑↑省道203,不过照片上的村庄不是不老台村,不老台顾名思义在一个大台上,在距省道203高约100米的高处,被一条“石龙”和一条“土龙”掩映着,故此幽静,“二龙戏珠”的“珠”就是““石汪钵”


http://s5/middle/001qrSNnzy6VLa66DgUe4&690

↑↑沿着这条幽静的水泥小路就会到达天然大氧吧——太行深处的香格里拉——不老台村。


 第一景:“石汪钵”

 “石汪钵”又名“千尺潭”,据说其与下边的大沙河相通,飞流直下,水深千尺,叮叮咚咚,日夜作响。关于“石汪砵”有一个流传甚广的传说——“天津卫的王家,不老台的老家”。很多民间文学刊物上都登有这则故事:传说在古代“石汪砵”中有“长寿仙”居住,已成精,与当地人和睦相处,三邻五乡的人们有红白喜事就去向仙家借碗盘使用。一日,有一个不懂事的小仙吃了村里一个路过的小孩,激怒了村民,于是村民们就撵它们走,它们不愿意离开此一方风水宝地,走了三天三夜才走到据此一华里的营儿村,后见村民们决意不留,才依依不舍地离去。他们顺大沙河而下,到了天津口岸,住了下来,繁衍生息。据说,前几年有一个痴迷神话的天津卫姓王的人,还到这里来考察,收集有关传说呢!

http://s2/bmiddle/4de6ac75t756442f84301&690&690

http://s8/middle/001qrSNnzy6VLa64ocLb7&690

▲↑↑看,这里香火很旺,大同、忻州、北京、天津、内蒙、宁夏等地香客经常来
“长寿仙”庙给父母、亲人祈求长寿平安!


▲↑↑从这里拾阶而上通往村里

 http://s3/middle/001qrSNnzy6VLa65SBc12&690

http://s9/bmiddle/4de6ac75t75638ebbf2f8&690&690

 ▲↑↑然后,拐过过这道弯就看到了村寨。


 第二景:绿色海洋

    据村子二、三公里的大山上是原始次森林,时间关系,我没进去拍照,以后再有机会再拍给大家看。一人进去必须带猎枪或要多人结伴而行。

    村子周围的沟里也都是树木,还有漫山遍野的核桃树、山杏树、柿子树...,整个村子也被树木覆盖着。

http://s12/bmiddle/4de6ac75t7563a6ef197b&690&690

 http://s3/bmiddle/4de6ac75t7563a9c4fb22&690&690

 http://s6/bmiddle/4de6ac75t756497b673f5&690&690

  http://s12/bmiddle/4de6ac75t75bdbb20038b&690

 

第三景:二狼山

    在村西约四公里处,传说:一日杨二狼晚宿在村里,第二天一早起来西去华山劈山救母,途经石湖山(老家村西的大山)遇一老虎,二狼拔箭便射,老虎应声倒下,待二狼及随从人员上前查看,倒下的却是一头小象,二狼悔恨不已,便放下行囊,用砂、石、土塑一小象,后才又行路。也许是他的行为感动了山神,第二天天明,村民们发现在小象边多了一座二狼神的头像。

 

http://s2/bmiddle/4de6ac75t7765b3582d11&690

 ▲↑↑ 瞧,这两个山头,远处那个是二狼神的头像,眼睛、鼻子、嘴清晰可见。近处的是那头小象,侧倒的姿态,眼睛、鼻子、脑袋也很清晰。


 第四景:石湖

     在村西约三公里处,形似贵州的黄果树瀑布,落差有五、六十米。两边山崖陡峭,疑无路行。下雨季节山洪直下,似天宫决堤,气势磅礴!(拍照时几年干旱,几乎断流)从石湖上去,顿觉开阔,别有洞天,象进入另一个世界。上有一眼名为“桃砵”的山泉,因山泉的出口处旁边有一片很大的山桃树丛林而得名,是现在村里饮用的自来水的水源地(拿到有关部门化验过,人体所需微量元素含量已达矿泉水标准!呵呵,多“奢侈”,村民们整天就用纯净甘甜的矿泉水洗衣服!)还有日本鬼子扫荡时百姓逃难留下的残垣断壁以及石碾、开荒地等,已成“陈年旧迹”

 

http://s5/bmiddle/4de6ac75t7563b19810f4&690&690

 http://s14/bmiddle/4de6ac75t7563b202d64d&690&690

 

 第五景:白狐洞

    就在村西南的村边上。白狐洞是一颗古栗树,据说树龄已两千余年,至今仍枝繁叶茂,果实累累。因树干成一空洞,曾住一白狐而得名。据传:古时有一只白狐住在树干的洞中,她暗暗爱慕上了村里的一青年男子,一日男子出地回来,发现锅里是做熟的饭菜,衣服也洗了,整整齐齐的叠放在那里。之后,每天回来都是这样.这一跨界私情违反了天条,一日天降大雨,玉帝派雷神处死白狐,只见一道白光直劈树洞,大树顿为两半。正巧此时白狐去给那位男子洗衣做饭去了,躲过了此劫。白狐见此状,后幻化成人型,就与自己心爱的人结为了夫妻。村里从古至今多出美女,据说都是这只美丽善良的白狐的后代!

 

http://s7/bmiddle/4de6ac75t7563852ed966&690&690

 

http://s10/bmiddle/4de6ac75t756389030c59&690&690

 ▲↑↑ 白狐洞——被劈开的树杈上可以打麻将。

 

第六景:千年古柏

    在村南的山峰顶上,奇在周边无树,独此一颗,真是“无限风光在一树啊!它在村子的正南边,又在山峰正顶上,看阴阳宅的风水先生们说,此树是好照(兆)头,有此树村里的风水好,又是千年古树,当地老百姓说此树已成神,有的说上面住着神家。此树能独存的原因无从查考,可能与当地老百姓的信仰和这些传说有关。

 

http://s7/bmiddle/4de6ac75t7563894f6896&690&690

 

 第七景:南山神笔

   在村南约五公里处的山岭上,从村里远眺既能看到,远远看去像一只笔插在山上。传说原来没有此“笔”,清初村里的人找一风水先生给整个村子看风水,风水先生施展法术将此“笔”立在南山岭上,从此村里就人才辈出。不老台村是远近闻名的文化村,清朝村里的一个人与邻村的人打官司,他有两个儿子,一个是文状元,一个是武状元,他说:“上至浑源城,下至正定府,要文我有文,要武我有武”。村子处在革命老区,新中国成立时,有一批人跟随进了北京,有的走进了国务院。现在村子只有三百来人,由于一大批人在外工作,平时村里只有些留守人员,逢年过节外边的人回来,热闹非凡!

 

http://s4/bmiddle/4de6ac75t7765b82ed3f3&690

  ▲↑↑神笔峰——仔细看山岭上有一石耸立,这是从村里拍摄的,在近处看其高耸入天。

 

 第八景:龙劈石

    在村的西北方向一个叫“后沟”的沟里,距村子约一点五公里处。传说,古时此石下有一条大蛇,经常出来吃人,村里的人就在村边盖了一庙,烧香求拜天神将其除掉,一日,大雨瓢泼,电闪雷鸣,只听“咔”的一声巨响,待雨停后村里人去看,巨石和大蛇都被劈成两半。

 

http://s12/bmiddle/4de6ac75t7563aac8727b&690&690

  ▲↑↑龙劈石——瞧,被劈开的石缝中长着树木。这是远景,近处看石头有三层楼高。

 

 第九景:火神庙

     在村西南的一个高台上,距村子约一公里处。破四旧时已将庙拆掉,用其木料盖了学校(现在学校仍存,其檩条上仍然可见原彩绘图案),现只剩下些残垣断壁,基石碑文。我们村是孙家(都姓孙,是一家村),村南的一个邻村是张家,清代初年,有几天,每天晚上村里人见在村西南的张家坟灯火通明,敲锣打鼓,热闹非凡,我们村的人就请来“南蛮”(指南方人,村里的人说南方人聪明,会看风水,会取宝)给看是怎么回事。南蛮一看说:张家坟有风水(聚集了好风水),不久要出人(出人才),就让孙家在与张家坟相对的高台上建一火神庙,寓意让孙家红红火火,把风水取过来。据我们村的老人说,后来我村出人才于此有关。

 

http://s16/bmiddle/4de6ac75t7765bc39d5cf&690

 ▲↑↑火神庙遗址——图片的中央较平坦的高台上。现遗迹尚存,有些碑文有考古价值。时间关系,这次没上去近景拍照。

 

第十景:太师椅

       村寨坐落在一个高台上,村后有一圈延绵起伏的山脉将村子围了起来,形似椅子的靠背,整个村子坐落的山形似一把太师椅子上。据说:当时立村子的时候是请好多明人给看了的,特选此地!坐在太师椅,前有神笔峰,山里人讲究阴阳宅要:后有靠山,前有照山(后面靠山要近些,不可太远,意思是太远了靠不住;前面照山要远些不可太近,太近了前景就不广阔),我们村坐落的完全符合这些要求风水先生说,我们村是难得的一块风水宝地,!不要说在此居住了,去者也会粘上好运和灵气、仙气,要不“繁峙人的文章怎么说是 人杰地灵——不老台呢?!

 

http://s10/bmiddle/4de6ac75t756389c96eb9&690&690

  ▲↑↑太师椅——村落全景。瞧,村子后边被一圈山脉圈了起来(镜头关系,照片上看到的是太师椅的左扶手部分,欲见全貌,只好实地去看了!)。因此,村里多出官人!

 (本文部分照片使用微信公众平台“繁峙人”的照片,致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