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娱评
(2015-03-26 09:05:49)
标签:
情感 |
韩浩月│专栏
韩红能获《我是歌手》冠军吗
韩红以前也参加过综艺节目,但都没有参加《我是歌手》后获得的关注度高,一是因为《我是歌手》本身的影响力大,二是因为韩红到了她最熟悉的领域,论实力,国内女歌手当中,她应当是稳占前三位的。这次出现于《我是歌手3》中,人们得以有机会重新认识歌手韩红。
想到韩红,就不由得想到1990年代末,她刚刚在电视上露面唱歌的样子,那时候的她青涩、朴素、纯真,和荧屏上的歌手不一样,用一句被用俗套了的话来形容,就是“辨识度很高”。不用看电视屏幕,只要耳朵里传出她的声音,你就会知道,这是韩红唱的,直到现在,仍是这样。
韩红当是女歌手中最早一批的励志榜样吧。父亲在6岁那年去世,9岁时被母亲送到北京,由奶奶照顾,与奶奶相依为命。当她突然走红于电视歌唱类节目时,人们仿佛还未准备好接受一位嗓音先天条件如此之好的歌手,1990年代是流行歌曲两极化的年代,一个极端是走粗粝路线,以摇滚、西北风为主,一个极端是走甜歌路线,嗓音甜得让人骨头软。
韩红不属于当时流行歌坛的任一流派,她的声音带有明显的藏族歌手标志,但她也完全可以只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嗓音,来把自己的藏族歌手身份掩盖掉。饱满的情感,是她清亮声音之外的另一大优势,在她最为优秀的作品中,《天亮了》绝对是一首能完全体现韩红诸多优点的歌曲,这样一首唱给爸爸妈妈的歌,绝望中饱含希望,绝情中充满深情,可以触动听众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天亮了》当是韩红的最爱,在《我是歌手3》第一期常规排位赛时,她就以这首歌赢得了第一名的排位。这么多年来,这么多次演唱《天亮了》,她依然能够给听者带来泪腺的冲击,这首歌因为背后蕴含着厚实的情感而得以永保新鲜,而在她其它流传甚广的如《天路》、《美丽的神话》等作品中,无一不能体会到情感的力量与声音的魅力结合在一起之后的感染力。
韩红对于公益事业的关注,以及对于社会不公事件的批评,使得她拥有了歌手身份之外的符号,她以十分性情的方式,来表达对美好与丑恶的态度,直爽的发言为她带来掌声也带来非议。包括她在“歌手”中的表现,有人喜欢,也有人不喜欢。但无论怎样,韩红都不算一个有争议的歌手,在整体上她的主要言行还体现在音乐上,所以,只要热爱音乐,韩红就依然还是那个韩红。
以韩红的演唱水准,她是有一定可能获得《我是歌手》第三季冠军的,但能否如愿,还要取决于她最后的表现,从以往的规律看,当演唱歌曲进入她的擅长范围,通常都会得到高排名,可一旦她尝试创新,试图给观众带来听觉上的一点新鲜感时,就只能无奈地接受低排名,比如她在第五期淘汰赛演唱《海阔天空》,在第六期常规排位赛演唱《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就只取得了第六名的排名。如果再有选歌错误,那么韩红将会错过冠军。
同样,韩红面临的问题,也是另一夺冠热门孙楠面临的问题。孙楠的成名曲还是在观众心目中拥有一定地位,对他的声音有了既定认识的观众,很难接受他去唱别的歌曲,无论唱得好不好,大家都会先从“适不适合”的角度去评判。
对于本季《我是歌手》,我最看好的选手是李健,这么说的原因是,我认同李健的文艺形象,也喜欢他歌声里的纯净。他演唱《陀螺》时,带了一本书登上舞台,成为一桩不大不小的文化事件,甚至被当作建设书香社会的时尚人物来看待。公众对于李健的认同度,已经今非昔比,很有可能通过给他加冕的方式,来鼓励李健式的歌手更多地出现。
李健更容易获得冠军的另一个理由是,近年来无论娱乐圈还是受众,都开始对原创有了极高的重视。
一个歌手没有优质的持续的原创作品,是无法取悦人们的。而李健,无论外在还是内在,都处在这股潮流之上,如若最终获得第一名,也将会给《我是歌手》带来良好的名声,为举办下一季提升更多人对这档综艺节目的期待值。
黄佟佟│专栏
是谁让张柏芝变得如此狼狈
张柏芝又惹上大事了,这回是被前东家和低谷时挺过她的向华强夫妇公开指责她“性格有问题”而且“永不录用”。记得去年万众欢庆“菲锋”复合时,朋友圈悄然流行一张张柏芝入院打点滴时手的照片,曾经那么美的姑娘,手瘦得青筋毕现如八十岁老妪,一时间,惨情无限。
尽管张柏芝的粉丝到处奔走,为她鸣冤喊屈,但到底也没能让张柏芝在
“舆论战”里翻身。几乎所有新闻里的张柏芝都显得格外狼狈,其实这种颓势从她离婚之际就开始了。很多人指责她离婚后昏了头,拍电影选烂片,大明星转型成综艺咖,但想想看,一个人要带两个孩子,又远在新加坡,当然选择工作的标准变成了来钱快、耗时短,拍戏一去几个月谁来照顾孩子,再加上还得抽出精力应付无处不在的狗仔队和缠绵恩爱的前夫复合真人秀,单亲妈妈果然是不易做,真是忙到一头烟。
以前文章出轨的时候,有姑娘气愤地问我,为什么马伊琍不离婚?我不禁冷笑,换你有了两个孩子你会离么?你以为单亲妈妈口一喷气一哈就能做好么?就算精明如张柏芝也疲态毕现,别的都不说它,光是离完婚后个人品牌价值的消退就是最可怕的现实。
我有个朋友在4A公司做事,原来张柏芝排在她们公司明星商业价值评估表的前五名,因为那时她的定位是靓丽优裕的“幸福名太”,而现在跌到了二十名之后。我问她们为何如此势利?朋友答道不是我们广告公司势利,这个表是调查消费者出来的,也就是说它完全反映的是群众普遍心理,同样是奶,你是去买“笑着流泪”的苦情的奶,还是去买“找到最爱的人”欢喜雀跃的奶呢?当然是后者。
很多年前,人人都赞扬刚出道的张柏芝聪明,但很显然,她的聪明在“离婚”之后并没有多大用处,但这不是她的错,她已经尽力,这是整个社会深层文化对离婚女人的不公。想想看,这样的文化心理何尝给了“张柏芝们”一条路行——生活上她们要忙完工作忙小孩,再婚市场上离婚女人几无价值。说到底,在男性社会制造的婚姻这个局里,对女人来说存在严厉的双重标准,男性进入婚姻意味着成熟稳定,有人照顾,而女性进入婚姻时意味着照顾别人、包揽大多数家务劳动以及生儿育女。在婚姻里女性付出较男性多是个普遍不争的事实,偏偏离婚法并不认可家务劳动的价值,而一旦婚姻破裂之后,男女双方的走向更是天差地远,经济稍为优裕的离婚男立马变成“无限可能的钻石王老五”,而女人则变成了苦大仇深的“单亲妈妈”。
一百多年前,丹麦哲学家克尔恺郭尔说“做女人是多么不幸啊!然而最大的不幸是她压根没有意识到这种不幸”,当聪明的张柏芝在离婚后奋力经营着她勇敢母亲的个人形象时,她可能没有意识到这完全不是她个人能控制的局面,这社会文化让她变得身份尴尬,浅薄者对“单亲妈妈”避之不及,势利者嘲笑她没本事拿不住男人,道德者指责她放荡艳照门,更可怕的是有些洗脑者还要架着她往“圣母”的位置上冲,问题是在娱乐至死的时代,靠做“圣母”也卖不了几罐奶啊。
张柏芝确实不是个完人,她有她自以为是的小聪明和世故,但她的困局里她个人的因素不是最重要的,最应该受指责的是男性社会文化对男女两性呈现出的严重的双重标准。
智慧的西蒙·波伏娃早有名言在此:“人们怎么可以期望她表现出热情、无私和崇高这些品质呢?这些只有在自由人奋勇地穿过开放的未来、远远地超越了一切既定现实时才可以出现。女人被关在厨房或闺房里,人们却对她的视野之狭窄表示惊讶。她的双翼已被剪掉,人们却在叹息她不会飞翔。让未来向她开放吧,那样她将不会再被迫徘徊于现在。”
前一篇:封面秀
后一篇:NO.448Fe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