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娱评

(2015-01-14 19:19:12)
标签:

娱乐

韩浩月│专栏

早年的春晚为什么好看
羊年春晚还剩个把月开演的时候,春晚剧组公布了首个确定节目,已经在春晚唱了30年的《难忘今宵》,仍然会是2015年春晚的最后一个节目。《难忘今宵》就像一个固执的老奶奶,无论你放学多晚回家,她总会在村口的老槐树下等你。
电影有片尾曲,同时伴随出字幕,近年有呼声要求观众看完正片之后不要急着走出影院,耐心把片尾曲听完、字幕看完再走,算是对幕后英雄表示尊重。当然,这不是硬性规定,如果有观众觉得片子本身就很烂了,根本没耐心让眼睛和耳朵再受折磨,那么不顾一切地冲出影院也没关系,反正外面没有守门的堵着要罚款。
《难忘今宵》相当于春晚的片尾曲,羊年春晚剧组认为,“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只有当《难忘今宵》的旋律响起,才意味着春晚真正地结束了,《难忘今宵》在春晚上具有不可替代性。”不排除有相当数量的观众,是愿意听完《难忘今宵》之后再关电视睡觉的,但您不愿听到这首歌睡觉也没关系,没人会说您不尊重春晚,这几年,许多年轻人早就不看春晚,而是整晚和社交媒体混在一起,也没见到他们被批评怎么样怎么样。
春晚的创新喊了十来年,但羊年春晚没再多提“创新”这个字眼,不出意外的话,2015年的文化年夜饭,在口味上应该是更倾向于传统了。因此,作为春晚的保留节目,《难忘今宵》被早早地定下来,属于情理之内、意料之中,有了这首歌打底,前面的节目观众尽管放心看,无论怎样,春晚的团圆主旋律是不会变味走形的。
好饭不怕晚,但怕一顿连着一顿吃。春晚剧组考虑到了这一点,想出了个“全球同唱《难忘今宵》”的主意,但不要被这个标题误导,所谓的“全球同唱”,不是邀请其他国家的歌手、艺术家一起来唱,而是公开向全球观众征集演唱《难忘今宵》的视频,唱得好了,就会有机会截取一个小片段放进这个特定环节中去。这个主意好不好?要看最终呈现的效果怎么样,如果本就睡意沉沉的观众,听了“大合唱”版的《难忘今宵》后顿时精神抖擞,那说明此歌仍有魅力。
春晚历史上,曾有过一次没以《难忘今宵》结束。据报道,那届春晚是2012年,结束曲是廖昌永和王莉演唱的《天下一家》,按照春晚剧组的说法是,“并没有取得预期的理想效果”。于是,后来的春晚剧组,就放弃了继续在片尾曲上做文章,反正唱《难忘今宵》难保有功,肯定无过,既然如此,不妨继续唱下去,一直唱下去。
有网友评价说,听到羊年春晚还要以《难忘今宵》结尾,不禁眼前一黑。我觉得这倒是对春晚的一种过激反应,是过于看重春晚的功能性,这是春晚不能承受之重,也是春晚剧组每年倍感责任重大的压力来源。其实观众完全可以用放松的心情来看待春晚的一举一动,唱《难忘今宵》也好,听冯巩说“我想死你们了”也好,为董卿“我真不是托儿”会心一笑也好,春晚终归是个娱乐节目,现在娱乐节目那么多,没必要用过高的要求来给春晚施压,觉得不好看,电视上、网络上有着海量的视频内容,想找出比春晚好看的,不是难事。
因为响应节俭办晚会的号召,2015年春晚也不太可能在舞台布景等硬件方面花太多钱了,这反而是个机会,促使春晚返璞归真,把精力主要放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内容上来,当然,这需要剧组集纳各方面的智慧,我们可以不看一台气势宏大、色彩绚丽的春晚,但如果有一台朴素求真、回归内心的晚会放在眼前,相信一定会看的。
早年的春晚受欢迎,固然和人们当年的娱乐方式少、娱乐视野窄有关,但更多的却是通过春晚,感受到了娱乐的魅力、生活的滋味。那时的春晚有股向上的力量,从春晚流行开来的歌曲,到成为全民话语的精彩台词,再到整台晚会所呈现出来的文化面貌,才是春晚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后来的春晚导演们,在环顾大环境的同时,不妨也反思一下自己的理念,是否还保留有永远不会变质的朴素意识,以及真正为观众办春晚的诚意,如果具备这两者,那么面对再大的困难,都会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
2015年春晚可能是公众期待度最低的春晚,这会给春晚剧组和哈文导演减轻不少压力,重新赢回观众对春晚的喜爱,并非不可完成的任务。





韩松落│专栏


范冰冰的修真之路
每每看到资质平凡特质模糊的明星,就会替那些为他们拍照的摄影家犯难,要怎样才能把他们拍好看呢?要怎样才能拍出那种好莱坞大明星级别的照片呢?哪一位经得起这样的抬举?要知道,陈丹青曾说:“在最高意义上,一个人的相貌,便是他的人。”
经历了多年的磨砺,范冰冰终于没有了这种顾虑,她最大的成就,就是锤炼出了一张最适宜被拍摄、最适宜被当作偶像久久注视的脸。有段时间,她以切·格瓦拉造型亮相,并仿拟了超人、李小龙、猫王等男性人物,而再早一点,她还曾以脸上打着须泡、手持剃须刀的造型亮相。两次亮相,寓意相近——有些女人吸引男人,在于她们洞悉了何为“女性”,而范冰冰更进一步,她洞悉了何为“男性”。而更进一步的可能是,女性性别对她,或许只是一个错置的性别。两组照片,都是对她事业的极大提升——她已经能为明星的肖像世界,奉献有足够分量的肖像文本了。
足够分量的肖像照片,对名人意味着什么?好的照片提升了他们的事业,成为他们成功的标志。被人铭记的名人,都得有拿得出手的照片,他们的成功史,通常也是一部影像进化史。
苏珊·桑塔格就深明此道,在美国作家卡尔·罗利森和莉萨·帕多克夫妇合著的《铸就偶像——苏珊·桑塔格传》里,苏珊·桑塔格毕生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锤炼出了一张最适宜被拍摄、最适宜被当作偶像久久注视的脸。这部传记,几乎就是在讲她怎么让自己在照片上更像个偶像。她深知一张脸和一个人的关系,所以同时在知识界和时尚界游走,“雅俗都想要”,甚至给儿子穿上奇装异服,让他像个小型王尔德,并对记者说:“我自己就是个演员,一个隐蔽的演员”。 
而范冰冰的进化史,其实也可以浓缩为一部影像进化史。此前,她不是不美,《还珠格格》里面,到底还是她的美比较通顺,包含更多相貌之美的公约数。但那种美是假美,三毛有一篇题为《空心人》的文章,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但她提炼出的过程也适用于一切人:所有的人,起初都只是空心人,所谓自我,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子,全靠书籍绘画音乐电影里他人的生命体验唤出方向,并用自己的经历去充填,渐渐成为实心人。所有美人的美,在一开始,通常都是假美,是空气般的美,是没有信息量的美,是经不起追究的美,是画皮之后没有血肉骨架的美,有人就这样一直美下去了,有人却开始修真之路,以所有的方式寻求填充物。                    
范冰冰的修真之路,写下来,大概也是一部浩浩几百万言的修真小说,烂片、刺激性的传闻,为她填上最初的肌肉血骨,2003年的转折,为她定影定型——那一年,她拍了《手机》,接受柏邦妮采访,她说:“2003年前,我几乎是没有什么丑闻的。之后就铺天盖地地来了。”离开华谊,她夺过了塑形之笔,开始修正自己那个妖姬形象的细节,疯狂接片,做长久计,在大陆一线女明星还普遍以铿锵式的语言应对媒体时,她已懂得钻研传媒心理,奉献金句,支撑场面,在别的明星还被衣服穿的时候,她开始穿衣服。柏邦妮说她“从不对自己的处境怀有侥幸之心”,恐怕不仅仅是指她和男人的关系。
即便在超出她操控范围的领域,她的形象也在不断夯实之中,一篇关于北京服装批发市场的文章里,一间偏僻品牌老板谈起明星的择衣品位,赞不绝口的人是范冰冰。
依旧邪恶也好,照旧强悍也罢,但毕竟,她现在的美,是一种真美,有支撑的美,她已经拥有了有足够分量的影像文本。而从假美到真美,别人用去了一辈子,她只用了十几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封面秀
后一篇:NO.438Feature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