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审片室

(2014-12-31 13:26:39)
标签:

娱乐

拿什么挽留你,“电视红娘”

当年和歌唱选秀平分秋色,相亲节目曾在国产综艺中占据半壁江山。如今30余档相亲节目同时厮杀的盛况不再,2015年各卫视不约而同在相亲节目上收缩了战线,节目转型迫在眉睫。2015,我们靠什么留住“非诚勿扰”们?
文/《金鹰报》 记者 杨湛 图/百度



【现象篇】


《我们约会吧》
播出平台:湖南卫视
首播时间:2009年12月24日
播出时间:每周二22:00
主持人:何炅、邱启明
节目性质:单身潮人交友互动真人秀节目,英国著名相亲节目《Take Me Out》在中国内地的独家专有版权!和英国的这档节目一样,单身男女成为主要目标群体。
审片室


“站台式”相亲难以撑过“五年之痒”
2014年,尽管网络流行语“约吗”有点被玩坏了的意思,但自古以来,“人约黄昏后”的美好,依然是浪漫而旖旎的事。《我们约会吧》自全国播出以来,历经千变万化,始终温情如初——让“约会”在电视上呈现普通人的温婉与真诚,服务草根,传递正能量。
应该说,“约会吧”见证了中国相亲节目的“进化史”。尤其是改版后的《我们约会吧》在2012年9月登陆湖南卫视,邱启明以其独特的新闻人范儿,为节目带来了更多踏实诚恳的个人魅力,使节目在包含情感等因素之外,更兼顾到社会责任的维度。这五年,节目见证了220对情侣、86个宝宝的诞生。从收视成绩来看,《我们约会吧》开播以来已获得101个全国同时段收视第一,最高收视份额8.04%,在诸多相亲类服务节目遍地开花的语境下,殊为不易。
当然,任何一种类型节目,总有其勃兴与式微的规律。尤其是近年来,各种真人秀节目对相亲节目冲击颇大,但长远而言,要想继续保持领军态势,可能还得在以下两方面着力:一是形式上亟待创新。任何一档老牌节目,要度过“五年之痒”,尤其是从视觉上先留住观众,离不开形式创新。“站台式”相亲已经多少有些审美疲劳了,靠主持人风格撑起场子,也是不能承受之重。二是内容上亟待革命。这些年,不少相亲节目靠“颜值爆表”、红人“吸眼”或道德争议来炒作,往往台前牵手而台下“秒分”。《我们约会吧》坚持了真实、真诚的路线,在娱乐至死与消费至上的时代,坚持诚意叙事,但如何更贴近内心、从速配走向理性选择,也许还有一段路要走。
(邓海建  知名电视评论员)



《完美邂逅》
播出平台:贵州卫视
首播时间:2014年11月2日
播出时间:每周日21:20
参与明星:辰亦儒、胡夏、钱枫等。
节目性质:中国首档与星同游恋爱真人秀。第一篇章在意大利展开,明星与素人女生相处六天七夜之后,李维嘉、小五、王栎鑫成功牵手最有感觉的女生,成就三对“邂逅情侣”。而第二篇章目前正在克罗地亚进行。
审片室


当“相亲”披上真人秀外衣
今年贵州卫视《完美邂逅》升级,一群明星要与众多陌生女孩在异国展开一场“浪漫邂逅”。说实话,看惯了场内亮灯灭灯式的多对一慢相亲,这样的安排确实很有点吸引力。不过当“相亲”披上真人秀外衣,也带来了一大败笔,因为以往都是素人出演,观众还会有所期待,觉得可能会发展出真感情,现在都是明星出阵,大家心知肚明,明星们不太可能真的在节目中找对象,只是来作一场真人秀。
既然是作秀,就应该秀出点有意思的东西,而且相比普通人,明星们肯定更有演技,所以节目应该是越演越好看,然而从已播出的内容来看,剧本乏善可陈,缺乏亮点,嘉宾们选择约会对象的明显特征就是看脸。话说观众们就算知道节目只是一场秀,也可以看看明星八卦,学点约会心得或者感情经验,然而看到最后,却发现这不过是一个“外貌速配”。
最近几集明星们的表现也越来越敷衍,约会内容越来越无趣,很多时候就像做功课一样的赶场,整整一天的约会,最终却剪不出来多少有意思的内容,导致节目组只能通过强加字幕和一些刻意安排来增加亮点,节目做到这一步,就有点像是一把好牌给打烂了,一锅好食材给做糊了。
其实想来嘉宾们也有苦衷,因为对异性没有太多了解的情况下,决定好感的最大因素大多是外貌。从这一点来说,节目可能需要更多的铺垫环节,更多展示嘉宾的综合素质和人格魅力,让约会对象的选择有更多理由,同时给观众更多的共鸣和代入感,对嘉宾产生认同和价值观投射,能做到这一步,也许节目 “作秀”的色彩就会变淡许多。(茅十七   知名网络写手)




《非诚勿扰》
播出平台:江苏卫视
首播时间:2010年1月15日
播出时间:每周六、日21:10
主持人:孟非
节目性质:大型婚恋交友节目,节目中有24位单身女生以亮灯和灭灯方式来决定男嘉宾的去留。
审片室


多看看世界潮流
明眼人一看便知:当佟大为、刘恺威、黄磊等“男神”坐镇《非诚勿扰》,也即意味着传统节目模式已经进入了魅力衰减周期。客观地说,《非诚勿扰》是中国相亲节目的功臣,其社会效益,可能三五载还难有同类节目比肩。有句玩笑说得好,社会有“三宝”:麻将、淘宝、《非诚勿扰》。
倏忽四年过去,在“综艺大片”、户外真人秀轮番唱主角后,“相亲热”终于退烧了。一来,2015年全新编播计划中,“非诚”已从一周播出两期改为一期。此前,它曾在2013年为同台首档跳水真人秀节目《星跳水立方》让路;2014年又为《最强大脑》让出周六时间段。二来,各地相亲节目也多是命途多舛。浙江卫视《爱情连连看》从2011年底推出,坚持到今年1月1日停播。贵州卫视《相亲相爱》、安徽卫视《缘来是你》、东南卫视《约会万人迷》等部分同类节目,几乎没有撑过一年。最“快闪”的是2014年广东卫视推出的《千万别错过》,只播出12周就“杀青”。不得不说,相亲节目的冬天早就到了。
 桃李春风,江湖夜雨。这不是说相亲节目不努力,而是传播业态规律使然。SMG东方卫视中心常务副总监鲍晓群曾表示,“不能等到这一类型做死了再改。今年法国戛纳电视节上,国外的同类节目已经有观众和嘉宾的互动了。”歌唱类节目也曾向死而生,那么,相亲节目如何从“户内站台”寻求突破,是到了好好思量的时刻了。眼下要做的可以着眼于三个层面:一是传播方式需要多元整合。在融媒体概念成为现实的今天,电视相亲节目如果仍死守自家平台,观众流失只是个时间问题。二是细分相亲市场。从大而全的粗放式相亲,到小而精的集约化相亲,类型与定位需要突破。这就像歌唱类节目,细分为素人与歌手一样,相亲节目也要找到新的“增长点”。三是借鉴成熟的国外模式。版权引进虽然面临南橘北枳的可能,但毕竟为节目转型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范本。“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相亲节目也要跳出既定模式,多看看世界潮流。现在的相亲类节目大多停留在一见钟情层面,应该要有更多的生活体验。
从古代的保媒拉纤,到网络时代的“百合”、“世纪佳缘”,两性婚姻话题终究不会真正消散开去。婚恋交友节目如何在大数据、云传播中重新完成自我定位与自我革命,这是市场与公众抛出的限时议题。
(老客 知名娱评人)








【对策篇】

后相亲时代拒绝“一鸣惊人”
从2010年火爆之时,就有人预测相亲节目至少可以火8年,但仅仅4年过去了,相亲节目已经老态尽显。
广电总局对相亲节目的严管,是给电视相亲热加的第一道“紧箍咒”。2010年6月,广电总局连发两道通知,分别是《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的管理通知》及《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情感故事类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对相亲节目“拜金”“造假”“低俗”现象,进行了约束。
相亲节目这一轮的火爆,源自形式上的变化、舞台呈现的精美,当然某种程度上也和制作方的炒作有关。起初相亲节目的高收视率,也如同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节目的娱乐性的确强了,更能吸引观众收看;另一方面,节目传达的价值观的确有误导倾向,再加上节目嘉宾身份造假、故意炒作拜金槽点等,让好不容易“复兴”的相亲节目走进了自编的牢笼。要知道,即便在国外,相亲节目也恪守底线。
在遭受严管之后,相亲节目自身创新能力不足,也是导致其没落的重要原因。当噱头消失,相亲节目只能躺在以前的“成绩簿”上吃老本,依靠以往观众的收视惯性,维持着节目的热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观众对固定的形式、内容感到厌倦,而节目因为担心变化太大观众无法接受,主动放弃了创新时,就到了彼此该说“再见”的时候。
相亲节目如何创新?这是制作方应当精心钻研的一个课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这类节目依旧有强大的受众群,服务类型节目何时做都有市场。美国的相亲节目大多是周期较长、连续剧一般的“真人秀”,更注重嘉宾的真实情感。只有摆脱“一鸣惊人”的炒作念头,真正考虑相亲群体的心理所需,并结合观众的收看心理,拿出真诚的态度与做法,才会延续相亲节目的生命力。
(韩浩月 资深文化评论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大芒人
后一篇:新娱评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