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专栏

(2014-11-26 18:55:49)
标签:

娱乐

韩松落│专栏

明星依靠什么立足

潘光旦先生曾说,艺人“比别种人才更为响亮”,因为,艺人要公开演出,要接受观众品鉴,“艺术上稍有瑕疵必无从掩饰”。所有的演员,都得反复接受这种“响亮评鉴”,这一次,迎接评鉴的,是刘诗诗。
早在《步步惊情》播出时,就曾有批评指刘诗诗的哭戏表情单一。而电影《深夜前的五分钟》上映四天后,票房不过千万,有人认为,是刘诗诗的演技拖累了这部电影。
明星分为两种,一种依靠明星魅力立足,要美,要有魅力,要有气场。有了这张门票,就可跨进娱乐门槛。喜欢唱歌的,只要音质过关,音准节奏不太离谱,声音拥有某种气质,就可以歌手身份出现,现代科技,负责包办剩下的一切;喜欢镜头表演的,只要不憷镜头,该哭时哭,该笑时笑,就可交差。作家刘菲菲喜欢尼古拉斯·凯奇,她曾说,只要他现身就好,哪怕只是“端着平底锅出来走两步。”有这样的热爱抬举,对他们技能的要求自然被压缩了。他们的魅力,多半在技能之外,他们走秀、代言、闹绯闻都能构成这种魅力。
另一种明星,要依靠技艺立足。在乌塔·哈根和哈斯克尔·弗兰克尔写的《尊重表演艺术里》,所谓技艺,是指“将自然的东西变成人类所需的技巧和发明才能”。这类明星,就得锤炼这种技术,想尽一切办法丰富自己的生命体验,并将这种体验外化,实在不行,还可以借助增肥、减重、化妆,使自己变成另一个人。所以,当梅丽尔·斯特里普扮演农妇,当妮可·基德曼、查理兹·塞隆、克里斯蒂安·贝尔、马修·麦康纳等人,用扮丑、集中营式饥饿法,将自己套进一个与自己外形相去甚远的角色中时,人们满意了。
人们对明星的要求,就在这两者之间摆荡。不过,许多咱们喜欢的明星,其实都属于第一种,包括林青霞,因为,魅力更容易辨识,也更容易在瞬间打动我们。于是,他们整整一生都在扮演一种角色:一个有魅力的自己。
刘诗诗动人之处,也在于这种一目了然的银幕魅力,她主演的《步步惊心》、《轩辕剑》、《步步惊情》,所需要的,也是魅力而不是演技。但后来她向大银幕发展,她的演技,就开始接受更苛刻的评鉴了。
当刘诗诗和王千源、金士杰这样的老戏骨,以及曾经以偶像身份出场的张震和聂远,共同在电影《绣春刀》里亮相时,尽管她是这部男人戏里少有的女性角色,每次出场也都艳光四射,但在他们的映衬下,她的魅力也有点招架不住。毕竟,内地有结实的戏剧传统,几大戏剧学院电影学院构成演艺圈权力核心,这都影响到人们对演员的评判,演技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一道关卡。
对刘诗诗来说,她需要在两种明星成分中做作出均衡,她也的确用尽全力。电影《深夜前的五分钟》刚上映时,她曾表示:“一部戏演两个角色,精力多了一倍,现阶段把自己用空了。”不过,星途漫漫,还得用空再用空,填满再填满,就连梅丽尔·斯特里普,也常常得到苛刻的评价,例如“过度表演”。
话又说回来,维护和增加单纯的魅力,又何尝不是一种技能呢?但人类有一种无法根除的成见,凡是容易辨识的、能让自己轻易觉得愉悦的,必然是肤浅的、不值一提的。亚当与夏娃的失乐园传说,就是这种心理的折射:人必须走出乐园,在大地上辛苦劳作,才能重返乐园。







莫小米│专栏

学习摔倒 

入夜的公园,看小孩学轮滑。
都是学前的孩子,戴着头盔,小细腿上绑着护膝,穿好了轮滑鞋,全副行头,站成一排,家长们站一边,目不转睛盯着自家孩子。
只见教练喊道:“预备,开始!”我以为他们要开始滑,没想到那些孩子朝着右前方,齐齐地、狠狠地摔倒在地,我吃了一惊。教练却大声鼓励:“漂亮!再来一次。”
原来学轮滑,在没开滑之前,必须先学摔倒,这是基础课,学会了,不怕摔了,摔不坏了,方可开滑。可是,现在的家长,都舍得吗?
仿佛是印证我的疑问,马上有孩子大哭起来,还有家长赶紧过来安慰,乱作一团。一女孩开始还笑着,忽然发现手臂上出了点血,便用海豚音哭出声来。
教练麻利地掏出创可贴,给女孩贴好,看不见血了,女孩破涕为笑。
我是来公园走路的,绕一大圈再次经过时,发现孩子少了几个,是不是被家长领回去了?
孩子进步神速,没过几天,海豚音女孩已经能满场转了,穿一件薄纱披风,花蝴蝶一样飞来飞去。教练还是那小伙子,学轮滑的孩子,已经换了一批。上次那些孩子,他手指给我看,都在满世界飞了。很有成就感。
“都能学会吗?”
“都能,至于快慢,除了能力差异,主要看家长的态度。一般讲,父亲陪同的,学得最快。”小伙子指指海豚音小姑娘,“她就是父亲陪的,说摔跤没啥,受点伤也不怕,就很快学会了。母亲陪的,要心疼,大惊小怪,反复安慰,亲亲抱抱,递上吃的,好话讲半天,进步慢一点。最差是保姆陪同的,保姆小心翼翼,要保证绝对安全,才好向东家交代,只能慢慢地耗着。你注意到没,那个孩子,就是上一批的,到现在还在这儿磨蹭,迈不开腿。”
学习摔倒,原来是那么重要,学会了才能保护自己,遇到意外不至于受伤。但要不是学轮滑,你会让孩子学习摔倒吗?如果必须学,你是什么角色?是“父亲”,是“母亲”,还是“保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会客厅
后一篇:女一号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