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旅行者

(2014-08-20 18:35:04)
中华文明·暑期列车③
沉淀的璀璨中华:
走进西安的博物馆
旅行者

文图/《金鹰报》记者 王展
◎ 哲人说,要想了解一个文明,就要走进它的博物馆。或许是中国的名山大川太多,博物馆旅游一直没能成为旅游的热门。实际上,那些安静地坐落在各个城市中的建筑里,才真正沉淀着我们中华文明几千年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 要论博物馆之多,除北京外,西安应该是首屈一指的。西安市内有陕西历史博物馆、碑林博物馆、西安博物院、半坡博物馆近40家,周边则有咸阳博物馆、乾陵博物馆、法门寺地宫珍品馆等近百家。首都里的博物馆,除了国家级的两三个馆以外,其他大多记述的是明清历史。而西安的博物馆,则承载了中华文明最为辉煌灿烂的时期——汉唐。本期,《金鹰报》带您走进西安的几个博物馆,一起领略那安静的、沉淀的、璀璨的血脉中的中华。



一天一万年
陕西历史博物馆,可以说是浓缩了“万年”的历史。从史前到秦汉,再到盛唐,十三朝古都的气韵在这里通过文物的形式铺展开来,仿佛历史浮光掠影而过,这种漫长悠久的历史延续感也许只有在陕西博物馆里才能找到。陕博汇集了从馆藏37万余件文物中遴选出的3000件精品,展示了陕西古代文明孕育、产生、发展、鼎盛的历程及其对中华文明的奉献。当我们走进这所博物馆,也是走进了陕西历史的回顾展。也许陕博并不像鼓楼、大雁塔或兵马俑一样是古城西安的象征,但陕博从史前到周、秦、汉魏晋南北朝,再到隋、唐、宋、元、明、清。集中了每个时代精彩的文物,这一点是西安别的旅游景点所不及的,而陕博也是记者在西安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
陕西历史博物馆面积达11000平方米,博物馆模仿了唐朝的建筑,大气恢宏。馆藏文物370,000余件,真可谓博大精深,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曾经在历史书上见到过的国宝级文物如今都摆在了眼前。这些唯美的艺术珍品,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给我一天,还你万年”的确所言不虚。精美的商、周青铜器,千姿百态的历代陶俑,以及汉、唐金银器,唐墓壁画,堪称陕西悠久历史和文化的象征。陕西历史博物馆也因此被誉为“华夏珍宝库”和“中华文明的瑰丽殿堂”。
馆厅内按朝代和种类分为几个小展厅,很多都是国家一级文物,盛唐长安曾经将这片土地的辉煌达到了鼎盛,博物馆中也珍藏了众多的唐三彩。有裙腰高束的温婉侍女,有驾驭着战马的巾帼英雄,也有来自于西域的胡人、怒发冲冠的天王。时间虽然已经过去千年,有的唐三彩的色彩也有些剥落,但是这些唐三彩仍然个个形象逼真,神情栩栩如生,让我们不得不为中国曾经深厚的文化和辉煌的艺术而骄傲。


Tips:◎ 博物馆是免费的,但是并不免票,这里每天免费发放4000张票,如果来得晚,那么就会排很久的队。或者可以花20元买一张“文物精品展票”,在省去排队时间的同时,还可以看到陕博收藏的更多精品。
◎ 西安市内去陕博非常方便,打个车基本上都是起步价,有无数路公交车到,站名叫“翠华路站”。里面的铜车马、兽首玛瑙杯、唐三彩乐佣等国宝一定让你目不暇接。






萧杀的兵团
相信去过西安的朋友一定去过兵马俑博物馆,里面壮观的秦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本期我们不对这个热门景点做赘述,而是要带大家去咸阳博物馆看看汉俑。
记者多年前去的时候,曾被狠狠地吓了一跳,老式的东西厢房的几间房里,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多达数千尊的高约三四十厘米的陶俑。现在的咸阳博物馆经过翻修扩建,这批汉俑已经放到了展厅。不亲身近距离接触,绝对感受不到那种磅礴大气、肃穆庄严的氛围,仿佛这些不及正常人三分之一高的士兵们,立刻就会跨上身边的战马,平静而萧杀地出击一般。看到咸阳博物馆的这些汉俑,才真正体会到“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迈。







文字的韵律
西安古城墙的一角之下,创建于公元1087年的西安碑林肃穆而凝重,现在这里是西安碑林博物馆。它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目最大的一座艺术宝库,陈列有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墓志共一千多块。不仅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还汇集了古代的文献典籍和石刻图案,是中华文化最精髓的部分。
碑林的各个展室里,陈列有古代教育规范刻本《开成石经》,《大秦景教流传中国碑》、《不空和尚碑》等反映唐朝对外交流历史的碑刻文献,更为重要的是,碑林里留存的书法艺术,才是中华文化的真正瑰宝。唐代展室里的虞世南《孔子庙堂碑》、褚遂良《同州圣教序碑》、欧阳询《黄甫诞碑》、欧阳通《道因法师碑》、张旭《断千字文》、柳公权《玄秘塔碑》,以及僧怀仁集王羲之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颜真卿《多宝塔碑》、《颜家庙碑》等,无一不是从古至今书法爱好者学习的范本。此外,篆书唐《美原神泉诗序》、隶书汉《曹全碑》、楷书唐《臧怀恪碑》、行书唐《慧坚禅师碑》、草书隋《智永千字文碑》、唐《怀素千字文》、张旭《肚痛帖》等,都是驰名中外的书法瑰宝。宋至清代名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赵孟頫等的诗文书迹,也都一一留存。


Tips:◎ 碑林博物馆很好找,门票是淡季50元/人,旺季75元/人,去碑林一定要细心耐烦,别被人流挟裹。博物馆内有时有专业人士对碑文进行拓印,可以仔细欣赏这种将书法艺术传播开来的传统手法。走的时候,可以在里面购买一两件自己钟爱的书法拓印作品,虽然价格不菲,但原本拓印的绝对值那么多。此外,博物馆内还有一些其他的国宝,比如唐太宗李世民的陪葬石刻《昭陵六骏》中留存在国内的四骏。







天青色的神秘
西安西行约1个多小时的车程,宝鸡境内,法门寺绝对值得一去。前些年经过大规模的修缮后,地宫已不允许游客进入,从地宫中出土的佛指舍利也被高高供奉在新修的合十舍利塔塔顶。记者多年前曾在法门寺未完全对外开放时进过地宫,近期再次来到法门寺,仍然被里面的2000多件大唐国宝重器深深吸引,尤其是13件秘色瓷。
想必大家都记得那句歌词,“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唱的就是秘色瓷。唐朝是中国瓷器发展的鼎盛期,越窑青瓷被列为七大名窑之首,其釉色细腻纯净,均匀润泽,深受社会各阶层的青睐,还率先进入宫廷,成为皇家喜爱的器皿。“秘色瓷”一词最早见于唐陆龟蒙的《秘色越器》诗,“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诗人用青翠欲滳的千峰秀色,贴切地描述越窑青瓷的釉色。后因技艺失传,器物再也无从得见,只留下诗词的传唱,直至法门寺地宫打开,秘色瓷才重新婀娜示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小广角
后一篇:芒果捞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