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影视圈

(2014-06-18 19:40:14)
标签:

娱乐

一剧两星,动了谁的奶酪?
◎“一剧两星”携带“一天两集”配套面市,电视市场瞬间焦躁不安,之前布满消息栏的演员招募信息,变成了演员自我举荐栏;之前忙碌奔波的各种咖,似乎有了更多时间加盟真人秀节目;之前遍地开花的影视公司,也开始缩水。目前,国内电视剧的产量大约为每年15000集,而电视台一年的播放量却还不到1/3。原已是供求不等,新政面市更是雪上加霜,但无可否认,它的实施使得粗制滥造的“雷剧”定会大幅缩减,而应运而生的网络剧也有新的方向和起点。
◎  可“一剧两星”究竟动了谁的奶酪? 
文/《金鹰报》记者 杨昀 整理


【一剧两星】
即一部电视剧最多只能同时在两家上星频道播出,该政策将于2015年1月1日起实施,届时实行了10年的“4+X”政策将退出电视剧舞台。



【数据】
手里握着8亿元人民币——这个听上去天文数字般的预算,到底能买多少独播剧呢?按照2013年的市价,能买4.21部《辣妈正传》;按照2012年的市价,能买2.63部《甄嬛传》。
要填充一年的黄金时段,大约需要近千集首播剧。以2013年江苏卫视为例,该台全年首播电视剧共992集,大概花费近11亿元,平均价近110万元/集。
这992集剧里,有502集是独家首播,202集是四星联合首播。还有1亿多呢?花到了二轮剧上,一般二轮剧价格只有首轮剧的一两成,作用是填充白天收视不高,但又不能停着不播的时段。




【焦点】

变形有新措
转型
“一剧两星”无疑给整个电视剧市场的转型注入一剂强心针。在华策影视总经理赵依芳未来的规划中,华策投资电影主要有两个方向:1.青春系列电影;2.将华策已有电视剧改编成电影。为了争夺内容资源,华策影视在2013年底斥资1.8亿元收购了郭敬明最世文化26%的股份。
同时,江何工作室总监何静表示,“一剧两星”政策出台以后,影视公司有点慌。“过去的两个月都在算账,一开始我们以为成本应该直接除以二,如果去了一半势必会影响电视剧的质量,以前大剧动辄1亿元至2亿元的投资,平均200万元~300万元一集,突然变成80万元~150万元一集,肯定会影响质量。”

降价
“现在全公司都在严控成本。”华策影视旗下一家子公司员工告诉记者。与“一剧两星”产生连锁效应的是:演员片酬虚高现象有望降温。作为演员,吴奇隆坦言“一部分演员应该降价。如果只是一堆有名的演员在那里,没有精良的制作,市场也没办法接受你。”他认为,“一剧两星”之后,制作人将从控制演员片酬开始,进一步控制预算,把钱花在最重要的制作领域。

抢档
虽然电视台方面对新政影响不愿多谈,但从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一个有意思的细节:今年下半年,也就是“一剧两星”将正式实施之前的这段时间,将成为各个剧争抢的焦点。
“大家肯定会抢这个时间段,毕竟两家卫视给的钱明显要比四家卫视给的少嘛。”但《咱们结婚吧》的导演刘江也向记者表示:同样还是成本200万一集的电视剧,在新政实施后,只能卖给两家卫视,就算卫视从原来的每集80万上调到100万,总共也就才200万,刚刚保本而已。

新措
作为北京某电视剧发行公司负责人的谭薇还向记者提供了另外一种思路——重视地面频道。
以往,4家卫视的购买力要远高于地面频道,可到了“两星”年代,由于4变2了,卫视的购买实力被削弱了,这也就给了地面频道抱团反击的机会。
当然,并不是“一剧两星”就一定会亏本,市场看好的是收视率,收视率看好的是好产品。如电视剧《我们结婚吧》虽然也由两台联播,但其给出的价格却丝毫不输4家之和。




【声音】

“一剧两星,把电视剧行业的‘屋顶削掉了一半’。”
—— 编剧汪远

“‘一剧两星’有利于电视剧‘海洋’的生态平衡。”
——导演阎建钢

“如果‘一剧两星’会导致投资缩紧,那我是会降价的。”
——演员吴奇隆



【策略】

对策分层次
对于电视台
对于真正一线的四颗星(湖南、江苏、浙江、东方),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他们本来就在筹划直接把一剧四星变成一剧一星。对于二线的几颗星(安徽、北京、江西、山东、天津),未来会比较尴尬。对于其他的三线星,虽然播的剧还叫电视剧,但已经和一线大剧不是同一个物种。
对于明星艺人
对一线大咖来说,新政的影响暂时不大。电视剧的收入模式要转型,艺人也一样。未来在内容、发行平台、播出平台、零售平台、品牌商和艺人之间一定会出现一个大家分工协作、共享共荣的收益分配模式。那些善于经营粉丝、有能力拉动付费点播和零售的艺人会有更丰富的收入模式和更大的获利空间。
对于制作方
从一剧四星变为一剧两星,市场对剧的总需求提高了。同时无论几颗星都无法改变剧的基因,好剧还是会抢,烂剧还是没人要。二三线电视台买不起大剧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会去买烂剧。
对于视频平台
视频平台会更加坚决地投身于自制剧的洪流。随后,我们还将看到一线视频网站联手一线卫视“一网+一星”制作天价大剧,在卫视平台独播、在视频网站独家付费点播的“双独”模式。




【视点】

雷剧减少,赢家是观众
“一剧两星”最大推动力是会推动一线卫视痛下千万一集的决心,加大品牌剧的前开发投入,大胆尝试内容营收新模式。最大受伤害的是那些上不上下不下吊在中间的人,无论是电视台、制作公司还是艺人。但它的实施会给观众们带来全新的体验,优化了电视频道的资源,丰富荧幕,减少雷剧。透过“一剧两星”可以为观众们带来更多的好处。所以,“一剧两星”实施后的大赢家是显而易见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NO.407Feature
后一篇:会客厅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