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人

《绝对忠诚》:
想为时代打捞一种精神
◎这是一篇关于背后故事的故事。当这群有理想的新闻人将镜头对准“沉默的人民科学家”,写出他们坚守的力量、呼吁他们给这个时代正能量的时候,我们也很想知道,这些温暖而又强大的文字与画面背后,究竟蕴藏着一种怎样的理想与情怀。
文/《金鹰报》记者 宋洁 图/湖南卫视《湖南新闻联播》栏目组提供
不一样的《湖南新闻联播》
中午12点,我们在春日的纷飞细雨中踏入了湖南卫视《湖南新闻联播》栏目组办公室。宽敞透亮的格子间占据了大半个楼层。记者们几乎都在外出采访,连打字的回音都听得格外清楚。这个时间点,制片人李越胜还在构思当天将要播出的《绝对忠诚》的口播。
栏目组《绝对忠诚》系列报道推出后,迅速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相关视频在央视网、优酷网、土豆网等主流媒体上进行了转载,仅点击量超过2000万人次,“人民科学家”和“忠诚”成了网络热词。作为弘扬主流价值观的宣传载体,《湖南新闻联播》的内容能成为网友热点,当家人李越胜很自豪地说出了秘诀:“最重要的是做什么、怎么做。”
传统意义上的《湖南新闻联播》以消息报道为主。李越胜却说他们正在进行一场观念转变。“不满足做新闻资讯,而是希望传递一种主流价值观——在这个有些浮躁浮夸的社会里,打捞一种精神。”
李越胜告诉我们,他们要做的不是那种高大全教条式的宣传:“人物是真实的,他传递的价值观就是真实的。”
团队精神叫敬业
为了追求真实,《绝对忠诚》的拍摄采取的是记录式、隐藏式的拍摄。从2013年年底开始酝酿,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栏目组先后动用了100多位工作人员,组成了一群以85后为主体的拍摄采访团队。
“地方很艰苦,记者也很艰苦。有时候甚至是冒着生命危险去的。”说到这里,李越胜多了几分感慨:要出好作品,就要付出代价。《沙漠游侠屈建军》那一期节目,苍茫大漠里屈建军微小而又坚定的身影感染了很多人,但是很少人知道,为了这几个镜头,摄像龚文彬用的是当地临时租用的三角翼航拍,没有专业指导员甚至连安全也无法保障,就直接飞上天了。记者邢军在拍《吴通华:冰原上的湖南来客》的时候,用尽了最后一丝力气与科学家沟通完后,就昏倒在了雪地里。科学家吴通华当时就说一定要把邢军送出雪原,但是他一直坚持到拍摄完成后才离开……
芒果人敬业、吃苦的精神在他们身上得到了最佳的印证。记者熊军在他的采访手记里写了这样一段话,也许能最真实地展现他们的状态:“向连续几夜未眠、醒着还能打鼾、顶着高原反应在雪地里拍摄的晓伟老师致敬,向专程去衡山帮忙补拍的罗辉老师致敬!向连续坐在办公桌前近10个小时再为我改稿的越胜老师致敬,向一整天改出两版稿子、随时会字斟句酌的杨壮老师致敬!……致敬的同时,也保证下一期不再让你们那么费神了。”
反复打磨出精品
对《绝对忠诚》的记者而言,最大的困难不是客服恶劣的环境,而是如何做通科学家们的工作。做《李建刚:我的“太阳”在中国》这一期节目的时候,栏目组和李建刚第一次联系,他就一口回绝了。李越胜无奈地摊摊手:“科学家直说他太忙了,没有时间接受采访。跟中科院联系,对方却说:这反而说明你们找对人了,他没有时间,恰恰说明他没有功利心。”
一个文字记者外加两个摄像记者,这是《绝对忠诚》外景分队的标配。一期节目的采访周期是10天左右,但拍摄完成还只是总工作量的三分之一。真正磨人的是改稿和精编。字字句句都是血,个个镜头都是泪——这是制片人李越胜的结语。不到15分钟的内容,最少要被修改5、6遍,最长的素材拍了18个小时,后期至少要精编上3天。宣传词“是你把生命交给了浩瀚”从提出到正式播出,已经是第18个版本。
“记者们都快崩溃了。”反复的自我推翻、修改,才打磨出了电视前让人热血沸腾,眼角湿润的《绝对忠诚》。“社会被娱乐化了,人们对于国家和事业的朴素的情感都丢掉了,这个社会情绪,我们需要把它找回来。”李越胜在审《车著明:像阿甘一样的“火箭数据处理王”》的时候,看了3次就哭3次。写口播的时候,他特意用“忘了”这两个字,来描述车著明
:他能在火箭发射过程中说一不二,却忘了妈妈连一个像样灶台都没有。“你看,这就是最真实的一面,原来真的有这么一类人,他们会为了一份理想和情怀而忘我,但却又不知不是忘我两个字这么简单。”
新闻人的专属热血
李越胜对团队的精神作了自己的诠释:“我觉得用理想可能不合适,应该是热血。做新闻的人的血应该是热的。我们这帮人应该是有想法有情怀的。应该是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影响一些人,让他们去受到触动。而不是去追逐浮夸和刺激狗血。那不是我们主流媒体的作为。”
这个戴着金边眼镜,神情严肃的新闻人始终坚定地认为:新闻是要传递价值观,它不是娱乐。他喜欢用“战争”来形容自己的工作。每天顶着直播的压力,直播结束之后,还要开团队会,几乎没有空闲时间给才2岁多的孩子。“别人找我,我都要求给我发短信,打电话来的事情太多,根本不可能完全记住。”
一年365天,团队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做节目就是太累了,但是现在我们很有成就感。口碑和影响好,就是我们的骄傲。”这位从事新闻工作14年的男人,在安静的办公室里,用前所未有的认真语气告诉你:我们的一腔热血始终都在沸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