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芒果人

(2014-03-19 20:32:51)
钟山: 
最重要的是有自己的声音
文/《金鹰报》记者 宋洁  图/文豪
◎在正式采访钟山之前,看过他的N次节目。主持风格张扬而犀利,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喜欢我的人一定会喜欢我,不喜欢我的人一定不会喜欢我,我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要做的事情。
芒果人


愤怒只是表达方式
“铃铛一响,钟山开讲。”这声清脆的铃声代表着在接下来的100分钟里你的时间与《钟山说事》有关。镜头前的钟山,一副招牌黑框眼镜,在节目里恣意嬉笑怒骂,说到激动处口若悬河、拍案痛斥,酣畅淋漓的个人色彩极其鲜明。
“主持节目我习惯用自己最松弛的状态。就像朋友聊天一样,说到兴奋处也会激动地拍桌子,这只是抒发情绪、张扬性格的一种方式。”对于外界“愤怒演说者”的质疑,他觉得是放大了身上的一部分特质。“你去看看浙江卫视拍的纪录片《西湖》。里面都是我配的音。你看看那是多么温婉的一个我,多么风雅的一个我。”说到这,穿着套头连帽衫,一身休闲装束,坐在不足5平米的办公室里的钟山,有些孩子气地笑了笑:“告诉你个秘密,其实我蛮喜欢配音的。”
深度、故事、评论、马上就办,这4大板块是目前《钟山说事》的框架。2012年,节目《高考天问》播出之后,引起了极大社会反响。钟山事后回忆:“那只是我们365天里很普通的一期节目。当时没有想过会有这么大的反响。教育平常也说得多,观点更尖锐的其实也有。后来我们思考了一下,那期节目估计是顺应了很多人内心的想法。因为抒发了很多人内心的情绪,所以他们在这里找到了共同点。”
《钟山说事》目前的团队成员有30多人,按照节目的需要被分成了4个小团队,分门别类策划和组织选题。作为主持人和制片人,钟山是这档节目的第一把关人。说到如何找到好选题,钟山立刻兴致高昂,他说好选题标准就一定要看他在节目中的状态。表达未必就一定要愤怒。幽默、含蓄、或者去玩一下套路那也是好。“不一定要拍桌子,你要去看我的眼睛是不是神采奕奕,如果是眼睛放光,那就说明我很喜欢这个题材。”


回归电视家园
在还没有回湖南主持《钟山说事》之前,钟山做过杂志、当过电台DJ,还在浙江卫视做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主持。回应挖角传说,钟山用了一个很文艺的表达:“金风玉露一相逢,胜却人间无数。这就是缘分呐。”
 2011年年底,钟山因为机缘得到了当时湖南经视负责人周雄的邀约。见面不过十来分钟,钟山就决定回湖南发展。
“当时组建团队是2011年12月。我们的新节目2012年1月6日就要开播,连团队都是自己组建的。”因为合同约定,他必须在浙江把12月31日的节目做完才能回湖南录制新节目。“和分管我们的领导张宏伟见面,已经到了11月中旬。只有一个月的时间,节目就要开播,当时整个栏目组就我们两个人。我们在咖啡厅见面的时候,领导因为摔伤了脚,还拄着一根拐杖。”
湖南电视人的坚韧品格,在他们身上得到了最好验证。第一期节目开始录制的时候,这个团队已经有了10来个人。第一期节目1个舆论监督,1个故事,2个专题,外加评论,打下了《钟山说事》的基础。第一期节目播出的时候,钟山心里很平静,因为他知道这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


按女儿的指示办
“做电视的哪里有不苦逼的?很多人比我们更苦逼。我们这还算好的。”《钟山说事》是日播节目,几乎没有不做节目的时候。偶尔能抽出一天时间,钟山的人生大事就是睡觉和陪女儿。
 他的工作周期是:每天凌晨12点回家,然后开始修改第二天要用到的评论稿。“每天有六七千字,都是输出观点的,每天这样循环往复,其实也是一种煎熬。”因为需要平心静气的思考,修改文稿的工作被钟山安排在了午夜。“定选题和修改的工作,一般都要弄到晚上三四点。”以前办公室在3楼大开间的时候,钟山和他的小伙伴们,只要在过道里拉一张躺椅,就能马上睡着。
 9岁女儿在读小学4年级,开始逐渐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对一周只能见一两次面的爸爸,她采取了纸条交流模式。“每天她就写一点小纸条,画得花里胡哨的贴在台灯上、电脑上。上面一般写的是爸爸,我要买这个,爸爸我要买那个,爸爸给我修这个,爸爸给我搞那个。偶尔上面也会写爸爸注意身体,爸爸少抽点烟。”从来没有给女儿开过一次家长会的钟山,通常就会按女儿的“指示”办,“就算不看《爸爸去哪儿》我也觉得亏欠孩子,下次一定要抽空陪她去旅行,下次一定!”


理想的“电视杂志”
《钟山说事》的微博认证是:本节目是一档严肃类题材脱口秀节目,每天18:30最有血性民生时评主持人钟山,始终为百姓说话。
对于社会上“民生时政新闻栏目”的误解,钟山看上去有些得意也有些无奈。“我们这里天天可以接到老百姓的热线电话,大多是找我们帮忙解决问题和了难的。能通过我们的节目,切切实实地为大家做一点事情,哪怕只有100块钱,也是值得我们自豪和欣慰的。”
他始终坚定地认为这档节目不是新闻。“什么是新闻?新闻应该是很客观的,展现事实,而我们做的是输出观点和评论。”
作为一名资深的电视人,钟山一直很有危机意识。一谈起喜爱的电视,他犀利又直接的本性一览无余:“现在的电视好像不需要思想了。你只要去网罗、收集重口味,然后就只要围着收视率打转,也不需要想象力。一个行业没有思想,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他笑言现在做电视其实有些可悲。因为你要发出一点声音很难,那些权威的有号召力的声音,好像永远是来自于报纸和网络。钟山举了个例子:你要去判断一个节目是不是好,其实要靠岁月来检验。精品的电视,在很多年以后要拿来回味和品味。电视是艺术,为收视率妥协,会丧失电视人的理想。
也许是因为没有学过系统专业的新闻主持,所以钟山反而不容易被现有条条框框所限制。“现在我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学习。我觉得自己相当浮躁。”如果有时间,钟山会看看经济类的书籍,因为他坚信地球上的每一件事,都和经济有关,经济才是解读事件的钥匙。“我想通过学习,形成自己的思考。”
表达的时候在思考,思考的时候也在表达。“我的理想是做一本‘电视杂志’。”这个中年男人藏在眼镜片背后的眼睛里闪着光,带着些近乎陶醉的表情,描绘了他理想中的电视蓝图:看这个节目,就像打开一本精心编排的杂志,用电视的形式包装,里面有新闻热点,有评述,有深度,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声音。“只要我对电视一直有激情,我就能一直坚持努力做下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芒果粉
后一篇:会客厅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