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鹰报》与中南博集天卷、湖南魅丽文化联合出版

《爸爸去哪儿》
同名图书正式发行
文/《金鹰报》记者 杨昀 刘双昀
2013年10月11日,由湖南卫视谢涤葵团队打造,林志颖父子、田亮父女、郭涛父子、王岳伦父女、张亮父子参与的《爸爸去哪儿》正式与观众见面,一时间风靡全国。
如今,由湖南广电《金鹰报》与中南博集天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湖南魅丽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推出,经湖南卫视官方授权《爸爸去哪儿》系列书籍也正式面市。正如湖南广播电视台副台长、总编辑,湖南卫视总监张华立在《爸爸去哪儿》图文合集本所作序言中说:“把一个疑问句式作为电视节目的标题是不多见的,《爸爸去哪儿》的核心就在于这个问号。假若还想安静地追究一点什么,我有时不得不背叛自己的职业,感觉文字更加可靠。”同时,著名作家毕淑敏也为该书撰写了深情的序言。
《爸爸去哪儿》同名图书分为《爸爸去哪儿》图文合集本和五本五组父子(女)亲子之道单行本系列。图书预售一经发布,便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在《爸爸去哪儿》图文合集本中,全面记录了王岳伦、林志颖、田亮、张亮、郭涛五组家庭参与节目的点点滴滴,完整再现了五个小孩最纯洁可爱的瞬间,并附赠幕后花絮视频光盘,大量的独家一手资料以及电视未播内容在书中曝光。
而在《爸爸去哪儿》五组父子(女)亲子之道单行本系列中,整理并记录下了王岳伦、林志颖、田亮、张亮、郭涛五组家庭在节目中展现出来的亲子教育理念,以及教育专家们精准到位的分析、总结,是值得年轻父母学习、借鉴的成功亲子之道。并随书附赠64P精美别册及海报,不错过爸爸和孩子们任何表情和故事。
接下来,我们将采访编著《爸爸去哪儿》系列图书中的幕后故事分享给大家。希望通过这些文字为您呈现台前幕后那些或真挚、或动人,又不为人知的爸爸与孩子们。
父母是陪伴孩子终生的朋友
文/《金鹰报》记者 刘双昀
采访王岳伦一家的时候已是当天晚上7点多,王岳伦和李湘与我们畅聊了近一个小时。
在孩子的教育上,王岳伦和李湘都有着共同的认识:把孩子当朋友。因为在当你面对朋友的时候,不会霸道地说对方一定要怎么怎么样。孩子的生命是你们给予的,但是你与孩子之间是平等的,这样孩子才会越来越自信。父母不一定每件事都是对的,他们也不是孩子的领导。
而且王岳伦和李湘也认真地建议道:“父母一定要把心态摆正:你们只是陪伴你孩子成长的好朋友,你没有权利控制他(她)的一切。你陪他(她)到16岁、18岁,他(她)就会离开你。而且父母一定要珍惜陪伴他(她)的时间,做孩子一辈子的朋友。“
在谈起自己的宝贝女儿的时候,湘姐完全不是带给我们的“女强人”印象,而是一个极其和颜悦色、会笑得眉眼弯弯的普通母亲。她认真地细数着Angela参加节目后不断带给他们的惊喜,王导也不再是从前那个“不食人间烟火”的艺术家,让她这个妈妈与妻子省了不少心。
对于育儿方面李湘明显很有一套,并笑说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在修炼自己,她也从Angela身上学到了很多。李湘告诉我们:“我以前会很有个性,不会跟所有的人交朋友,我也会挑。但是我女儿很open,因为小孩子会认为世界的人都很好,这种感觉让我很温暖。我也会随着她跟扫地的阿姨、楼道里的保安叔叔打招呼。而且我发现他们也很感动,也会用很友好的目光回敬你。”这也让李湘收获了很多陌生人的和煦微笑。
这一家三口,憨爸美妈萌娃的完美组合,成为了最近公认的幸福家庭典范。而在几次的采访接触中,记者也实实在在感觉到了这一家子之间不断蔓延的亲情爱意,他们互相惦记,彼此照顾,让人窝心不已。
做你一辈子的英雄爸比
文/《金鹰报》记者 刘双昀
我们还清楚地记得《爸爸去哪儿》第一期节目中,不愿意独自和小伙伴一起去完成任务的Kimi;记得林志颖悄悄转身离开后,四处找寻爸比却强忍眼泪继续跟石头哥哥找食材的Kimi;最记得的是交换爸爸时,坐在床头默默掉泪思念爸比的Kimi。这一路,Kimi也在不断成长,他变得越来越坚强,越来越开朗自信。他能勇敢地走出林志颖的视线,全力和小伙伴们完成自己的任务。这一切,林志颖深深地为儿子一点一滴的进步与成长而感到骄傲。
林志颖曾经跟我们说过,他参加过无数档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是他尤其喜欢的一档。因为在Kimi出生的那一年,林志颖把工作排得很满想要等Kimi长大的时候了解爸爸的事业有多出色。可就在这样的密集工作中,他错过了Kimi的第一次爬行、第一次会叫爸爸的重要时刻。于是他下定决定推掉了大部分工作,专心做Kimi的爸比。
在爸比妈咪的爱中成长的Kimi,是一个非常天真纯洁的孩子。Kimi相信这个世界有白胡子的老神仙可以变出他心爱的玩具并认真地许下“我会听话”的承诺;Kimi相信他和爸比都是隐藏在普通人中的Superman。Kimi身上有那么多让人惊叹的优点,他在很用力地爱着这个世界,而英雄爸比林志颖也会呵护着他、保护着他慢慢长大,一起去发现这个世界的精彩。
森碟她爹,冠军田亮
文/《金鹰报》记者 杨昀
对田亮而言,现在最幸福的身份非森碟她爹莫属。在参加《爸爸去哪儿》之前,田亮说,他在家没进过厨房,半顿饭都没做过,女儿的头发更是一次没梳过。可在节目中,这些他都做了,而且做得不错。
每一个因《爸爸去哪儿》与田亮相处的人,对他一致的评价是:有耐心的好男人、好爸爸。电视荧幕上,观众只看到了束手无策的田亮,私底下他却耐心回答了Cindy关于“为什么农村是这样的?”90遍以上;观众只记住了调料王,却不曾发现田亮会做红烧肉、南瓜饼了。
节目中,田亮是那个骄傲的、划着船桨第一个抵达水中央取得食材的爸爸;他是那个为了不让女儿失望、受伤,不惜以身犯险从陡坡向下跑的爸爸……和女儿Cindy单独相处的这几个月里,田亮伴随她的成长而成长,“我发现Cindy的性格挺好的,是那种需要她去做的时候,她真的可以放下女孩子的概念,有多大劲儿就使多大劲儿的孩子。以前,很多细节问题我是不在意的,比如,孩子不好好吃饭了,我会叫奶奶过来看,自己吃完碗一放就忙去了。这感觉就像运动员以为没有教练在旁指导,也能把动作做好,但上台一亮相发现坏了。”
从小离家训练的田亮,一直将如何当好爸爸作为自己一生的功课。他时刻要求自己以“冠军”的姿态给女儿做榜样,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也许,这也是观众能看到Cindy突然从爱哭鬼转变到女汉子的内在原因吧。
还记得第一次在长沙见到田亮,那是去往岳阳平江的前一夜。拖着感冒独自带着女儿抵达长沙时,已经是晚上9点多。为了保证第二天清晨就要起床录节目的Cindy有个好状态,田亮顾不上去买感冒药,和没有对完的台本、采访,因为他必须把女儿安排妥当,待她完全睡着了,再开始自己的事。
这就是田亮,就是森碟她爹。
值得拥有的“中国式爸爸”
文/《金鹰报》记者 宋洁
跟郭涛父子的第一次接触,是从盒饭开始的。
作为一名客串娱记,出发时前辈还特意嘱咐我:估计要见缝插针地采访。等到了地方一看才恍然发现果然如此。一大票媒体人都在外面等着下节目的宝贵10分钟好一拥而上。我靠着“走后门”的关系,被独自安排在了石头的化妆间,郭涛经纪人还笑眯眯地跟我说:这可是专门优待,别人可是没有滴!
看见郭涛本人,才体会到“中国式爸爸”称号的由来并非空穴来风。不说话的时候郭涛看起来气场强大又威严。录节目当天,小石头因为感冒发烧,一直病恹恹的不在状态中。下节目第一次群媒体采访,郭涛很直接地展示了特有的“郭氏魅力”:“大家今天终于见到了‘石头哥’脆弱的一面。”一句话逗乐全场。
因为其他嘉宾状况不断,我的采访从下午2点半被延长到了晚上7点,当郭涛终于能在我面前坐下来的时候,他只来得及一边吃饭一边接受采访,因为要赶当晚8点半的飞机,每一分钟都很宝贵。
这个性格粗犷的西北男人也许真的不善表达情感,明明他会在节目里感动得泪流满面,会在微博里煽情地写道: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很多美好瞬间与经历,现在只能靠想象来满足了。但是在石头的病痛面前,他依旧只会轻声地说上一声:“宝贝,你真棒!”然后安慰似地拍拍孩子的头。有那么一瞬间,我好像也看到了自己的父亲。威严、理智、沉默、高大,偶尔也会孩子般和你打成一片,是一个值得你去依赖、也值得你去信任的好男人。
也许“中国式爸爸”更值得拥有,不是吗?
男神只是一个头衔
文/《金鹰报》记者 宋洁
因为档期的问题,对张亮的采访只能通过电话的形式。一番兵荒马乱之后,我终于搞到了联系方式,没想到竟然是男神本人的手机号码。拿到号码的那一刻,我突然冒出了一个“邪恶”的想法:如果姐把这个号码拿到朋友圈里去得瑟一番或者干脆弄个小型拍卖会,应该会赚得盆满钵满,提前进入小康吧?
采访进行得很顺利。电话那头是很标准的京片儿男中音,礼貌而且谦和。张亮坦言自己还在努力地适应爆红的局面。这个年轻的80后爸爸在应对媒体的时候,言谈间有些青涩但却很直接。就算敏感的问题也不会打太极。我问他对男神的称呼怎么看,他在那边轻声地笑了:“有人喜欢,我当然很高兴,但是我觉得自己没有那好,我只是做了一个父亲和一个丈夫应该做的事情。”
他很认真地告诉我,现在他感觉自己就像一只气球,被人越吹越大。但是“我很清楚我要的是什么,张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听到这里,我不由想起第一集里,他一边杀鱼,一边大喊“我这样不会掉粉吧”的模样。短短3个月,如今微博粉丝已经有一千多万的张亮或许不会再考虑“掉粉”的问题,但这个没有明星意识和偶像包袱的年轻爸爸,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或许我们也可以一起去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