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家
张蓉晖 最远的远方
◎当你蜗居陋室,眼中的天空只剩下方寸;当你脚步匆忙,连湘江对面的岳麓山都视若无睹;当你夜晚抬头,灰蒙蒙的天空只有城市反射的暗红,却再也寻找不到一颗星子。
◎你还记得年少时你的理想吗?还记得青春时你向往的远方吗?如同孩子遗失手中的心爱玩具,长大后,我们都原谅了生活这个小偷。
◎如果足够幸运,我们或能走在自己渴望的那条路上;如果足够用心,我们和我们的孩子,也许不用跟随在像羊群的人群中。
文/《金鹰报》记者 王展 图/文豪
张蓉晖
,45岁,长沙市电子工业学校教师,现实版的《爸爸去哪儿》主角,自儿子3岁起,每年带上儿子自由旅行体验,已经整整12年。
长沙市湘春路路北,有条许多正宗长沙老口子都不知道的巷子——长春巷,巷子里有两家已经消失的老单位,长沙市二医院和长沙市十中。湖南省现存规模最大的基督教堂——长沙市基督教城北堂北向的围墙,有一部分也在长春巷。老十中的宿舍区,是三栋连在一起的老房子,房子前有个长条形的小院,院子里有一株比老房子的7层楼还高的银杏树,据说,这是长沙市最早的6株银杏树之一。
张蓉晖的家,在这株银杏旁边5楼的西边。开门迎接记者的,除了张蓉晖,还有他的妻子黄娟、儿子张纪元。家里那只名叫汤姆的猫,丝毫不理会客人的到来,趴在鱼缸上面,垂涎着那几尾它怎么都够不着的热带鱼。
这是一个极其普通的长沙家庭,夫妻两个都是教师,住在一套两居室的老房子里,有一个上初三的孩子。直到张蓉晖打开他的电脑,上百G的照片说明,这一家三口的天空,远比窗外那株银杏树局囿的要来得广阔,远比这小小陋室所呈现的更为精彩。
带你去远方
没有一位父母不为自己的子女骄傲的,张蓉晖同样如此。说起儿子张纪元,这位中年男人的眼里满含柔情和自豪。儿子3岁的时候,张蓉晖夫妇带着他去黄山旅游,没承想,在爬莲花峰的时候,3岁的小家伙居然用自己的双脚登上了顶峰。或许有人会不忍心自己的孩子吃这么大的苦,但是张蓉晖知道,每一个孩子其实都有骨子里的坚持和韧性,区别在于,在他累了、倦了的时候,给他的是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让孩子去完成,还是伸出双臂抱起来,让孩子投向自己营造的港湾。
从张纪元登上莲花峰以后,每个周末,张蓉晖夫妇都会选择一个或近或远的地方带着儿子敞开了去玩,岳麓山、靖港、南岳、黑麋峰……在别的孩子背着沉重的书包走进一个又一个培训教室的课堂的时候,张纪元却无比快乐地在大自然中撒野。而每一个暑假、寒假,张蓉晖就会早早做好规划,带上儿子去更远的地方,领略祖国各地气象万千的风貌。
2007年寒假,张蓉晖一家人远赴冰天雪地的北国冰城哈尔滨,在亚洲最大的滑雪场——亚布力滑雪场,8岁的张纪元第一次接触到了滑雪这项运动,在父亲的鼓励下,他一次又一次地走上雪道,滑行、摔倒,爬起来,再滑行、摔倒。四五岁时玩过轮滑的孩子很快就学会了滑雪,虽然当时他只是玩得开心,却没想到这项技能带给了他更多的收获。
2007年上半年,某品牌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奥运家庭向前冲”的选拔活动,有着良好的运动底子,张蓉晖一家带着帮扶对象——一名来自广西农村的小朋友,从长沙赛区、湖南赛区杀出重围,冲进了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总决赛,总决赛的赛场就是某滑雪场。许多来自南方的家庭对决赛的滑雪项目一筹莫展,更有甚者,来自广东的选手更是连雪都没有看到过。而之前寒假的那次远行让张蓉晖胸有成竹,比赛中,张纪元取得了单项第二的好成绩,而他们家,也获得了此次选拔总成绩全国第二,得以进入“鸟巢”,观看了北京奥运会的闭幕式。
坐在记者面前的张纪元,虽然还不满15岁,但已经有1米7的个头,有一些面对陌生人时的微微羞涩,但言谈举止落落大方。当记者问起他的学习成绩时,孩子腼腆地回答了三个字:“还可以。”张蓉晖说,孩子在学校的成绩他们从来就没有任何要求,但是孩子自己喜欢学、爱学,所以总能保持在年级前几名。
放手去飞
这个家庭和所有的家庭一样,也不是什么都一帆风顺。2005年,张蓉晖的爱人黄娟被检查出了淋巴瘤,但是逆境并没有改变他们,他们的生活没有被疾病束缚,也没有被长沙城所困囿。2009年,治愈之后,乘着奥运之后的全民健身热潮,张蓉晖作出一个决定:暑假的时候,一家人从长沙出发,骑自行车去深圳。
病后痊愈不久的妻子、刚刚10岁的孩子,来回骑行近2000公里路程,吃得消吗?不仅家里的老人提出了反对意见,认识张蓉晖的朋友,都认为这个决定实在不妥。但是妻子和儿子坚定地站在了张蓉晖这边,对他们来说,一家人在一起,无论去哪里,哪怕再远,哪怕要餐风露宿,都是心灵最大的愉悦。
一人一辆自行车,顶着夏季的烈日,张蓉晖和家人如期出发了。按照事先的计划,他们避开了虽然距离稍近,但是车流密集的107国道,选择了106国道一路往南。一路上,秀美的山川景色,浏阳、炎陵、汝城等地深厚浓郁的历史人文气息,让他们畅快无比。不时有路旁的农人向他们问好,也有热情的住家邀请他们进屋休息、喝水,甚至提供食宿。10多天的骑行,让张蓉晖抛下了所有烦扰,他和家人尽情享受着淳朴而清新的一切。当他们骑行到广州大学城时,10岁的张纪元因为路况太好又没有机动车,居然骑着骑着睡着了,“哐嘡”一声从自行车上摔了下来,简单处理擦破的伤口之后,孩子又蹬上自己的小车,继续向前方骑行。
“累不累?”当记者问及父子俩时,孩子说:“不累啊,特别开心!”张蓉晖说:“肯定还是累嘛,不过孩子恢复能力强,睡一觉就又精神十足,倒是他妈妈,到后面还是有些吃力。”
不放手就永远看不到风筝的高飞,不放手孩子就不能拥有自己的天地。在带着儿子旅行几年后,张蓉晖决定让儿子自己来。张纪元小学毕业的那年暑假,张蓉晖对儿子说:“今年去哪里,怎么去,都由你来定!”兴高采烈之后,孩子立刻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在张蓉晖的鼓励下,孩子开始上网搜索相关的一切信息,最终决定去海南三亚。本来张蓉晖估计,孩子会选择网上最常见的乘飞机去海南的方式,但当孩子把规划拿出来时,张蓉晖还是大吃了一惊。孩子的规划是这样的:首先坐火车卧铺睡一晚到达广州,在长隆游玩一天,然后乘坐晚上的火车到海口,再转往三亚,并把一路上大致的费用开支一项一项列表标注在后。
这样的安排,不仅大大节省了张蓉晖预计的费用支出,而且行程中有坐火车轮渡跨海一项,对张蓉晖自己来说,也是一次全新的体验。“我自己都没想到,11岁的孩子,能做出这么好、这么有意思的规划,朋友们说我一直都高看了孩子能力,但那次后,我觉得其实还低估了孩子的潜力。人的空间应该是无限的,有时,好意和沿袭的习惯反而成了孩子成长的枷锁。”
张蓉晖已经和儿子说好,今年暑假,等他中考完毕,就让儿子拟一个祖国大西北,包括内蒙、青海、新疆、西藏等地的自驾游路线,在这个大框架下,去哪儿,怎么走,花多少钱,都听儿子的。
心向天空
采访中,记者对张纪元问了一个问题:“爸爸这样对你,你觉得收获了什么好处呢?”张纪元回答得特别简短:“我觉得吧,就是开拓了视野,锻炼了意志力。”采访完之后,记者一直自责为什么要问这样一个问题。在人生的道路上,好处到底是什么?如果做什么都去想着有什么好处,那我们寻求的梦想还有什么价值?
引起记者反思的,是张蓉晖之后介绍的一段经历。去年暑假,张蓉晖购买了一辆崭新的越野摩托车,从长沙出发,穿过湘西、重庆、四川,从川藏线骑车进藏,这一趟,是张蓉晖一个人的远行。
一路上,他有时候有同伴,但更多时是孤独前行,以平均40公里的时速,张蓉晖在离天空最近的地方漫游。他说起了一些小细节,比如开车去喇嘛庙里进香的藏民和他的两次相遇,比如途中借宿时藏族少年信守承诺,宁愿亏本也只收60元食宿费的故事。但对张蓉晖来说,进藏之旅让他感受最深的是“平和”。
生活,对一位中年男人来说,并不是完全没压力。住着小小的老房子,做着最普通的教师工作,张蓉晖不是没有想过迎合世俗。“说实话,供一套大房子不是供不起,几年前就有朋友劝过我,我也犹豫过。但是,当我在西藏的高原上,看着那仿佛伸手可及的天空和云朵,看到那清澈见底、千年不变的圣湖,听着放牧的藏民自由自在地唱歌,我似乎真正平静下来,我们能自食其力,能有能力照顾好家人,不贪慕虚荣,心灵自由而平静,这样的人生,对我而言,就是圆满。”张蓉晖感慨道。
看着儿子一天天身心健康地长大,张蓉晖夫妇很欣慰,他们原来的想法,是把儿子培养成一名职业军人,不仅因为张蓉晖曾经有过的军人情结,而且他认为,那种单纯、那种阳刚,是非常符合儿子的气质的。但是张纪元却给出了另外的答案:“我的偶像是霍金、爱因斯坦,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天文学家!”
或许,当张蓉晖在儿子3岁放手让他登上莲花峰时就已经开始;或许,当张纪元骑行近2000公里来回长沙深圳时就已经酝酿;或许,当张纪元自己规划行程的时候就已经发酵——在张蓉晖的潜移默化中,孩子的视线,早已投向了更远的远方。那深邃而神秘的星空,一定是探求我们存在价值的终极意义所在。
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可以锁住我们,除了自己的心。
【记者手记】
活着,像个孩子
生活是门学问,它是文科、理科,是文化、历史、哲学、化学、经济等等一切,唯独不应该是商科。生活不应该计算,不应该讨价还价,它就是我们从生到死的历程和感受。
说实话,这一次采访张蓉晖,是记者几次的“生活家”采访过程中最轻松也是最艰苦的。因为张蓉晖就是个普通人,他和我们在长沙城里穿梭时擦肩而过的任何一个人没有什么不同。他没有炫目的身份,他没有耀眼的成绩,从成功学的角度来说,张蓉晖甚至没什么可以拿得出来的。
他的精彩,不仅仅体现在培养孩子这个方面,实际上,孩子的出色,只是张蓉晖精彩内心的一次折射。张蓉晖是有态度的:他不妥协,但他不愤怒;他不迎合,但他不冷漠。他温暖而自如,真诚而纯净。
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曾做过许多看似虚无缥缈的梦,长大后,它们就如肥皂泡沫一样消散不见,或许有些遗憾,但我们都觉得理所当然。张蓉晖却不一样,他珍藏着那些一戳即破的美丽小球,用心去让它们绽放出更美的姿态,分享给家人,传递给儿子。
不是走出去就叫旅行,不是孤身一人就叫平静。心的空间,唯有极渴望、极专一,才如胎息。
前一篇:以私奔的名义,给职场放个假
后一篇:NO.386Feature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