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人

《谁与争锋》:
50%的矛盾对决升级
文/《金鹰报》记者 罗希
究竟矛更锋利,还是盾更坚硬?中国首档技艺探索对决类节目——《谁与争锋》第二季重磅归来,对抗不断升级,精彩一如既往。羽毛球冠军VS双截棍名将、弹弓VS虾船和马语者VS烈性野马,这些顶级对抗最后结果如何?《金鹰报》记者专访《谁与争锋》执行制片人厉刚,为您揭晓节目背后精彩纷呈的故事。
Q&A
比日本节目更人性化、更有看点
Q: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着矛盾的对决,《谁与争锋》选取对决类型的标准是什么?
A:《谁与争锋》所选取的对决,每一方都有接近50%胜利的可能性,一边倒的对决没意思。而这个对决又是跨界的、超越想象的,如不同行业之间的对决——特效化妆师与整容医生的对决,它们之间的专业相差很远,很难判断到底哪一方会赢。
Q:《谁与争锋》与日本的《矛与盾》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日本节目在选题选择上和它有所不同。
A:最大的区别应该是在于,我们主要选择人与人之间的对决,而日本节目更偏重于技术的对决。我们也会做技术的对决,但人与人之间的对决更人性化、更有看点。
Q:国外的综艺节目为了搏收视率,往往会选取一些刺激眼球的题材。
A:我们也会做刺激的东西,“世界上最辣的辣椒”、“中国斗牛士”和“耐高温”等题材就比较刺激。但原则是一定要真实,真实的东西才能打动人。节目所做的挑战探索,不是为了博眼球,而是为了满足人对各个领域知识的探索欲望。我们想把行业间顶尖的对决和经典的碰撞呈现给观众看。
四五十个想法反复论证成一两个
Q:将毫不相干的两个人凑在一起,还要让这个过程悬念丛生,思考创意的过程是怎样的?
A:这个过程是痛并快乐着,哈哈。对于导演组来说,这是充满挑战的展示和测试,他能做到什么和他能测试什么是一个层层推进的过程。最后究竟谁会赢,这是不可预知的。
Q:国内很少有这种类型的节目,制作过程中遇到过瓶颈或困难吗?
A:我们每次开会讨论时都会有四五十个想法,做成节目的往往就只有一两个。曾经有一个题材做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力士保持者撞钢化玻璃,因为玻璃本身附加一层防砸的膜,反复论证很多次后,最后发现这个对决50%的可能性推进不了,只能放弃。
Q:设置实验环节时,过程是否存在危险性?
A:危险性不太大,我们都会做好保护措施。比如“吃辣椒”和“大胃王”一些挑战身体极限的节目,我们会配备专业的医生。这些实验本身就是普通人模仿不了的,也会打上“不要模仿”的字幕。
增加类比方面的对决和延续性题材
Q:第二季与第一季有什么区别?
A:矛与盾的对决我们一直在做,接下来可能会有一些类比方面的对决呈现。比如根据科学研究,成年猩猩和七岁儿童的智力水平相当,做类似这种对决。第二季也会做一些延续性的挑战,“弹弓高手VS遥控飞机”那一期节目反响很好,这一季我们也会对这些题材做重叠周密的论证。
Q:和各大卫视同时段的节目相比,《谁与争锋》争夺收视率的优势在哪里?
A:《谁与争锋》的节目形态是其他卫视没有的,在周一十点档还是很有竞争力的。而且它的插入性很穷,只要被题材吸引,无论从哪一段开始看都不会换台。它的知识性、娱乐性和探索性会让观众乐在其中。
■幕后更精彩
“马语者”驯服烈马充满惊险
做“马语者”这一期节目时,需要找一个很厉害的驯马师来驯服一匹颇具野性的烈马。导演组找了很多个有名的驯马师,包括一位香港知名的驯马师,都不能做这项工作。几经波折,导演组才找到中国国内一位顶尖的驯马师,和他反复商讨,定下了这个选题。
拍驯马的过程其实是件很艰难的事情。为了拍摄马奔跑的过程,摄制组需要冒着风险跟着马拍摄,这一过程中还要防止马因为情绪的问题狂奔或者乱踢。
有一个驯服环节,驯马师需要驯服一匹曾经受伤的马,将马嘴套上马辔头,但这匹马因为曾经受伤所以很抵触。而如果它一直不肯套,就可能被送去人道毁灭。由于驯马师是在一个狭小的马棚里进行,三四个摄影师必须站在很高的地方拍摄。
斗兽场的拍摄中,有两位摄影师进入到圈内。牧民在给马驾车时,马突然受到了惊吓,它腾空一跃,一个侧面的近镜头让躲避不及的摄影师惊出了一身冷汗。
比赛距离让两个冠军都很纠结
拍摄“羽毛球VS双截棍”这一期节目时,因为大家都没干过这个事,双方都想赢,所以对比赛距离会提要求。羽毛球世界冠军郑波认为双截棍很容易接,双截棍世界冠军吕一杰认为很难接,提出6米的距离。后来导演将羽毛球拍倒过来当双截棍试接羽毛球,最后才协商了十米的距离。
两个铁饼粘上一年依然分不开
在节目组的办公室里静静地躺着两个铁饼,导演介绍,这两个铁饼已经“在一起”一年了。一年前,在做“超强贴力双面胶VS高压清洗水枪”这一期节目时,节目组将它们粘在了一起。一年中,导演组的人用了各种办法想把这两个铁饼分开,用刀片、水枪、锤子,什么办法都试了,两个铁饼依然纹丝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