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潘文林:
酒杯里酝酿500人物
文/《金鹰报》记者 刘欢乐
蔡锷南路县正街一家川菜馆,外加南门口一私家土菜馆,被潘文林视为潘家厨房,厨师炒的菜合他的口味。在朋友圈里,潘文林的重口味是出了名的,麻的辣的,潘大胃一律照收不误,一如他撰写的120万字长篇《空谷》,剧情里500个人物,极具个性,五味杂陈。
潘文林喜欢喝点小酒,使点小性子。酒过三巡,捉笔天马行空。搁置多日的稿纸里,那些从他笔头流淌的文字夹缝里,还能嗅出觥筹交错的酒香和麻辣味。
微醉时,潘文林会粗着嗓门跟三五知己海聊,从叙利亚现状,到南门口炸葱油粑粑的伍娭毑;从街头小女人露点衣装到长沙哪条臭水沟改道问题。一天,几个酒罐子聊到老嗲嗲摔倒没人搀的新闻,趁着酒兴,潘文林将酒杯往地上一甩,啪地一巴掌拍到餐桌:“老人摔倒都不扶,混账!”碗筷被震到地上,邻座食客误以为他要跟人打架,都大惊失色躲在一旁不作声。
潘文林的真性情同样流露在他源源不断的创作里。潘文林,常德安乡人,家乡跟益阳南县交界。小时候,他听说了很多关于厂窖惨案故事。长大后,他心中渐渐有了个想法:去厂窖,把惨案情况了解清楚,然后创作点什么。1998年春,他放下手头赚钱的小项目,一头扎进厂窖镇。厂窖惨案纪念馆馆长邓德安陪着他,各骑着一辆“立体声”破单车,沿着当年侵华日军杀人的路线,从厂窖龚家港一直追踪到日军最后离开的肖家湾。
剧本很快出来,最开始的名字叫《厂窖大惨案》,后来改为电影剧本《洞庭血证》。潘文林自筹资金拍了部纪录片《厂窖惨案》,但电影《洞庭血证》拍摄心愿因缺资金就一直搁在心上。此后不久,潘文林遭遇《洞庭血证》被侵权的烦恼事,喜欢较真的潘文林不依不饶,在法庭上动情地拍桌子质问被告,对方无言以对。
潘文林是一个资深媒体人,他曾先后担任《金融大观》、《新金融》等杂志主编、总编辑。长期与文字打交道,他习惯了斟字酌句。读过潘文林《空谷》的读者都有一种感慨:120万字,500号人物的长篇,是很折磨人的大创作,潘文林却用带有温度的文字点化剧中每个人,谐趣处令人捧腹,交锋处九曲回肠。
“空谷”,听起来有些佛境,不由得让人想起《心经》里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空谷”者,仅是空空如也?《红楼梦》里,读者总有“春秋一梦空”之叹,杜甫《佳人》诗中也有“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的句子。“空谷”二字拓展的意境还真有些玄啊!
《空谷》主人公金永光类似《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贾宝玉在贾府中珠围翠绕,金永光身边,也有靓女送吻,红袖投怀;除发妻耿莲信佛外,岳玉环、小鹿、美惠子等更是让他餐玉尧花。
《空谷》在对湘北利水河东边的力名县金盆湾镇“三剑客”金永光、曾威武、李德义的人生轨迹的叙述中,浓墨重彩地宣染了他们的感情、恋爱、婚姻,甚至性爱生活。“三剑客”及其周围人物的苦乐忧思,生活际遇的悲剧、喜剧,全都通过他们的活动、讲叙、思维,展现了我国中南地区内陆城乡广阔的社会生活。作者通过作品形形色色、博大精深的社会生活内容,给读者以深刻启示和诸多思考。
潘文林说,文学就是人学,是一种研究人,描写人的学问,“《空谷》里的人物,不同于某些反腐、反贪小说,也不同于某些乡土小说或市井小说。怎么界定呢?一个作家朋友说它是新世纪体制改革中城乡经济转轨时期的社会小说。随便怎么叫,我不在乎!”
潘文林对《空谷》的投入是认真的,这延续了他多年来的创作精神。他笔下,没有将好人、坏人草率地简单化、概念化、脸谱化。正如品酒,他喜欢农家自酿谷酒米酒,因为,这里面调剂有人间烟火味。
■金鹰报读书会
给爱找个家
作者:邓忠
价格: 49.80
邓忠是一位非常特殊的艺术家,他对自身的反思、对生活的关注之多在国内外艺术家中,都是不多见的。也许正因为他的思考,他敢于下笔写出生活琐事,才会让他得到中外艺术评论家的肯定,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他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推陈出新。这对于当今艺术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信号与噪声
作者:纳特·西尔弗
定价:69.00
书中涉及如下有趣又值得研究的问题:天气预报说降水概率为60%,你出门会带伞吗?被雷电击中的概率到底有多大?地震发生之前,我们真的无法预测吗?中情局为什么会忽略“9.11”恐怖袭击发生的信号?禽流感为何会突然爆发,又突然消失?为什么大数据时代的预测更容易失败?
印度记
作者:于坚著
定价:68.00
于坚以富于感性色彩的文字,细腻真实地描绘了旅行所到之地,字里行间洋溢着于坚对印度的精神世界的独到感知,如电影场景般历历在目,令人身临其境,行文处处流溢出“反诸求己”的自觉意识,其中包含对印度精神世界的独到感知、对故乡昆明的某种旧日情怀等,为读者带来亲临其境般的阅读经历。
前一篇:小广角
后一篇:明星宝贝卖萌《爸爸去哪儿》首映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