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人
工棚舞者彭治玮
文图/《金鹰报》记者 刘欢乐 特约记者 欧阳自力
“我在这里!看见了吗?”长沙河西咸嘉湖附近的一家楼盘工棚前,穿着拖鞋、赤膊着上身的彭治玮朝记者不停地挥舞着手臂。这位皮肤黝黑、满身肌肉疙瘩的汉子,有着其他打工者不同的气质。
彭治玮主动聊起不久前在同升湖举办的湖南省第23届国际标准舞锦标赛,最开心的是,他在那里结识了不少舞蹈家,“真是大开眼界啊!我的舞蹈又要加入新内容了!”
作为进城打工的一位普通农民工,这位43岁的建筑工人,他能娴熟地将华尔兹、伦巴、恰恰、探戈、桑巴、斗牛舞、拉丁舞、牛仔舞等十多种舞蹈演绎得令人叹服。他说,他的一生与舞蹈有着难解之缘。他是一位快乐的工棚舞者!
彭治玮1970年出生于江西一农民家庭,因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后在家务农。1989年春季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参军,成为湖南省第四劳改监狱的一位武警战士。从部队退伍后,他到父亲工作的林场工作,当了4年护林工。林场倒闭后,彭治玮辗转全国各地,其间,他收过废品,运过垃圾,还摆过糖炒板栗小摊。
几年前,彭治玮来到湖南,在长沙做起了凉皮、凉面、凉粉小生意。赚了些小钱后,听朋友说开大巴赚钱,他买了台大巴,在广西防城港至东兴之间跑客运。因机器故障等原因,两年客运以亏损告终。在生意场上倦怠了的彭治玮索性做起了一线建筑工人,在工地上,他耐心地跟老师傅学习装模技术。经过7年的摸索,现在,他拥有了四级技工证,是装模的行家里手。这些都不足以令彭治玮快乐,舞蹈才是走进他灵魂深处的最大兴趣。
在部队当武警时,每次军民联欢,彭治玮跟战士们总会表演擒拿、散打,久了,缺少新意。有人提议联欢活动穿插一些跳舞互动节目,战士们就跟着学跳交谊舞,先从慢三慢四开始,喊着口令认真学。后来,一有空闲,彭治玮就跟战友们到部队附近的歌舞厅去跳舞,舞蹈技艺提升很快。
在江西老家隔壁,彭治玮邂逅了废品店老板——一位漂亮可爱的浏阳姑娘,趁生意空闲,他邀请她到小镇上的旱冰场去跳舞,随着浪漫音符响起,两位年轻人翩翩起舞,他们因舞蹈牵线,彼此萌生爱意,最终成为一对真情伉俪。
在长沙工地打工的日子,大多数建筑工人在休息时间睡觉或打牌,彭治玮对打牌没什么兴趣,他开始自学舞蹈,不少工友冷嘲热讽,“一个打工的,蹦蹦跳跳出什么洋相哟!”
彭治玮没有放弃舞蹈这一爱好,还硬是学出了名堂。通过自学,他学会了华尔兹、伦巴、恰恰、探戈、桑巴、斗牛舞、拉丁舞、牛仔舞等十多种舞蹈。多年舞会上的高手切磋,加上自己的天赋,他练就了娴熟的舞蹈技艺。慕名前来拜师的人络绎不绝,他都一一婉拒。彭治玮认为舞蹈是他的一种快乐生活方式,是一位底层打工者触摸都市脉搏的最好的途径。
多年干苦力,彭治玮腰椎受损,还有内风湿。而练了几年的舞蹈后,他的身体越来越棒,那些大大小小的毛病啊,都不治而愈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彭治玮认识了几个志同道合的舞友,在他们的带动下,他进入了一个“都市摩登舞团”,舞团成员大多是喜欢舞蹈的同龄人。在这里,他们互相交流,互相熏陶,互相鼓励,这里成了彭治玮的另一个家。
每天下午7点,忙完工地上的活,彭治玮坐公汽到市中心的广物大厦的交谊舞会所练舞,晚上10点多,曲终人散,他坐公汽回到工地。工地水龙头前冲完澡,他立马躺在简陋的工棚铁床上,渐渐进入梦乡。
咸嘉湖这个工地的活快干完了,彭治玮又在寻找下一个工地。作为打工者,他辗转长沙不同的工地,不变的是舞蹈,这个深藏梦中的快乐精灵。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