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2013-07-26 14:39:26)【莫小米专栏】
碧海青天
(莫小米,知名作家。代表作:《左手握右手》《永不言别》等。)
东海之滨一个小渔村,碧海青天。
她是渔村里出名的美女。她一出家门,长发在纤细柔韧的腰肢上摆动,金色沙滩白色海浪都成了她的蕾丝花边。日复一日,潮退潮涌,说亲的人踏破门槛。
她是渔村里出名的石女。有钱人家提亲,她一概拒绝,满身铜色肌肉、出水蛟龙般的年轻人,献上炽烈的爱情,她不为所动,年复一年,潮涨潮落,终于门前冷落,寂寞终老。石女是她自己说的,这样父亲才叹口气停止了打骂她,由女儿自生自灭了。没人知道,60多年前,一个命中注定的人闯进她的19岁。
他是侦察排长,孤身潜入海岛侦察敌情,发生意外被敌人追捕。姑娘是织网能手,织好的渔网堆起来像座小山。姑娘把排长藏在渔网中,敌人在岛上搜捕了三天三夜才歇手。第四天深夜,风急浪高,姑娘驾小舢板穿越封锁线,送排长回军营。不知道他们在那三天里是怎么谈情说爱的,也不知道他们在小舢板上是怎么海誓山盟的。生死关头、凶险浪尖的爱,一定非同寻常。数日后,一小兵密潜姑娘家中,告知排长奉命调防,捎给她一封信,旋即消失在无边黑夜中。
一年后,海岛解放了,姑娘全无矜持,冲上码头,一列列军人走过,看着个个都像自己的情郎,可惜全不是。一辈子,很快。弥留之际,80高龄的婆婆对亲属后辈讲了一句话:你姑婆,不是石女。
后辈收拾姑婆的东西,在衣橱的暗屉中,发现一个小铁盒,小铁盒里有一封信。发黄的信纸,繁体字,毛笔直书:“亲爱的海妹:此次奉命攻岛,如若我未能回来,可能就是革命到底了,务请你不要耽误自己。切切。”姓名年月,落款齐全。这个名字,在海岛烈士纪念碑密密麻麻的人名中可以找到,侦察排长16岁参军,牺牲时年仅23岁。
后辈见信心生悲切,认定姑婆大字不识,也绝对羞于把信拿给人看,就此耽误了一生。怎么会?寥寥数语,漫长一生,凭着美女的聪慧,哪怕一个字一个字拆开来请教邻家学生娃,也能读懂。宁愿她不是蒙在鼓里,宁愿那是她明晰的选择,那样的美女,那样的爱情,注定了碧海青天夜夜心,她无悔。
【戴旺财专栏】
手机
(戴旺财,媒体人。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现供职于《外滩画报》。)
一天和朋友吃饭,讨论起一个问题:如果出门时身上只能带一件东西,你会带什么?
答案当然是家门钥匙,否则出去了怎么回家啊?不是每个男青年家里都有一位贤妻良母开着灯等着你夜归的。这个答案虽然无比伟大光荣正确,却也足够乏味,一点想象空间都没有。
于是大家修订了话题:在钥匙之外,如果你只能带一件东西出门,你会带什么呢?
我原以为答案会是五花八门,没想到结果却惊人的一致:如果只能选一样,那就选手机。
女青年A是500强公司的市场部经理,每个月公司报销全部手机费,但代价就是要24小时开机,随时保持手机畅通。公司规定:1个电话接不通就扣除当月通讯费,2个电话接不通,就要罚款。所以女青年去洗手间都要把手机随身带着。
男青年B是报社的部门主任,每天除了要随时接记者的报选题电话,还得听候领导关于宣传口径的通知。一个重要电话没接到,当天的报纸可能就得捅篓子。
男青年C自己开了家公司,虽然自己就是自己的老板,但也手机不敢离身——万一什么时候错过一个重要客户的电话,几百万的单子可能就得泡汤。
我倒是业务没那么繁忙,也没领导要求我24小时待命,可作为一名以技术领先为主要卖点的男青年,我发现离开手机我完全寸步难行:坐地铁,我用手机钱包刷交通卡;去不熟悉的地方,我需要用手机GPS功能定位和找路;我的笔记本想要上网时,需要用手机的3g网络拨号;拿到一张新名片时,我需要用手机扫描并识别出名片上的联系人信息,然后将其自动存储到通讯录中;甚至我付费购买了一款手机记账软件,每天要用手机记录下日常收支情况。对了,有一次打麻将输了百来块,身上一时现金不足,我就用手机支付宝直接划账给了对方。
太依赖是一件很危险的事,不管是对一个物还是对一个人,一旦依赖,就意味着被套牢。
当然凡事总有例外,我的大学同学,吊儿郎当的男青年D就是个异类。当他掏出那款蓝色背景光黑白屏幕的手机时,一桌子人都惊倒了——这是上个世纪的古物么?
男青年D不慌不忙地说:差不多,这是2001年我刚工作时买的,用到现在都没换过。我其实也很想换一个手机,但它就是不坏,而且用了快十年了,到现在充一次电还能用上两天。上个周末出去的时候,我一摸口袋,手机不见了!被小偷偷了!我心中好高兴啊,终于可以换一个手机了。正在这时,后面一个十六七岁的男孩拍了我一下,说,“先生,您手机掉了。”你看看,这手机连小偷都嫌弃!
我们都很奇怪:你怎么知道人家就不是捡到之后好心还给你呢?
男青年D忿忿地说:好心啥啊,那天外面下着大雨,他把手机还给我的时候,上面一点泥水都没有!
【马伯庸专栏】
内涵文写作指南
(马伯庸,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她死在QQ上》《风起陇西》《殷商舰队玛雅征服史》。人称“网络鬼才”。)
什么是内涵文呢?它的定义其实很难概括,就好像电影中的cult一样,不同的内涵文都有不同的特点,彼此的读者群完全不重叠,甚至彼此仇视。如果勉强要将其分类的话,它们只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你看完之后不记得整篇文章说些什么,但会觉得作者很内涵——或者说很装X——进而肃然起敬。许多年后,当你回首往事,会惊愕地发现那位作者已经沦为笑柄。
我的一位朋友曾经讲过一个故事。说曾经有人向一份电影杂志投稿,在稿子中他评价一位明星“如同农民一般的狡黠”,编辑批评说考虑到读者的口味,不可以这么说,如果你坚持要用农民这个比喻,请写成“普罗旺斯的农民”。这个故事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注脚。
而对于内涵文来说,一个好的开头是至关重要的。开门见山在大多数时候并不可取,文章开头迫不及待地点明自己的论点只能显出你的急躁和浅薄,无法赢得读者的尊敬。千万不要试图在第一自然段就摆明自己的立场,高人从来不直说,而是云山雾罩,高深莫测。这样一来,作者就可以在一开始就建立起对读者的心理优势,从而在随后的论述中高屋建瓴,势如破竹。比较流行的做法是引用名人名言,不过“知识就是力量”、“如果说我有什么成就的话,那全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之故”、“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这些滥俗的名言已经丧失了新鲜度,广大人民群众已经耳熟能详。如果作者一定坚持要用,颠覆是最好的争取眼球的手段:
比如这样:“牛顿谦逊地表示自己的成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殊不知他说这句话只是为了嘲弄虎克身材矮小。”
这种手法效果奇佳,但需要作者拥有广博的知识和八卦的嗅觉,如同狗仔队一样追逐隐藏在名人名言后面的秘密。有时候这种联系非常的奇妙,比如奥逊·威尔斯,大家都知道他是名作《公民凯恩》的导演,但他同时也是1938年美国火星人入侵广播大恐慌的始作俑者。即使这种八卦与接下来的文章主题没什么直接联系,它仍旧可以先声夺人,让读者悚然一惊,乖乖屈服在作者的睿智之下。因为它很内涵。
如果嫌这种难度过大的话,那么不必理睬这、格瓦斯、大江健三郎;谈论哲学与社会的时候可以引福柯、韦伯;谈经济的时候可以引凯恩斯、萨谬尔森、甚至格林斯潘;谈艺术的时候,可以引爱森斯坦和布努艾尔。必要时连他们的著作名字一起引用。这些人共同的特点是:很流行,但是又和流行文化有些距离,在“广为人知”与“滥俗”之间有一个巧妙的平衡。流行元素在内涵文中是大忌,每一个流行的名字——郭敬明、村上春树、汤姆克兰西、郭德纲——都会让你内涵文的气势减少一半。这些流行元素唯一的用处是在你需要嘲讽的时候竖立一个靶子,以显示你虽然卓而不群,却并不对现实生活孤陋寡闻,甚至还能取得幽默的效果。幽默的最大好处就在于可以让读者忘掉你要表达的东西,哈哈一笑就掠文而过。
你不必真的读过这些名人的书,只要记住其中的一些名句,并在谈论的时候保持从容淡漠就足够了。如果是在必须要发表评论的场合,也不必惊慌,尽量说主要观点,多谈自己的感受而不是书本身。这样非但不会被戳穿,而且会让听众觉得你很感性。这种技巧的精髓在于,不要涉及到任何细节,不要涉及到任何可能会露馅的说辞。你知道,现在的许多书根本无法捉摸。从实践经验来看,谈论文笔是个相当安全的办法。一本书可能没有情节、没有角色,但绝不会没有文笔。
最后要说的是,内涵文的开头一定要有一种居高临下、从容不迫的气质。尽量不用长句子,尽量不用结论性语气,多用破折号,多用语气助词和闲聊的废话。比如“我要说的是”、“你看,如前面所言”、“我必须指出”。这种貌似谦逊的语气实际上正反映出了你的从容和自视不凡。
如你所见,这篇内涵文教程本身也是一篇内涵文,不过因为太过直白和坦率而丧失了本身的味道,这也是教学所必须要承受的损失。
【咪蒙专栏】
生育把一个女孩捣碎成许多女人
(咪蒙,文学硕士、专栏作者、媒体编辑,于韩寒杂志《独唱团》首期发表文章《好疼的金圣叹》。)
愤怒把一个男人捣碎成许多男孩。这是秘鲁最显赫的诗人巴列霍说的。
生育把一个女孩捣碎成许多女人。这是深圳最卑微的欧巴桑咪蒙说的。哪怕怀孕阶段都彪悍不已的前卫女生,一旦面对自家小孩那张“思无邪”的小脸,立马变成随时为宝宝赴汤蹈火的牺牲狂。
怀孕前我以没心没肺著称。成天四处放话,“我生个宝宝要当民间艺人,2岁就必须上街表演胸口撞大石,养家糊口”。现在,宝宝的胸口被蚊子咬了一口,我便凝视着红肿处做心如刀绞状,恨不得给身边所有蚊子实施安乐死。
刚知道自己怀孕时就立志要做毒辣妈妈,对其他父母溺爱小孩的行为异常不屑,认为这多半是智商不高或者内分泌失调所致。现在,宝宝一哭,我活像一支离弦之胖箭,“嗖”地一声发射到他身边,还列出科学论据,“女人对小孩的哭声特别敏感是人类经过长期进化的结果”。
怀孕2个月我狂吃“违禁物品”——香辣虾鸭脖子大闸蟹,并威胁肚子里的宝宝“不准皮肤变坏哦,变坏了也不准骂妈妈”。
现在看着儿子的疤痕体质和过敏性皮肤老泪都快纵横了,悔不当初啊,只好向宝宝猛灌心灵母鸡汤:儿子啊,咱们还是走蜡笔小新路线吧!美貌这种东西稍纵即逝,唯有猥琐是永恒的!
现在,一进商场就一头扎进婴儿用品专柜狂买一通,买玩具买零食动不动就上千块,那烧钱的气势,活像阿拉伯油王家属微服私访。等到为自己买零食,看着冰柜里8元和9元的明治冰淇淋,为买哪款要挣扎半天。
怀孕4个月因为公婆重男轻女,求神拜佛希望一举得男。我出于逆反心理,决定偏要生个女儿让封建遗老们失落一下,于是对肚子里的宝宝说,宝宝呀,如果你是男孩,就择个良辰吉日挥刀自宫吧!现在,宝宝因为第一次吃鸡蛋清过敏,耳朵肿得像灵芝,全身长出鼠标那么大的包,我彻夜抱着他观察过敏情况是否好转,心里不停祈祷:上天啊,求你不要折磨我的宝宝,我愿意替他过敏1万次。
怀孕5个多月我去台湾出差1周,6个多月去成都游玩几天,7个多月去东部华侨城大坐缆车,周围所有人看不下去了,直说:“咪蒙啊,你这是虐待胎儿!”我振振有词:我用心良苦啊,让宝宝在肚子里经受生存训练,一出生就可以直接参演美剧《迷失》了!
现在,专门买了贵达158元的水温计,宝宝游泳放好水就狂测,为了1度之差跟老公讨论,标准温度得有36度啊,你说35度会不会把宝宝冻坏?
怀孕8个月我因为看到一朋友逢人便搞自家宝宝照片展,强迫众人展开表扬比赛而深感不解,发誓绝对要做客观派妈妈,生了宝宝之后对外保持了一点理性,不会乱夸自己的宝宝,回到家立马本性毕露,对着宝宝说:天哪,这么帅的宝宝谁生的哦!太阳系首席帅哥啊!每天说这类疯狂赞扬的话几十次以上。如果撒谎要长长鼻子,那我的鼻子早就可以拿来放风筝了。
怀孕9个月我差点因为公婆成天念叨让我们“再生一个”跟老公翻脸,生完宝宝跟小家伙相处2个月之后,我写了一篇长达2000字的博客列举我想生二胎的10大理由,大讲婴儿如何好玩如何有趣如何有魔力。所以你看,生小孩,就是将一个时髦女孩迅速转变成庸俗师奶的最快方式,没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