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

筒子骨的主角戏
文/《金鹰报》记者 陈叶灵 图/文豪
记得前几年,长沙和全国一样,流行补钙风,什么玉米炖筒子骨、筒子骨海带汤满大街都是。现在问起筒子骨,有朋友向记者推荐了喜来登旁边的久禾砂锅骨汤,待记者去到现场跃跃欲试之时,却听附近的保安说这家店早已不复存在。那么,风靡一时的筒子骨,在人们口味的挑剔下,在激烈的竞争中,留下来的又有多少?但记者相信,留下来的必属精品。
6月8日,本报正式向读者抛出“长沙吃货团”招募的橄榄枝(详见6月8日好呷鬼版《“长沙吃货团”招募令》)。消息一出,吃货团QQ群和办公室电话开始变得热闹起来,果然试吃美食是吸引各路吃货的最佳途径。
6月10日,我们从报名吃货团的成员中选出几个朋友,经过热烈的讨论,一致决定去到河西步步高广场7楼的味食尚老汤砂锅店。为了一锅筒子骨汤,吃货们集体出动,从河东到河西,一起品美味、聊美食。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而三个吃货在一起,那绝对是要策得乐翻天。在经过一番漫长的内心挣扎之后,我们的主角筒子骨玉米汤终于上场了。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戴起手套,拿起吸管,要跟眼前这个硕大的筒子骨一较高下。
结果肉还没吃到嘴里,就被筒子骨的热气烫得龇牙咧嘴,败下阵来。在经过慎重的考虑之后,吃货们决定还是先从这骨头汤开始下手比较合适。盛上半碗的汤头,乳白色的骨头汤在碗里打转,上面还点缀着几点葱花,实在让人赏心悦目。几口下肚之后,我们吃货团的主角陈剑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嗯,很好喝!油而不腻,汤很鲜,里头略略带点甜味。”几天没喝汤的他,一口气连续喝掉好几碗。经过一段时间的散热,眼前的这些巨型筒子骨已经没有了刚出汤时候的凶煞。吃货们拿着吸管,尽情地吸吮着里面的骨髓。戴着手套,不顾形象地一口一口啃咬着骨头上的肉和筋,场面那叫一个血腥。而吃货们则满脸的满足与幸福感。
作为一名纯正的吃货,陈剑对这次的味觉之旅非常满意。他激动地说:“一天工作后的疲劳吃完后都不见了,回到家,洗个澡,今晚一定会做个非常好的美梦!”
长沙吃货团试吃报告
团长:叶灵(金鹰报编辑)
环境:★★★★★
嘉宾:陈剑(媒体人)
口味:★★★★
队员:小豪(摄影记者)
服务:★★★★★
陈剑:汤很好喝!油而不腻,很鲜,汤里头略略带点甜味
地址:岳麓区金星中路步步高广场七楼味食尚老汤砂锅店
筒子骨玉米汤价格:小份48,中份68,大份88
【其他筒子骨店推荐】
阿里郎韩国料理王府井店
详细地址:黄兴中路35号王府井百货8楼
订餐电话:0731-84892707
昱龙牛蛙
地址:解放西路三兴街73号
订餐电话:0731-82561521
恰的湘
详细地址:开福区福元西路248号
订餐电话:0731-85556518
【读者互动】
清灵芦蒿
文/钟芳
汪曾祺先生在《大淖记事》中写道:“蒌蒿是生于水边的野草,粗如笔管,有节,生狭长的小叶,初生二寸来高,叫做‘蒌蒿薹子’,加肉炒食极为清香。”
后又在《故乡的食物》中写道:“我小时候非常爱吃炒蒌蒿薹子……蒌蒿薹子除了清香,还有就是脆,嚼之有声。”在他眼里,吃芦蒿的感觉就像是春日坐在小河边闻到新涨的春水气味,氤氲香色中脆嫩鲜爽,沁人心脾。
芦蒿又名藜蒿、水蒿、柳蒿,颜色嫩绿水灵,入口清香爽脆。《本草纲目》中说,芦蒿气味甘甜,营养丰富,主治风寒湿脾,还可以补中益气,让人耳聪目明。
大文学家苏轼是一位历史上有名的美食家,平生最爱吃的蔬菜就是芦蒿,他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惠崇春江晓景》:“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蒌蒿和河豚一样的醇香美味,让人大快朵颐。
芦蒿牛肉丝,鲜香爽口。牛肉洗净切丝,用老抽、淀粉和料酒腌20分钟,芦蒿洗净切成寸段备用。油锅烧热,将姜蒜爆香,放入腌好的牛肉丝翻炒均匀,下入芦蒿段至变绿色后,加少许盐和香油调味出锅。芦蒿碧绿香脆,牛肉鲜嫩滑口,细细品味,给人以美的享受。
芦蒿叶蛋汤,选择芦蒿嫩叶,不要多加调料,汤清叶绿,纯朴自然,食后齿颊留香,格外清爽。
喜素食的朋友也有款款佳肴可选。《红楼梦》第61回写到晴雯要吃芦蒿,借迎春房里小丫头莲花的嘴讲了芦蒿的吃法,可肉炒鸡炒,也可素炒面筋。
面和好,揉出筋,放水里洗,洗下的粉是澄面,剩下的是面筋。再往开水里焯熟后,是水面筋。把水面筋切丝,芦蒿切段,烧锅下油,用旺火爆炒即可。
芦蒿脆嫩爽口,面筋鲜嫩柔润,是不可多得的人间美味。晴雯是一个性情刚烈的女子,平儿说她是“一块爆炭”,正需要芦蒿这样清火的食疗佳品。素炒芦蒿最好在炒之前,先在清水中浸泡一会,增加其鲜嫩度,再用盐略腌,沥干水分,然后大火爆炒,加点糖和盐,浇上麻油,味道清清爽爽的好吃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