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专栏

(2013-05-17 14:58:53)
【鹰眼天下】

过犹不及
主笔/金瑛
中国人历来讲究“中庸”二字,因此《论语》中论及周礼时,孔夫子有句经典的评论:“过犹不及”。讲的是做事要是过了,就像做不到一样。中国人的传统智慧是很强大的,历经两千多年,这句话仍然可被奉为圭臬。
上周,国家审计署公布了10家央企的审计报告,这些企业一直只是被流传、从未被证实的“隐性福利”首次公诸于众。显眼的涉及到住房分配,不显眼的涉及购买保险、以劳动竞赛名义发放奖金等。这不由得不让普通百姓心生愤慨的同时又暗暗羡慕——为啥我就不是其中一员呢?社会不公平的苗头就是这么种下的。央企作为全民所有制企业,其收益应该为全民所共同分享,如果只是照顾内部职工,那让其他辛苦工作、依法纳税的劳动者情何以堪?此事很大,管理者和监管者如果不负其责任,给民众一个交代,社会情绪的持续发酵,或许会对央企的运行造成巨大冲击。
摊上大事的,不仅仅是央企,国际知名导演张艺谋也碰到了。据多方消息,张艺谋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超生多名子女的事基本得到了证实。生孩子是好事、喜事,但多生未必就好,尤其在我国有明文的法律条款规定的前提下。有名、有钱就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就能高高在上地不甘于做公民了?必须有执法部门把张导以及与之相似的“超国民”打落凡尘,为自己的违法行为负责。
唱歌要命,原本只是句玩笑,但美国一名女子在飞机上执着地以极其难听的声音不断地唱,最终导致飞机紧急降落,将她赶下飞机才算完的事可是真实的。任何时候,人的自由都应以不影响他人的自由为前提,唱歌要命是个例子,中国式过马路、屡禁不止的公共场所抽烟同样也是,我们需要规范自己。
本月12日既是汶川地震5周年纪念,也是母亲节。我们不需要再去汶川,剥开幸存者封存5年的伤疤,来表示我们记得。如果不能为重建添砖加瓦,那么在当天下午2时28分,站起来,默默地为死难同胞默哀一分钟,就是一种很好的纪念方式。而关于母亲节,无论你怎样回馈,哪怕是把每天都当母亲节过,都不为过。




【纪兴讲坛】

“十全老人”乾隆
(纪连海,著名历史文化学者、《百家讲坛》讲师。代表作:《叹说四大美人》 、《历史上的李莲英》 。)
在许多清代戏中,乾隆看起来似乎风流倜傥、善解人意、温文尔雅、文治武功,总之IQEQ都很高。从这一讲开始,我们就透过历史的真相,了解乾隆皇帝的另一面。我们后人常说到的乾隆皇帝的赫赫文治武功,其中还有个来由呢。
公元1792年的某天,八十高龄的爱新觉罗·弘历,大清乾隆皇帝,一日闲来无事,翻看《周礼》。看到《周礼·天官·医师》一章时,忽见上面有“十全”二字,细细阅读之下,不由大生感慨。乾隆皇帝想自己已进入人生之最后一段路程,来日无多,也该考评自己一下,给自己写个总结了。
恰当此时,前线传来爱将福康安关于大胜廓尔喀(即今之尼泊尔)、尼泊尔王俯首称臣、卑词乞和的捷报。乾隆大喜之下,不由提笔写下一篇宏文,内称自己一生立有“十全武功”,又给自己取个外号为“十全老人”,又将该文题为《御制十全记》。此言一出,当世虽然誉词连连,后世却是讥讽不断。随便什么人,都可以自吹自己最伟大最英明最正确最Cool最Man最……惟独没人敢说自己十全十美。因为十全十美意味着完美无缺,那是只有上帝才能达到的境界,世俗之人说此,只意味着他幼稚罢了。
但是,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爱新觉罗·弘历是我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君王之一。他幼读诗书,一生勤政,外抗侵略,内惩贪官。执政六十年,文治武功,均有绩效。虽然常被人讥诮为风流天子,虽然晚年养出了个巨贪和珅,仍然是史评不错的皇帝之一。即在他亲撰的《御制十全记》里,也不故妄言干天,而写道:“幸而五十七年之间,十全武功,岂非天贶。然天贶愈深,予惧益切,不敢言感,惟恐难承,兢兢惶惶,以俟天眷。”乾隆虽自我感觉良好,但还是把自己的功劳归于上天的眷顾。
其实,乾隆皇帝对十全武功是有说明的:“十功者,平准噶尔二,定回部一,打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即今之受廓尔喀降,合为十。”所以,所谓的十全武功乃是指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期间,在他的领导指挥下,打的十次比较大并最后取得胜利的战争。这些战争,有的是为最终确定国家领土而打的,如平定准噶尔的结果,是将全部新疆最终划入我们国家的版图。有的是为反抗侵略骚扰、确保边境安全而打的,如打缅甸、打廓尔喀。有的是为平定叛乱、维护政权稳定而打的,如打大小金川、打台湾等。除了打安南的那次,其他战争对我们国家都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的话说到这里,早有细心的朋友们算出来了:您上面所说的怎么只有九次“武功”而不是十次“武功”啊?亏得乾隆皇帝自己给几次战争定了数量,否则有几次战争是很难计算次数的,像打大小金川,可以说打了两次,也可以说不止两次。打缅甸,可以合起来说打了一次,也可以说打了四次。既然提出论点的人自己如此计算,当然只能按他说的算了。但问题是即使按他说的算,加起来也仍然是少一次——只有九次。这个问题,我们后面自然会给大家讲到。这些“赫赫武功”是否是真的“功”,我们也将在下期揭秘。




【锋芒毕露】

给我生活 地方随便
(肖锋,《新周刊》总主笔,师从费孝通。代表作:杂文集《少数派》。)
“五一”前夕,“中国理想城市发展峰会”在成都召开,探讨有没有一种新的模式,能够搭建一种面向未来的理想城市?
网上流传一句话:打拼北上广,要有狮子般的雄心,狐狸般的狡猾,骆驼般的坚韧,方能成功。多数时候,“飘族”们被高房价、超时加班弄得灰头土脸、身心交瘁。回二三四线城市又心有不甘。
据国际机构统计,北上广的生活成本已逼近国际一线城市水平,催生逃离北上广的说法。
此外,北上广还有无形生活成本,比如亚健康成本,无休止加班,直到心力交瘁。又如焦虑成本:堵车有迟到焦虑,不看报不上网有资讯焦虑,休假有落伍焦虑,单身有婚姻焦虑,结婚有婚变焦虑,买房有降价焦虑,工作有升职焦虑,跳槽有待遇焦虑。但人们为什么还往北上广挤,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城市早晨八点钟,北上广的人们堵在通勤路上,而玉溪这样的三四线城市的人们踱着步悠闲去上班。但二三四线城市并不如看上去那么美。房价并不低,信息闭塞,讲圈子,拼爹,升职空间小,工作选择余地小,创业机会更少。
人活着到底图什么?所谓“尊严”(esteem),是个来自西方的词。日常生活中,我们中国人更喜欢用另一个词——体面。某某打电话给老家,“我混得还成,是个大公司,几百号人,吃住不愁,年终奖加倍。”其实他可能是个忙死累活的加班族。死要面子活受罪。可谁不想体面一把呢?谁出来不想混出个人样呢?大城市讲成功,小城市过生活。只是为了成功,不要了生活。
2010年新周刊做了专题《给我生活,地方随便》:在大城市生活是一笔风险投资,100个梦想家踏入人才济济的这个江湖,总有99个发现“牛B”不过是一场泡沫。“逃离北上广”,如今又逃回,为何?国际化;现代化;机会;相对不拼爹;梦想。而梦想最重要。
在“飘一代”眼里,北上广每片叶子都闪烁着梦想的光芒。什么交通、污染、高房价无阻其梦想。
现如今,不去北上广成吗?想成名,想当歌星,企业想搞大上市,个人想创业,想有一份国际化的体面工作……而在中国三四线城市,要么当公务员,要么进国企,别无理想。难道开个小馆子不成?
什么是理想城市?城市能否两全其美,既实现梦想,又可安逸生活?可以的。
硅谷在山谷,斯坦福在郊区,牛津、剑桥都在小城,达沃斯在瑞士小镇,这些地方偏于一隅,却并不妨碍成为世界创新中心、学术中心、政治中心或其他某类中心。要解决“逃离北上广,为何又逃回”的纠结,我们期待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现代型产业升级了的经济基础;户籍制松绑,自由迁徙;交通便利,人们穿梭自由。在中国台湾,台北往返苗栗不过一两个小时;在瑞典,从斯德哥尔摩到宜家所在小镇也不过个把小时。人们能在繁华与清静之间自由穿梭,岂不妙哉。





【庸人自扰】

“唐宋八大家”Online
(马伯庸,作家。人称“网络鬼才”。 代表作:长篇小说 《古董局中局》、《风起陇西》。)
有人问我“唐宋八大家”是怎么回事,我一听,就先嘬了下牙花子。“唐宋八大家”当年是语文考纲范畴,我当学生那会儿,光是背下这八个人的名单,就得费好大力气,比背“辛德勒的名单”还难。更不要说比较这八个人的生平与文字风格,分析各自的文章特点——这活儿恐怕连专修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研究生来干,都很难说得清楚。
李敖先生就曾经抱怨过,他说:“以‘唐宋八大家’而论,所谓行家,说韩愈文章‘如崇山大海’,柳宗元文章‘如幽严怪壑’,欧阳修文章‘如秋山平远’,苏轼文章‘如长江大河’,王安石文章‘如断岸千尺’,曾巩文章‘如波泽春涨’……说得玄之又玄,除了使我们知道水到处流山一大堆以外,实在摸不清文章好在哪里?好的标准是什么?”
所以我在想,如果能用一些通俗的说法加以比拟,应该会更有助于让普通人理解他们的特点,不至于被那些华丽的文评词汇搞得头晕脑涨。比如说,我们假设这八位大师活到现在,以他们的文字风格与性格,会去混什么地方呢?
“唐宋八大家”排名第一的是韩愈。这个人到底多有名,就不必细说了,号称“文起八代之衰”。他写得最好的,是议论文。他的议论文结构严整,论证缜密,一句接着一句砸过来,文气绵密贯通,无懈可击,一封《谏佛骨表》把宪宗气得半死,像《师说》、《原道》、《进学解》什么的,送到高考是能拿满分的。最适合韩愈这种煌煌正论的平台,是博客。门户网站首页封推,冠以专家头衔,点击随随便便就能突破数十万,一人写博,众人聆听,正适合韩愈这种喜好“传道授业解惑”的人。
而柳宗元和韩愈不太一样。他这个人除了也喜欢议论以外,还喜欢编写一些寓言小故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骂尸虫文》、《牛赋》等等,均是短小精悍,寓意深刻。毫无疑问,这样的人,到了今天,最适合他的舞台肯定是微博,而且还是个喜欢编段子的主儿。《黔之驴》这样的小段子,定然是网络哄转,还创造了一个年度热门关键词——“黔驴技穷”。
同样适合微博的还有苏轼。苏轼和柳宗元不一样,后者在微博上走的是段子路线,而前者靠的是偶像派的风流卖萌。苏轼这人,豪放路线没问题,婉约路线也吃得开,男女粉丝通吃,先一句“西北望,射天狼”惹起愤青热血,再一句“明月夜,短松冈”引得小清新们流泪,没事还跟好基友佛印互相逗逗闷子,抽冷子晒一下苏小妹照片,这生活真是太美好了。
欧阳修号称“六一居士”,因为“吾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於其间,是为六一”。又写过《醉翁亭记》这样的游记,妥妥一个略带小资情怀的宅男,可去豆瓣,必有知己。
苏洵、苏辙两个人,一个是苏轼他爹,一个是苏轼的兄弟,民间声望虽不及东坡卓著,但在专业内还算是赫赫有名。这俩人沾亲带故,拉帮结伙,与之来往的亲戚朋友居多,去人人网最方便不过了。至于曾巩老兄嘛……可以去搜狐微博,因为两者都有同一个特点——名字都听过,看过的人真不算多。
唯一的例外是王安石。这人呐,我看还是别上网的好。王相公脾气拗,性子轴,说话还不留情面,若是一朝宰执说一不二,别人姑且忍了,到了网络时代,谁服谁啊?王安石若上网,三天不到,肯定就得气得断网销号,还是算了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NO.350Feature
后一篇:Cover Star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