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叩问你的先祖在何方

标签:
杂谈 |
这是湘西寨子一民宅中堂特写八仙桌香案神坛,“天地国亲师”牌位。小天地里浓缩了中国传统的祭祀文化摄影何立伟
文*刘欢乐
您还记得爷爷、奶奶的名字吗?
清明之际,《金鹰报》对40、50后,60、70后及80、90后这三个年龄段群体进行自填式和访问式问卷调查,从300份(各年龄段100份)有效问卷发现:在回答“您知道爷爷、奶奶的名字吗?”时,80、90后称“不知道”的占被调查人数的64%,60、70后占30%,40、50后占20%;而在回答“您知道祖坟(祖父、曾祖父、高祖父)的具体位置吗?”这一问题时,90后称“不知道”的居然高达71%,比其他两个年龄段高了很多。
同样,在“身处异地的您,每年多少次回家看望父母?”的问答中,被调查的人群中,因工作忙或外地学习等原因,每年只回家一次的不在少数。问卷中呈现的问题,值得我们重视,我们有必要蜷缩在灯红酒绿的闹市一角深思:我们的步子是否迈得太快,以至于灵魂赶不上自己的脚步?我们是否在心底留下空间,安置铭刻了先祖浓爱的碑记?我们是否该用传统的忠孝试剂来检测流淌在我们血管里的液体的温度和黏稠度?
祭奠、缅怀、感恩、追思,抑或是踏青、折柳、沐浴、吟咏……发轫于悠远历史深处的清明,在生与死的哲学思考中,我们开始一年一度的清明祭扫,扫去世俗浮尘与铜臭,扫去与先祖的疏离与隔膜。
自2006年清明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从2008年开始,清明节被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我们有充裕的时间寻根认祖,更有精力振聋发聩地从内心追问:你的先祖在何方?
《金鹰报》编辑策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