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远征:我怕产房我选择丁克
(2009-07-06 14:50:30)
标签:
杂谈 |
冯远征和梁丹妮都是知名演员,更是影视圈著名的“模范夫妻”。他们在结婚15周年之际,携手写下夫妻自传《如果爱》,回顾多年的婚姻和事业历程及人到中年的深情和感悟。
结婚15年我们不“吹灯”
■冯远征
关于我们的婚姻,当时很多人曾怀疑“不出两年,或者不出五年就吹灯”。如今已经整整15年了,我们不但没有“吹灯”,相反却浪漫如初。
的确,幸福是建立在挫折的基础上。夫妻间的幸福也要靠自己来经营。我和丹妮的事业和爱情都收受到过挫折,我们也吵过架,没有任何一对夫妻不吵架。我和梁丹妮不仅彼此分享恩爱、信任、尊重、珍惜,还一同经历了失败、贫穷、遗憾、内疚。一路奋斗至今。当未来有一天,一切光环都已褪去,大家都不再记得“冯远征”、“梁丹妮”这些名字,我们就做一对最普通的老头老太太,一起坐在院子里晒太阳。这也是兑现当初我们的爱的诺言。
每个家庭都有每个家庭特有的保鲜方式。我之前在德国生活过,所以相对比较冷静,结婚之前我们就约法三章。前不久我听婚姻登记处的人说,有的“80后”结婚不到一周就离婚了。这就是没做好准备就结婚了。我们的约法三章是:吵架时不能骂人,不能动手,如果没有想好就不说“离婚”这两个字。我对丹妮说:如果我没有特别强烈的动机,我这辈子不会说这两个字。可是如果你说了这两个字,我明天就和你离婚,哪怕第二天再复婚。15年来我们吵了很多次,甚至吵得很凶,但我们都没说这两个字。
我们俩会道歉,吵架也不会过夜。刚开始很好,我们都会向彼此道歉,可现在丹妮错了也不承认,那我为了让这个事情过去,就先把责任揽下来,先承认错误,道歉,过后等她冷静下来后再找她谈。正因如此,虽然我们也会吵架,但每次吵架都不翻老账。我们两人在家说的最多的话就是谢谢。这也可能是我在德国养成的习惯。我们为对方留有足够的空间。我们从不互相查对方的手机讯息,我们充分信任对方。
有记者问我,为什么选择丁克家庭,我说这是偶然选择。本来我们一结婚就想要孩子的,但丹妮出外景拍戏了。后来的一次聚会上,我们看到一个同学的孩子,可能是最闹的一个孩子,总是在哭,我当时就害怕了,给苏州拍戏的丹妮打电话说不要孩子了。她不同意,我就跑到苏州探班,说服了她。后来真就过上了没有孩子的生活。四十出头的时候,有一天我突然觉得,应该有个孩子,看到别人的孩子就很喜欢,想去抓,以至于孩子的父母都以为我是神经病。后来丹妮说要为我生个孩子,但我怕在产房外医生让我做选择:要孩子还是要大人。那样的话我会死的。虽然生活有了遗憾,但我想我会把爱献给更多的孩子,我们有很多的干儿子干女儿。
花费39元买到“潜力股”
■梁丹妮
我和远征的日子是一天一天过、一寸一寸走过来的。当你一旦进入家庭,尤其是女性,每天都要面对柴米油盐,你就会觉得生活是很实际的,没有太多的浪漫。我们是演员,我希望观众看到我们辉煌的一面,还能看到我们和老百姓一样。
我们当时只用39元结婚,没有钻戒、没有婚纱、没有仪式,甚至没有请亲朋好友吃一顿饭。很多朋友说我结婚是39元买到一只“潜力股”。我是不懂股票的,不知道这样叫是否合适,但我知道,生活是不能用功利的眼光来衡量的。现代很多女孩说有钱就有爱情,还语重心长地问我:“丹妮姐,你懂吗?”我说我确实不懂,否则当年就不会嫁给远征了,那时他没有名也没有钱。现在人们看到我们都很好,但我们当年一起走的日子,大家却不知道。
我们都很浪漫。我的助理说我们“酸”,我想是他们不理解我们的表达方式。两口子之间不要吝惜爱情的表达。我很多年来都习惯给他写情书,每次外出,总会把几页写得满满当当的信纸藏在远征的枕头底下,给他很多惊喜。现在改成发信息。我们的温存被很多人认为是“作秀”,但作秀能作十五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