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最后归宿地是今屈原农场
(2009-05-31 10:11:11)
标签:
杂谈 |
当人们沉醉在蒲叶粽香时,夏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再次唤起人们对端午这个中国传统节日的诸多回忆。在屈原曾经挥笔书写《九歌》的汨罗江畔的狄湖村,这个在今天看来非常普通的小村庄里发现了46年前的4个龙头,它印证这里才是真正的龙舟故里。有专家通过研究,揭开了屈原将归宿地选在汨罗的谜底。
“端阳”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从去年开始,它被定为我国的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端午节这一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这个名录上,赫然写着“汨罗江畔,端午习俗”。
端午,虽然在国内有许多种起源说法,但端午起源于中国,这是肯定的,无论怎么争论,端午还是一样热闹地过,纪念屈原,也几乎成了民族共识。
郭沫若证实帛画主人公与屈原有关
谈到端午节,我们就想起屈原。一幅出土于古城长沙的世界最早的人物帛画与屈原有些关联,据说这幅2400年前的古代帛画中的人就是屈原。这幅帛画,是我国现存的,年代最为久远的人物肖像帛画。
1973年5月的一天,随着推土机的轰鸣声,长沙子弹库楚国墓葬的围墙被再次推倒,这里曾因1942年土夫子盗掘出土的珍稀战国楚帛书而名声大噪。30年后,考古专家们带着期望,再次来到这个当时处于保护封闭状态的楚国墓葬群。
“所有箱子都已经清理完毕,最后专家们把目光都盯在了椁板与隔板中间的夹层,忽然,大家发现了一幅类似于纸一样的东西。”湖南省博物馆原馆长熊传薪至今还记得当时发掘时的情景,画工们经过一个月的整理,这幅残破的帛画终于露出了庐山真面目,画面正中,一蓄须男子侧身直立,腰佩长剑,手执缰绳,驾驭着一条巨龙,龙头高昂,身体平伏,好像一艘龙舟,舟的尾部立着一只仙鹤,昂首向天。画中男子上方有一舆盖,三条飘带随风拂动,画面下方还有一条鲤鱼的形象。
1973年6月,该画出土后一个月的一天,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王冶秋拿着《人物御龙帛画》的照片及摹本找到历史学家郭沫若,郭老仔细地看了又看,欣喜不已,当即题下《西江月
题长沙楚墓帛画一首》:“仿佛三闾再世,企翘孤鹤相从,陆离长剑握拳中,切云之冠高耸,上罩天球华盖,下乘湖面苍龙,鲤鱼前导意从容,瞬上九重飞动。”
虽然专家最终考证《人物御龙帛画》在屈原投江前就有了,但郭沫若的题诗一锤定音,再次肯定了它与楚国著名诗人屈原《招魂》诗篇的内在联系,对于这幅帛画来说,意义更为特殊。
汨罗狄湖村藏有最早龙舟头
汨罗江畔的狄湖村,这个小村庄原本就很普通,就因为这里据说是屈原曾经挥笔书写《九歌》的地方,就因为这里每年的夏历五月初五百船竞渡,它成了龙舟故里。
“宁荒一亩田,不输一年船”在这个小村子中,所有小孩子从小就必须参与龙舟训练,而端午之赛,更成为村中任何人不得耽误的大赛。龙舟,在这个村子中几乎是一种图腾。
村里户数不多,只有几百号人,但家家户户都练龙舟,男女老少都练。“在村里,端午节甚至比过年还重要,端午那一天,村里人都要去屈子祠祭拜,男女老少都要去江边上划龙舟,你如果不去,那你们家的天就会被挖掉,毁掉。”狄湖村的村长这样调侃端午节在村民心中的重要程度。
村中至今没有人知道,从何年何月,开始有了这样的规矩。村中最老的人,是一个做龙舟的手艺人,许桂生。他家中保存尚久的龙头,也许可以证明,赛龙舟,那是很老很老的传承。
在许桂生家里,至今还保存着最早的龙头,“那是1963年制作的,加上一个七几年的,共有4个龙头。”许祥云说,做龙舟很有讲究,要选择好日子,做龙舟的时候,“滚”、“翻”、“慢”、“抬”这几个字是绝对不能说的,即使做得慢也只能说“哎呀!做得好快啊。”
造龙舟的时候,制造龙舟的主木,是要偷的,用偷来的树木制作的龙舟才会快,这是当地的风俗习惯和禁忌。
艾叶菖蒲当剑,纪念屈原
屈原在汨罗江叫做罗渊的地方投河后,得知消息的村民,沿江四处寻找,最后是划着龙舟快船,人们呼喊着三闾大夫的名字,到天黑,人们喊哑了喉咙,却只有萧萧江风凄厉回应。第二天,人们才在江中找回屈大夫遗体。
传说屈原的女儿把屈原的尸体打捞上来之后,屈原的脸已经被鱼虾吃掉了一半,于是打了半边的金脸镶在头部,为了不让秦国人找到屈原的遗体,在这一片丘陵之上造了12个坟墓。
屈原悲愤地走了,楚人因此也失却了一座大山。为了纪念深爱的屈大夫,村民们顺手折取了路边的艾叶,当作屈大夫的腰中长剑,悬挂在门前。
清朝时湖南有80多处纪念地
在屈原墓地不远处,还矗立着一座历史的见证,那是屈原投江时,当地的老百姓修建的祠堂,当时的屈子祠不叫屈子祠,叫屈原庙,也叫汨罗庙、三闾庙。清代时,它由乾隆皇帝下旨重修,乾隆19年(1754年)才正式定名屈子祠。
其实纪念屈原的地方并不只汨罗,在清代的时候湖南还有80多处,如岳麓书院就有长沙屈子祠,平江的天岳书院就有天岳屈子祠,长沙的贾谊故居,原来叫屈贾祠,岳阳、益阳、常德等地都有这样的纪念建筑。
屈原农场是古罗子国首都
对于端午节起源,历来有很多争论。湖南省社科院炎黄文化研究所原所长何光岳对端午的历史则有自己的不同观点,他认为端午的起源并不是苏州那边说的是为了吴王纪念伍子胥,“那是不可能的,那时夫差已经做了俘虏,怎么去纪念伍子胥呢?”
而对于端午起源于沅陵的盘古之说,他认为盘古时期还没有历法,根本就与端午节扯不上边。“端午节应该是在屈原逝世后诞生的,龙舟并不是在吊屈原才有的,在周朝就有龙舟竞赛的习俗,只是当时没有把赛龙舟的时间定在五月初五这一天。五月初五屈原跳汨罗江自杀,那个时候的父母认为五月初五生的小孩子不吉利的,要丢掉,重阳啊,阳太盛,战国时代孟尝君就是五月初五生的,他父亲要把他丢掉。为什么屈原选择归宿的地点选在汨罗?因为罗子国就在汨罗,就在现在的屈原农场,叫做马头槽,是罗子国的首都。”
(据金鹰纪实频道《故事湖南》文/王维)
《故事湖南》播出时间安排:周一、周五晚19:30首播,22:00、24:00重播,次日12:30重播,欢迎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