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邓丽君唱歌换糖吃
(2009-05-31 10:02:03)
标签:
杂谈 |
2009年5月8日,邓丽君离世已经整整14年了。1959年,邓丽君的父亲邓枢带领全家搬到眷村(台北县芦洲市中正路77巷),一住就是9年。在那里,邓丽君度过了她美丽的童年……
父亲卖烧饼,
7口人挤30平米小屋
邓家共有5个孩子,邓丽君是唯一的女孩。父亲在军中工作,全家人随着父亲工作的转移到处“迁徙”,最后搬到屏东的眷村居住下来,这一住就是9年。当时,邓丽君和二哥在附近的芦洲小学上学,一家7口人挤在一间不到30平方米的小屋里,开始了一段新的生活。
从部队退役的邓爸爸,依靠摆面摊为生。一家大小只要有空,都得去爸爸的摊子上,帮忙做生意。
“邓丽君会经常帮忙做家事,”她的小学老师廖汉权回忆道,“有一次早晨,我正在学校门口疏导交通,保证学生安全过马路,我看见马路对面,有一个女孩手中拎着一个篮子,横穿过马路。我一看便知道是邓丽君,当时她爸爸每天晚上做饼做到很晚,第二天早上,由邓丽君帮爸爸把饼拿到学校的合作社卖。”
10块钱一首,
邻居躲在门后听她唱歌
生活在眷村的邻居们,将听邓丽君唱歌比作人生最美的享受。
白天在学校跟同学玩得很开心的邓丽君,晚上回到村里,还是喜欢和同龄人在一起玩耍,好像永远不知疲倦。“邓丽君从小就有唱歌的天赋。”眷村的邻居说,“有一次,坐在巷子里乘凉的叔叔伯伯,无意间听到了邓丽君唱歌,都觉得很好听。”当邓丽君哼着小曲,蹦蹦跳跳出现在人群之中时,叔伯们会叫住她说:“小丽君,唱一首歌给我们听,你唱一首我们给你10块钱买糖吃。”
听到能买糖吃的邓丽君,在眷村的巷子里唱了起来。“叔叔伯伯还有我们都围在一起,跟着她的歌声与节奏拍起手来。”胡晓珍至今还记得第一次听邓丽君唱歌时,眷村邻居们陶醉的样子。
巧合的是,眷村中有一个以前在军人闹军团——九三康乐队工作的李叔叔。自从听过邓丽君的歌声,李叔叔便成了她的启蒙音乐老师。每天下午四点放学回家的邓丽君,便会去李叔叔家,学习拉胡琴。“一堂课里,前半部分一般是拉胡琴,后半部分则是练习唱歌。”胡晓珍说,“当时村里的邻居们,常常躲在那个李叔叔门口,一个个探着头仔细聆听着邓丽君的歌声。”有时候,大家听着就会不自然地微笑,有时候还会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这个时候,邓妈妈总假装生气说:“你们不要吵,丽君在学歌!”
除了唱歌,小丽君还对歌词有过耳不忘的特殊天分。当时酷爱白光、周璇等人歌曲的她,常常把她们的歌一字不漏地模仿下来。有一次,邓丽君更是拉来邻居小朋友,以水瓶当麦克风,用鲜花作珠宝,把爸爸的大衬衫当戏服,唱起了不知名的歌仔小调。
妹妹成了哥哥们的“保护神”
邓丽君与家庭的关系相当密切,除了父母的爱护与管教外,与兄弟间的友爱也让长辈津津乐道。邓家五个孩子中,五弟邓长禧晚她一年出生。排行老四的她,从小就跟着三个哥哥在屏东“眷村”周围玩耍。原先几个哥哥都嫌邓丽君是个小麻烦,不愿让她当小跟班。
有一次,因贪玩忘了时间的三个儿子,被爸爸发现后抓回家,三人被罚跪。此时,邓丽君哭哭啼啼地也要一同跪,结果邓父心一软,就宽恕了儿子。从此邓丽君便成了三个哥哥的保护神,出去玩也愿意带着妹妹一起去了。
有时候,兄妹还会跑去附近农村的果树田里,偷摘杨桃、莲雾等水果,回家后瞒着父母,偷偷地洗、偷偷地吃。有一次,兄妹们去偷摘番石榴,打赤脚的邓丽君,不小心踩到了地上的玻璃渣子,当场血流不止。哥哥们把小邓丽君抱回家,赶紧送往医院急救,最后还打了破伤风针才算安了心。这次意外在邓丽君的脚底留下了疤痕,被疼爱自己的父亲责备之后,小邓丽君也就不敢再跑到外面“做坏事”了。
演戏有天分,数学伤脑筋
邓丽君读书的时候,最伤脑筋的功课就是数学,常常因此遭到老师的批评。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邓丽君在艺术天分上的发挥。五岁时,邓丽君的父母安排她就近到屏东市仙宫戏院,学习跳芭蕾。
廖汉权老师回忆说:“有一次特别搞笑,表演当天,老师要丽君演一个戏。当老师拉胡琴时,邓丽君便要背向主席台。老师开始拉响胡琴的时候,邓丽君就要赶快沾一点口水,在自己的眼睛周围,画上两滴眼泪,看上去像是流泪的样子。然后再转过身来,让台上的观众看到很‘伤心’的邓丽君。”
一切准备就绪,老师开始拉响胡琴。可是,老师看到邓丽君,并没有照演事先商量好的桥段,很是担心。然而,当胡琴拉响,邓丽君转过身子,泪水“刷”的一下,从她的眼睛里流了出来。“当时大家都说,邓丽君很入戏,长大了一定能演戏。”
邓丽君正如台湾许多眷村第二代子弟一样,是在父母的“外省文化”与台湾本地的“闽南文化”熏陶下长大的,或许正是这丰富多元的眷村文化,悄悄开启了邓丽君多彩的童年!
《金鹰报》记者 杨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