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左大玢深情缅怀“沙僧”
(2009-04-20 16:44:30)
标签:
杂谈 |
《金鹰报》记者 刘欢乐
82版《西游记》堪称一代经典,形象鲜明的剧中人物也被大家津津乐道。但2009年4月12日,在剧中跟随孙悟空、唐僧、猪八戒一路风尘仆仆、任劳任怨的沙和尚的扮演者闫怀礼,却因肺部感染在北京去世。
噩耗传来,同在剧中扮演观世音菩萨的左大玢心情沉重,20多年前在《西游记》剧组与“沙和尚大哥哥”的一幕幕重又浮现脑海。
嗅觉不好埋下健康隐患
当年,左大玢到《西游记》剧组时还只有30多岁,同组的六小龄童23岁,“猪八戒”马德华也只有30多,“唐僧”迟重瑞大一点,刚刚40岁。只有闫怀礼年纪最大,50多岁了。可在这一群人里,却是闫怀礼身体最好。闫怀礼当时在剧组里最爱锻炼,什么运动都会。于是闫怀礼每年一到“五一”就穿短袖短裤,不到“十一”是不会穿长裤的,有次在新疆拍戏,下起了雪,戏拍不了,大家就商量去看电影。闫怀礼穿着短袖就去了,电影院看门的老头吃惊地看着闫大哥,半天回不过神来。
闫怀礼身体虽好,但五官却不太好,拍戏时眼睛就做过手术,听力嗅觉也不行。有次在农村拍戏,房间里蚊虫很多,工作人员就用了很多敌敌畏来杀虫。别人都离开了房间,只有闫怀礼因鼻子不好没闻见刺激气味没有离开,吸入了大量的敌敌畏,引发了肺疾,埋下了隐患。
为“观音”特意加工辣椒菜
左大玢印象最深的是闫怀礼的宽厚和善解人意。那时,因为左大玢所在的湖南湘剧院演出很多,她常常是在有自己的戏时,才临时赶到《西游记》剧组拍戏,免不了有些手忙脚乱的。于是,只要自己没有戏,闫怀礼就像老大哥似的帮左大玢整理好戏服,让左大玢节省换装时间。让左大玢感激不已。
在剧组,闫怀礼跟剧中的沙和尚一样,为人忠厚,待人和蔼可亲。那么大一个剧组,闫怀礼却跟每个人都合得来,从没见他和别的演员有摩擦,遇到演员与演员之间有些小矛盾,他就来往两边劝和。
因为是北京人艺的演员,闫怀礼家住北京,于是他特意邀请左大玢等外地的演员到他家做客。闫怀礼的夫人在厨房炒菜,闫怀礼一边忙着给夫人打下手,一边还不忘和左大玢调侃:“观音菩萨是湖南人,喜欢吃辣椒,要她变点辣椒来,好么?”
等到菜肴端上来,左大玢惊喜地发现,有好几个菜里都放了辣椒,原来这是细心的闫怀礼特意吩咐妻子为左大玢“加工”的。
客串诸多角色不拿一分钱
在左大玢眼里,老大哥闫怀礼特别能吃苦耐劳,随着外景的不断变化,剧组经常面临险山恶水。而沙僧这个角色是师徒四人里最辛苦的,不仅需要整天挑着重担,还要挺着很厚的海绵肚子跋山涉水。可无论多苦,闫怀礼从不发牢骚,只是默默地演好自己的角色。这常常让左大玢纳闷:“闫大哥怎么就不知道累?总有使不完的劲呢?”
当在广西拍戏时,闫怀礼青光眼很厉害了,眼睛痛,视力也下降很快,不得不回北京做手术。但他还不时牵挂剧组,手术不久,身体还未康复,闫怀礼就不等医生同意,偷偷出院,提前来到剧组继续拍戏。
在《西游记》中,闫怀礼除了演沙僧外,还客串了太上老君、西海龙王、牛魔王、千里眼等近20个角色。遇到群众演员紧张时,闫怀礼也总是不计任何酬劳地当替补。他对艺术的那份痴心无人可比,只要能演戏,无论多苦多累,他都毫无怨言。
20年只讲《猴子吃西瓜》的故事
作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话剧演员,闫怀礼说得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2007年,82版《西游记》剧组聚首《艺术人生》栏目,节目录完后,主持人要求每个演员表演一个节目,轮到闫怀礼,他用流利的普通话讲了一个《猴子吃西瓜》的故事,引得左大玢等演员一片哗然。原来这个节目当年在《西游记》剧组时,闫怀礼每次必说,左大玢已经听过无数遍了。没想到20年后,闫大哥竟然还是讲这个故事。
面对左大玢的质疑,闫怀礼哈哈一笑:“对不起!20年前让你们耳朵听起了茧,20年后还要让你们受罪!阿弥陀佛!”
“观音”在观音像前祈求沙大哥平安
2008年3月,左大玢听闻闫怀礼患病瘫痪的消息,可一时又因电话本遗失而联系不到闫怀礼,很着急。作为扮演观世音菩萨的她,只好在观世音菩萨像前为闫怀礼默默祈祷。过了几个月,传来闫怀礼“患病瘫痪”是谣言报道的消息,左大玢暗暗庆幸菩萨保佑。可一年后,却传来真正的噩耗。
延伸阅读
李成儒是“沙僧”伯乐
当年李成儒在《西游记》剧组当剧务,一次他去人艺找演员,正好碰着闫怀礼在操场上练单杠,闫怀礼柔韧的身体给李成儒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人艺的女演员也向李成儒推荐闫怀礼。李成儒回去给导演杨洁提了一下,没想到闫怀礼一来试装,效果很不错,马上拍板定下了他演沙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