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演员王刚跟张铁林“抢”藏品

(2009-04-20 16:31:40)
标签:

杂谈

除了演戏是把好手,王刚在京城收藏界也算得上是资深人士。把王刚和古玩联系到一起,观众的记忆一般是从王刚在电视连续剧《五月槐花香》和《玉碎》中扮演的角色开始的,王刚把旧时代古玩商的形象演绎得血肉丰满,感人肺腑。除了在潘家园古玩城能经常看到他的身影之外,他会如约而至地到北京电视台《天下收藏》栏目,与嘉宾、观众一起说瓷论玉,评书判画,还常常举起护宝锤,怒砸赝品。
初练眼,第一次淘回康熙青花盘
王刚的收藏爱好始于童年,幼时,他就常和父亲一起去逛长春的“桃源”旧货市场。而真正开始自己的“淘宝行动”,开始于9年前。潘家园一带的旧货市场地摊、古玩城都成为王刚演戏之余徜徉的宝地,他甚至私下给自己规定,每年盛夏和隆冬的三四个月里不接戏,为的是腾出更多时间淘宝。
王刚偏爱瓷器收藏,至今已经藏有各种古瓷器百余件。和不少人一样,他是从青花瓷的收藏入手,“尤其喜爱康熙年间的青花,那些瓶瓶罐罐上的颜色特别抢眼,而每一组优美的纹饰下又让我觉得仿佛藏着巨大的秘密。”
说起自己的收藏,王刚最钟爱的还是第一件藏品——在潘家园古玩城淘得的康熙青花盘子“渔家乐”。“它真是可爱,上面画着两个渔夫在河边打鱼的场面,淳朴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虽然价格并不昂贵,但也许因为是我的第一件藏品吧,我看它的感觉就像初恋,好像少不更事时的女友,给你写来多情的书信,特别美好。”对看上去冷冰冰的瓷盘都有如此诗意的描述,可见王刚对收藏的痴迷。

拜师傅,
马未都成随身“鉴宝仪器”
王刚刚入行时,心里没底,老是担心买赝品。他总是缠着收藏家马未都结伴逛潘家园,马未都成了他玩收藏时的“鉴宝仪器”。马未都怎样和商贩打交道,怎样辨别,王刚暗记于心,遇到好宝贝,马未都说行,他就掏钱。
两年后,王刚学会了一些淘宝经验,便开始独自“淘宝行动”。任何地方的古玩市场都不免鱼龙混杂,随时都在考查藏家眼力。王刚毫不避讳自己为此“交学费”的经历,向记者讲述起来甚至眉飞色舞、绘声绘色,好像在现场表演一段小品似的,归根结底是他认为这种事情玩家都会遇到,“没什么可尴尬的”。
看走眼,买赝品与店主结缘
在古玩市场打磨了那么多年,王刚也有看走眼的时候。来到一家从没去过的古玩店,已是傍晚时分,光线有些昏暗。老板拿出一件崇祯青花莲子罐让王刚过目,王刚一眼看出这件瓷器不对劲,“好眼力!”老板在一旁赞许,于是又拿出另一件一模一样的罐子,王刚认定这件是真家伙。“这就对了!你好眼力呀!”老板又是一番赞叹。
王刚被老板夸得很舒坦,付钱时发现,价格很便宜,只要市场价的五分之一,王刚有些疑惑,就当是好玩,准备日后当真假对比“教材”用,于是,带着“一真一假”两个瓷罐得胜回家。
没想到,王刚第二天白天再拿出那两只小罐,用放大镜在阳光下认真看了看,结果却发现两只都是假的。找到老板“算账”,没想到老板仍旧笑着说了一句:“好眼力!”把钱原封退回。
一来二去,王刚不仅没和这家店主闹翻,最后还和老板成了好朋友,还真在那儿淘到了好东西。

找乐子,拍戏间隙把玩藏品
“玩物丧志?是胡扯!”在王刚看来,玩物不但丧不了志,而且还有助于演技的提高。“能将自己喜欢的收藏和演戏合而为一,这绝对是生平一大乐事。”即使外出拍片,王刚也要带上一两件宝贝。他告诉记者,每次出门必带的是一幅4年前在拍卖会上拍得的巴掌宽、名为《寒山落木》的民国初年绘画手卷。因为在片场,业余生活实在单调,休息时慢慢把它展开,周围的喧嚣全忘了,有一种“关门即深山”的意境。
暗较劲,跟张铁林“抢”粉彩碗
王刚与老搭档张铁林、张国立不仅是戏内的“铁三角”,戏外也都有收藏嗜好,有时同时看中一件东西,经常会“争夺”一番。“有一次在上海,我和铁林一起逛古玩店,他还像皇上似的挺胸背手从一家店踱到另一家,我在后面跟着。在一家店里,我看中一对同治粉彩盖碗,刚要和老板砍价,铁林问我看中什么,淘宝哪能让老板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我赶紧掩饰说‘没看中什么。’话音刚落,铁林从我手上把盖碗拿过去端详了一阵,问老板多少钱。”老板开价3000,张铁林问老板1500能不能卖,老板风趣地说:“皇上看中的东西,怎么敢不给呢。”于是,张铁林掏钱买下。回去路上,王刚都一个劲批评张铁林不懂行规,“东西还在别人手里,还没放下,也没有说不要,你怎么就抢去买单了呢!”最后商量的结果是,王刚给张铁林750元,盖碗一人一个。“哼!跟我抢!什么玩意!”说起往事,王刚似乎还有些“不服气”。
遇尴尬,老板嫌大名人砍价
王刚总结,遇到看走眼买了赝品之后,大体上人们有两种态度:一种被气得咬牙切齿,自此与古玩断绝关系;另一种闭门反思再战,自己恐怕属于“愈战愈爱”者。到今天,他坦言自己把演戏之余绝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了收藏上,“我演出过不少古装戏,常常几个月浸淫其中不能自拔,现在想起来,不知道收藏和演戏,生活中的我和戏中的我,有时候都分不清了。”
王刚说,玩收藏帮了他大忙,到了片场,他会先挑布景的毛病,最看不得就是把门联上下联挂颠倒了,要不就是明明是清宫戏,却用的是民国家具摆设。所以和他合作拍戏,最先紧张的就是道具师。当然,王刚收藏之余也少不了苦恼,就是砍不下价来。一旦被店家认出,往往会给他一个天价数字,“你是大演员,大名人有钱,砍什么价呢?”
《金鹰报》记者 刘欢乐 整理

 

延伸阅读

赵忠祥收藏了一堆“垃圾股”

“不玩收藏的名人就是伪名人。”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赵忠祥做客湖南卫视《零点锋云》时说出了这句雷人的话。谈起自己身上的收藏故事,他依旧以风趣、幽默的语言调侃收藏的魅力。
俄罗斯油画仅值1美元
赵忠祥说,1993年他曾经到过前苏联的俄罗斯油画一条街,当时一口气买了10多幅大师级(教授级)的画作,现在看来,当时的买入价格还是非常便宜。不过最后到了自己住的宾馆,他才发现,1992年的时候宾馆买来装饰的这些大师级画作一幅作品仅花1美元也能买到,这说明1992年苏联刚解体的时候,社会处于动荡之中,文物艺术品都不值钱,表明只有盛世才最适合收藏。
“捡”了千多件“破烂”
赵忠祥每个星期都去古玩市场走一趟,他希望每个星期都能淘一件宝贝回家。这样的思维支配着他,结果一段时间下来,光是各类玉器就“捡”了1000多件。不过这1000多件玉器中也没有发现几件珍品、精品,最后都把这些让自己的亲戚拿去摆地摊了,就让亲戚卖自己捡的那些“破烂”。而这些“破烂”还被赵忠祥调侃为“垃圾股”。
一件藏品赔了4500元
赵忠祥的一个朋友,也是玩收藏的,也把自己的东西暂时在亲戚地摊上寄卖,寄卖的藏品出售的底价也是写在一个本子上的。不过让赵忠祥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寄卖把事情给搞砸了。因为有一天,自己的亲戚卖了一件货挺高兴的,立即打电话让赵忠祥的朋友过去,结果后来打开价格本一看,所卖价格与本上的价格相比少了一个零,原来5000元的东西只卖了500元。据赵忠祥讲,最后还是他掏钱给他的朋友补上的。
古董商食言骗走小古董
赵忠祥也有过被骗的经历。一次遇到一个古玩商贩,他说他认识一个韩国大企业家,这个企业家喜欢古玩,出手大方。“他说过几天把这位商人介绍给我,估计能买我几百万的货,为了吊住他,我送了古玩商贩一些小古玩。可至今没有见他把韩国客人带来,后来一打电话,才发现那人根本就联系不上了。 ”        《金鹰报》记者 刘欢乐 整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