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灿芝在调试飞机
《金鹰报》记者
罗懿
湖南媳妇、“鉴湖女侠”秋瑾的传奇人生,许多湖南人至今记忆犹新。可谁又想得到,秋瑾的女儿王灿芝童年漂泊、青年学武,远赴美国传播武术、学习航天知识并成为中国第一批飞行员的生活,传奇经历同样不输母亲。
追随母亲足迹成“小侠”
《往事》栏目组是因为在录制《我的父亲和旧上海市长吴国桢》时,编导与节目嘉宾钱定平在聊天时,意外得知他的父亲钱剑夫竟然与秋瑾的女儿是好朋友。
原来秋瑾生下大儿子后,又在湖南湘潭十八总由义巷义源典当铺生下小女儿桂芬(字灿芝)。东渡日本留学深造之前,秋瑾把未满四周岁的小灿芝寄养于北京友人谢涤泉家中,并让灿芝认谢的继妻为义母。但谢家子女太多,谢太太又好酒,年幼的王灿芝得不到很好的照顾,导致她面黄肌瘦,头上长满了虱子,当秋瑾湖南老家仆人邓婆看到王灿芝的时候,痛哭流涕,央求谢家允许她带着王灿芝回湖南老家,由她祖母抚养。
从北京到湖南,路程遥远,在当时交通十分不便的情况下,邓婆基本上是边走边坐运货的车子回家的,一路上邓婆靠乞讨为生,寒冷的冬天,邓婆把捡来的毛毯都给了王灿芝盖,在历尽千辛万苦后,瘦得只剩一把骨头的邓婆终于把王灿芝从北京带回了湖南老家。
但因祖母重男轻女,而且对当年秋瑾的“不安分”依然不能释怀,所以对突然出现的王灿芝十分冷淡,自小看惯别人脸色的王灿芝知道只有靠自己才能活下去,特别是她心中还时刻想着为母亲秋瑾报仇。于是7岁的王灿芝开始拜名师学练武术。钱先生说,她的内家拳法颇有功底,举凡太极、形意、八卦诸拳,以及清萍剑、三眼叉、大关刀等俱精到,样样皆能。
学得一身武艺后,王灿芝想像母亲一样读女校。祖母不同意,无奈之下,王灿芝以绝食进行抗争。最后祖母被迫同意灿芝入学于长沙艺芳女校,该校系曾国藩之曾孙女曾葆荪所创办。刚刚十五六岁,王灿芝已经写得一手文采斐然的好文章,她常写秋瑾诗句“为人须作人中雄”以自励,很快她“小侠”的名号便传遍了长沙各大学校。
留学美国成航天技术员
1920年,王灿芝从学校毕业离家到北京,寻找杀母仇人,但昔日的仇人都已去世,王灿芝不得不转赴上海继续深造,后来在母亲挚友徐自华创办的竞雄学校担任校长,期间为母亲编了一本《秋瑾女侠遗集》,于1920年出版。现在出版的《秋瑾集》,就是在《遗集》基础上整理而成的。
1928年,几经曲折,王灿芝始得到当时政府资助,留学美国。出国前,她并没有学航空的意图,但在美国看到当地人对航空事业的热情和美国航空技术的先进,联想到祖国航空技术几乎为零,一直掩埋在她内心的爱国之情,被激发出来。
王灿芝毅然进入纽约大学航空专科学习飞机制造及航空学。在两年的学习期间,王灿芝以惊人的毅力与智慧,成为当年一批飞行员中惟一的女性航天技术员,对于各种新式飞机,如单翼、双翼以及保护作战用的护航飞机等,她均能熟练掌握其制造原理。
在纽约大学航空系学习期间,王灿芝还在美国华人中传授武术,成为将中国武术推向国外的先行者之一。
回国后耻于姓王改母姓
1930年5月,王灿芝学成归国。她虽学有专长,但当时的中国并无她的用武之地。她到南京晋见航空署署长黄秉衡后,被委任为航空署教育科科员。1932年,王灿芝已年逾花信,经南京赵鹤清劝导,与广东人黄公柱结婚。后来她生有一女,名王焱华。
老年的王灿芝开始回想往事,并着手撰写母亲秋瑾的传记。在此期间,王灿芝逐渐为自己姓王感到羞耻,于是想改从母姓。
在当时改姓是很难的,同事钱剑夫感慨于她和秋瑾的身世,四处代为办理更名手续。在“革命后代”名号的保驾护航下,此事进行得十分顺利,从此灿芝即改从母姓,以后王灿芝所撰写的书籍上,署名都是秋灿芝。
1951年秋,王灿芝忽然只身南下,去了台湾。晚年的王灿芝在台湾做翻译工作,因为两地无法来往,王灿芝1967年在台湾孤独地去世,终年六十六岁。
王灿芝惟一的女儿王焱华,现在是上海某小学一位普通教师,因酷似外婆秋瑾,拍《秋瑾》影片时,导演原拟请王焱华饰秋瑾,后因其健康欠佳而作罢。
本文鸣谢上海纪实频道《往事》栏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