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手语主持,这回看仔细

(2008-09-19 09:00:34)
标签:

杂谈

  《金鹰报》记者 杨昀
    细心的人们会发现,央视体育频道在直播2008年北京残疾人奥运会时,电视屏幕的下方比往常多出了一个圆,圆里有一位正打着手语的手语同步翻译。
王亭舒便是其中一个。深夜11:30才结束工作的她,欣然接受《金鹰报》的独家专访。
   出镜时间长过主持人
    作为北京残奥会圣火传递湖南站的电视手语翻译、北京残奥会开幕式《梦想起飞》的手语领队,王亭舒已与手语结伴19年。
    现任教北京特殊学校的王亭舒和其他担任残奥会同步翻译的老师一样,都算得上手语界的“老江湖”了,但走进电视直播间对她而言还是“新姑娘上轿,头一遭”。所以,王亭舒总会提前来到化妆室:“除了化妆,我们还得留些时间温习一下下一节主要涉及的项目。”王亭舒的话说得很认真,就像她为自己挑选上直播的着装一样,“我们上镜的衣服都是自己准备的,一方面要保证手能活动开,一方面还得是颜色鲜艳的正装。”
    有观众发现,手语翻译总是比主持人慢一个拍子。当《金鹰报》记者问起缘由,电话那头的王亭舒笑了:“这回我们给残疾朋友做了回标准的直播。”原来,以往的电视节目一般都会提前录制,给手语翻译更充分的准备时间,这一次则完全是同步进行,手语主持眼前除了摄像头,什么都没有,必须得靠自己进行现场翻译,因此比主持人稍慢一些。
    王亭舒还告诉记者,切入同期声时,主持人已退出画面,但手语主持还必须亮相在荧屏上,“这说明我们比主持人的亮相时间还长”。说到这,她想起了自己第一次上节目的时候因为出镜时间太长,脸都笑得“僵硬”了。
    最怕翻译外国人名
    因为大多数的手语翻译老师都是学艺术出身,对于体育知识不甚了解。
    当接到参与北京残奥会的电视手语翻译的任务时,王亭舒和她的同事抱着《中国手语大全》,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专业训练。同时,奥委会也特别精心准备了一个手语小册,其中集纳了各个赛事、体育项目以及礼貌用语的手语表达。
    在整个手语翻译过程中,王亭舒认为最大的困难,就是翻译外国运动员或者裁判员的名字——尽管她们拥有唇语、手势语、手指语三种表达方式。
    “他们的名字组成与我们不一样,所以在短时间内要准确传达,很容易出错。”王亭舒向《金鹰报》记者说起了自己的一次经历。一次,主持人连续念了两个外国人的名字,恰巧这两人名字的前缀相同,而后面只有一个“小”字和“少”字的区别。“在我们手语中,这两个字是非常容易混淆的。”王亭舒说,当时本应该立马接上的手语翻译,突然像是卡带了,在那停顿了下来,幸好后来电视台马上接了广告。
娱论
无声的爱
   
这是人性关怀的体现,也是同一个世界,另一个角度的狂欢。她们工作在无声的世界里,但是,她们并不寂寞,因为她们用爱的语言,书写出了声音的形状,所有的光荣与梦想在此蓬勃而出。  阳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