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谥号(袁腾飞)
(2011-09-22 02:35:28)
标签:
皇帝谥号杂谈 |
分类: 历史地理制度之辨 |
庙号:是皇帝死了以后,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一般都是什么祖(一般是开国皇帝称祖,以后历代称宗)、什么宗。比如:唐高祖、唐太宗、宋太祖、宋仁宗、明太祖、明世宗等。例外是:元明清。明成祖朱棣虽然是第二代皇帝,但是他的后代认为他发动靖难之役,夺取政权,有“二次革命”之举,尊为成祖;清圣祖,也是清朝入关后第二代皇帝,但是清朝认为他平三番、收台湾、亲征准格尔,功劳很大,名为收成,是为开创,所以,尊为圣祖。
谥号:是皇帝死后,根据他一生的功绩,给的称号,汉代以前较短(一般1-2个字),隋唐以后逐渐增多(到清朝有十几个字),比如,汉孝景皇帝(孝景、就是谥号,只有两个字)、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康熙皇帝谥号,共23个字)。
尊号:是皇帝在位时候的美称,又称徽号,往往是阿谀奉承之词,不是每个皇帝都有。死后,加入谥号行列,一起使用。
年号:皇帝在位时的年号,有的皇帝在位时,用好几个年号。比如:唐高宗在位时,曾频繁更换年号:永徽、显庆等共十几个。明清时,习惯用年号称呼皇帝。比如:嘉靖皇帝(嘉靖是年号)、康熙皇帝(康熙是年号)。
前一篇:李阳vs李安(zz)
后一篇:PHD ou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