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宏观问题是专家,对于宏观经济形势不发表评论。
今天参加了一个workshop,是由系学生会主办的international symposium
2011,和金融危机有关,讨论的是欧洲怎么应对。一上午听了3个讲座,分别来自雀巢,壳牌石油和欧洲投资银行。应该说,这3个非常有代表性,既有制造业,又有能源行业,还有半官方(Cross
sector partnership)机构 European investment bank.
总体感觉是第一个讲座尚可,第二、第三个感觉比较无聊。
重点讲讲第一个讲座,演讲人是雀巢荷比卢CEO,这个讲座更像是雀巢的广告。但是,他说到的几点让我觉得make sense。
1. 每年5-6%的可持续增长(organic growth) 有人说这种增长很无聊(boring)
但是,正是这样的持续增长,真正铸造了持续的品牌。如果在经济危机之后,还能保持这样的增长,就是一种成就!
我忽然想到:中国还有多少企业在踏踏实实的如此做实业呢?民间资本涌入金融行业,被虚拟经济的高回报率(10%以上)吸引,这就不难解释中国PE/VC的火爆了。有人说,日本经济的元气大伤,可是日本的高端制造业、汽车业还是在兢兢业业着。
2. 超越一般层面上作为公共关系(PR, public relations)的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如果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金字塔的话,(1)最底层是法律规定必须履行的义务(rule of
law)(2)同行都在做的,这些往往是企业用来宣传的(social norm)
(3)塔尖是企业主动承担的更多的社会责任,打心底里觉得,这就是我的企业文化,这就是我的竞争优势。把这种主动承担的更高层次上的社会责任,作为企业的战略,企业的使命,才能创造出真正伟大的百年基业。
3. 60/40+法则
作为一种食品,口感要比竞争对手好60%,营养价值要比对手好40%以上(这个营养是广义上的,对发达国家,也可能是少含糖,防止肥胖)。口味和营养的兼顾,对营养价值的研究投入,也许这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Resource based view
说,企业最重要的并不是有形资产,而是无形资产。而在无形资产中,R&D and
advertising又占据着最最主要的作用。文献里面衡量的往往只是研发的总投资。CEO的这几句话,让我在想一个问题,或许我们该关注的,并不是R&D
总量,而是我们以什么标准进行什么R&D,这才是成败关键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