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英语福音王旭明教育 |
分类: 教育杂谈 |
小学取消英语是孩子的福音
不学ABC,照样干革命。这是很早以前部分学生的想法,那时国门还紧闭着,没有打开。
如今,国门已经打开,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不学ABC,固然能够干“革命”,但未必能够干好“革命”。或许众人都有如此想法,国内才出现了英语热,热得烫手,且高烧不退。
教育部规定小学中高年级开设英语课程,有些学校自以为是,从小学一年级便开设了英语,更有甚者,许多幼儿园都开设了英语,美其名曰“双语幼儿园”,社会上的少儿英语培训更是泛滥成灾。在国内很多地方的小学教育中,英语作为一门主流学科,与语文、数学相提并论,并驾齐驱,其重要性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了语文和数学。国人对英语教育之所以过度崇拜,是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为今后能够找到好工作和干好“革命”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了干好“革命”工作,某市曾经推出外语新政,要求在一年之内全市公务员掌握英语日常用语三百句,老挝、缅甸、泰国、越南四国日常用语各一百句。然而,学习外语成为该市公务员的负担,许多公务员怨声载道。其结果是,外语新政昙花一现,不了了之。
掌握“英语日常用语三百句”是成人的负担,难道小学生学习英语不是负担吗?遗憾的是,我们成人却把学生的这种负担合理化,无视这种负担。
减负令虽然声声急,可是骤风疏雨过后,海棠依旧。海棠依旧的原因很多,但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减负只涉及到作业的负担,而没有涉及到课程的负担。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学习任务过重,英语课程难辞其咎。有人可能会说,小学阶段开设了那么多课程,为何唯独英语是学生课业负担和学习负担的罪魁祸首?众所周知,英语毕竟只是一种语言,与其他课程的关联性不强,小学阶段不开设英语不影响其他课程的开设,不影响学生学习其他课程,也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小学生每周上英语课两三节,甚至更多,几乎天天要上英语早读,每周要花一定的时间做英语作业。如果小学生把上英语课、读英语单词、做英语作业的时间用来休息或娱乐,学生的负担轻了,难道不是一件幸事吗?
小学生学习英语和学习汉语拼音同步,则相互干扰,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难度。上节课学习汉语拼音“aoe”,下节课学习英语“ABC”,同一个字母两种读音,学生往往莫衷一是,很茫然。虽然他们最终能够分清同一个字母,在英语中发什么音,在汉语拼音中发什么音,但其学习成本大——事倍功半。一个真实的故事,某校一年级教室里,第一节课,语 文老师教学生认识汉语拼音字母“a”;第二节课,英语老师领着学生读英语字母“a”。第二天,上语文课时,语文老师让这个小孩读“a”,小孩却读着英语老师教的读音,语文老师直摇头,哭笑不得。“a”究竟读什么?对于我们成人来说,不是问题,但对于只有六七岁的孩子来说,作为英语字母读什么,作为汉语拼音字母又读什么,却是一个大问题。小学开设英语是教育“偷跑”,在小学生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有限的前提下,这种教育“偷跑”不仅违背了教育的科学性,更是违背了孩子的天性,因而,不符合教育规律,也不符合孩子成长规律。
王旭明倡导,取消英语,拯救汉语。在英语过热、汉语过冷的当下,王旭明的倡导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汉语需要拯救,学生的学习负担也需要减轻。小学取消英语能否拯救汉语,不一定,但是取消英语,能够减轻小学生的学习负担应该说是一定的。当然,学校应该开设英语课程,学生应该学习ABC,但不是从小学开始。英语不应该成为小学生学习的负担和累赘,不应该成为小学生身上的稻草,不管是不是最后一根稻草。
英语教育中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也是英语教育中深深的痛,许多学生学来学去,不敢开口说英语,不会开口说英语,成为哑巴英语。面对哑巴英语,有志于英语教育的老师、学者、专家不遗余力地研究如何撬开学生嘴巴的策略,但是收获甚微,甚至劳而无功。这是为何?因为在小学开设英语课程是成人的一厢情愿,孩子并不喜欢。哑巴英语,是学生对英语的畏惧,是学生对英语的抵触,是学生对学习英语的无声抗议。
所以说,取消英语,符合小学生的意愿,是小学生的福音,也必将赢得小学生的掌声。
(罗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