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李天一案易延友理性杂谈 |
分类: 黑白碎语 |
易延友可以放火,网民不能点灯?
7月16日下午,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易延友发表微博,评点“李天一案”。他在微博中写道“即便是强奸,强奸陪酒女也比强奸良家妇女危害性要小”。言论一出,旋即引发网民一片骂声。数小时内,微博转发数便已超过3万。(7月17日《中国青年网》)
一片骂声中,易延友发表微博称,“看了一下评论,不堪入目。网络就是网络,不能奢望可以成为理性对话的公共平台。”当晚,记者电话联系易延友,他表示不会对此事做出回应,“我不回应,也不跟人辩论,我也不删帖,因为我认为我没有错。”
李天一案,本来就是舆论的焦点,沸沸扬扬。易延友作为法学教授不是发出权威的声音,引导公众走向理智,而是抛出公众不能接受的言论,挑起事端,火上浇油。没有想到,易延友惹火烧身,伤及自己和家属。网民不理智,痛骂其家属,固然不对,但很多网民只是以“易延友的逻辑”进行逻辑推理,得出了很荒唐的结论,这或许叫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易延友看到不堪入目的跟帖后,感叹道“网络就是网络,不能奢望可以成为理性对话的公共平台”,并固执地表示,“我也不删帖,因为我认为我没有错。”
在广东省全国人大代表土壤重金属污染专题调研座谈会上,与会全国人大代表对于广东土壤重金属污染极为关注。韶关市农业局副局长陈少梦在该座谈会上表示,“镉是一个长期的污染,偶尔吃一餐超标的,长期都是安全的,这个可以说是没事。什么毒大米,我看吃一两年没问题”。陈少梦的言论当即遭到质疑,之后更是引发舆论热议。按照易延友的说辞,陈少梦也可以说,座谈会也不是理性对话的平台。其实,能否理性对话与平台无关,主要取决于对话的双方。
易延友发帖时,自己便不够理性,发出有歧视性的言论,挑起事端,挑逗公众的情绪,反而指责公众不理性,这是什么德性?更令人不能接受的是,当公众质疑其言论时,易延友固执己见,认为自己没有错。这无疑是对公众示威或挑衅。
既然易延友坚持自己的言论没有问题,公众有理由也有权力把其当作靶子,对其不当的言论进行驳斥。因此,易延友没有必要责怪公众不理性。难道你易延友可以放火,网民不能点灯?
如果易延友很理智,即使你的言论没有问题,也可以向公众示弱,退一步,删除自己的帖子,化解冲突,又何妨?
(罗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