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陌生人信任度刘翔杂谈 |
分类: 黑白碎语 |
不相信陌生人,我们相信谁?
快递来了不敢开门,查水表的不让进屋,入户人口普查不得不改成去居委会报到,买菜时习惯性地要把小贩的秤搬到眼前,买肉时总要用手按按有没有注水,去超市买牛奶面包看不清保质期绝不会轻易埋单……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2-2013》指出,目前,中国社会的总体信任进一步下降,已经跌破60分的信任底线。人际不信任进一步扩大,只有不到一半的调查者认为社会上大多数人可信,只有两到三成信任陌生人。“小悦悦事件”、“南京彭宇案”引发的老人跌倒要不要扶的热议,甚至刘翔奥运会摔倒后的质疑,对击毙周克华是否真实等的质疑,都成为社会信任恶化的注脚。
蓝皮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王俊秀认为,人际信任下降是社会转型期的自然结果。
把人际信任下降的原因归结为“社会转型”,不无道理,但却把问题复杂化,有避重就轻之嫌。
我们的孩子从出生开始,父母就语重心长地教导他们,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我们的孩子走进校园后,我们的老师就谆谆教育他们,不要相信陌生人。
在父母、老师的教导和教育下,我们的孩子会相信陌生人吗?那么,谁又告诉孩子们,他们应该相信谁呢?
假如说陌生人都是骗子,不可信,那么全中国每一个人,包括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孩子都是骗子,都不可信。这不是很荒唐吗?这可能吗?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下降不是“骗子”太多,也不是陌生人不可信,而是信任风险太大,信任成本太高。比如我们相信陌生人,一旦遇到了不诚信的陌生人,上当受骗后,挽回损失的成本太高。个中原因相信公众都明白。法律武器固然好,但或许法律在大家心目中也是“陌生人”;政府部门能够为民众保驾护航,但或许基层政府部门在大家心目也是“陌生人”。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下降也不仅仅是社会转型,价值多元,而是有关部门的诚信度太低。有关部门为何让民众失望?他们不作为、瞎折腾、贪污腐化,等等。
政府有关部门的诚信度太低,才是中国信任度跌破底线最直接且最重要的因素。只要政府部门的公信力上升了,政府的有关部门在人们的心目不再是“陌生人”,人际信任度就会水涨船高,人际关系就会春回大地。
(罗义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