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校成学店:强制学生买乐器赚10万

(2012-12-11 08:33:22)
标签:

学校强制

学生购买

巴乌

学店

杂谈

分类: 教育杂谈

学校成学店:强制学生买乐器赚10

25元的乐器巴乌,武隆实验小学却强令学生购买,而且要价50元,全校近4000学生吃亏。(1210日《重庆商报》)

学生是否“吃亏”,家长和学校的说法迥异。

家长们认为,学校只卖巴乌不教学生吹奏,初衷就是为了赚钱。学校统一销售,不晓得赚了好多钱。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长说,他曾在网上查过,这种巴乌在网上包邮销售只需25元,每个学生都必须买,50元一个,4000学生,算下来差价都有10万元

是否赚了10万元差价,该校校长谭武权不愿正面回应。他说,学校组织学生购买巴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特长。没有强制一说,而是学生自愿在学校超市购买的。我们也不是为了赚钱,外面25元的产品和我们50元的产品肯定有质量不同,谭武权表示,学校已经安排专门的老师在教学生演奏巴乌,下个月还会有演奏比赛。

学校驳斥了家长的说法。但学校的说辞也很难“站住脚”,按照学校的说法,学校组织学生购买巴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特长,那么学生在哪里买,学校则不应该干涉,更不应该在校园里统一销售。学校向学生销售“巴乌,则性质变了,把学校当成了学店。因此,家长认为,学校销售“巴乌的初衷是为了赚钱,并没有冤枉学校。

学生的成长需要良好的氛围。然而,一所学校把学生当作赚钱的工具,是多么危险、多么可怕呀!校园里弥漫着“铜臭”味,教师有心情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吗?学生在充满铜臭的环境中能够健康成长吗?可能有人认为,这是小题大做或杞人忧天,没有那么严重。我们常说,润物细无声,学校向学生推销学习用品,赚取差价,这些行为会在学生的心里刻下深深的烙印,影响和改变着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其实,学校销售“巴乌”,并不是个案。学校变换花样,向学生推销学习用品和物品,赚取差价,很普遍。比如,有学校强制学生购买保险,有学校要求学生购买资料,等等。如果一所学校整天想着钱,把赚钱作为学校的第一要务,那么教书育人则顺理成章地退到第二的位置。学校是不是成为了学店?

有些学校向学生推销学习用品,有许多无奈和苦衷,无非是为了解决学校办学经费紧张的难题,出发点和愿望是美好的。即便如此,也不能网开一面。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可能暂时还不能满足学校的发展需要,不能从根本上让所有学校旧貌换新颜,让所有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性的改善。但我们的学校也不应该把手伸向学生,把眼睛盯着家长的口袋。我们的学校不应该忘记,学校是干什么的?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不是谋取利润的商场;学校就是学校,不是学店。

教师和学校要坚守教育的底线: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教师,尊重和保护学生的智慧和创新能力;学校,为学生提供智慧和创新能力发展的资源。

 (罗义安  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