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仁张冠李戴,相关部门反应为何迟钝?
(2012-11-21 13:37:03)
标签:
美国大杏仁扁桃仁坚果协会鸠占鹊巢杂谈 |
分类: 黑白碎语 |
杏仁张冠李戴,相关部门反应为何迟钝?
一次坚果行业标准的制定,无意中揭示了一个隐瞒中国消费者数十年的真相——这些年在中国市场十分畅销、售价不菲的干果“美国大杏仁”,实际上与杏仁攀不上任何关系,而是另一种果实——扁桃仁。“鸠占鹊巢”影响的不仅仅是消费者的知情权,还严重影响到我国杏仁产业的发展,国内杏仁产业被挤压,由兴旺走向衰退。
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扁桃仁出口到我国时,被误译成“美国大杏仁”,并广泛传播,以讹传讹,到如今。
消费者没有专业科学知识,不可能辨别杏仁的真伪,为何我们的相关部门却不能识别“披着羊皮的狼”?这一鸠占鹊巢的尴尬,不是一个创作的笑话,却是一个真实的国际笑话。
早在2009年,美国加州杏仁商会便明确告诉我们,他们销售的“美国大杏仁”,根本不是杏仁。
“美国大杏仁”张冠李戴的盖子被掀开后,坚果协会也一直致力于将市场上的相关产品更名,还消费者知情权,然而却遭到了“美国大杏仁”进口商的竭力反对。多年来,我国林果及扁桃仁专家一直在为此澄清,但学界的声音很难传达到普通百姓。广大消费者却一直蒙在鼓中,买的是“美国大杏仁”,吃的却是扁桃仁。
坚果协会的力量是单薄的,不能够掀开“美国大杏仁”的伪装。那么,此时,我国其他的相关部门为何反应却异常迟钝?国家海关、工商等相关政府行政主管部门为何没有立即介入调查,助坚果协会一臂之力?实际上,我们的有关部门有义务和责任打击“美国大杏仁”张冠李戴的行为。
海关、工商等相关部门的表现令人费解。他们对“美国大杏仁”如此宽容,是有苦衷,还是心怀鬼胎?
虽然这种“挂羊头卖猪肉”的做法,不是商家有意为之,不是商家恶意欺骗消费者,但实际上,其行为已经欺骗了消费者,伤害了消费者。我们的相关部门理应及时介入,调查清楚,公开真相,让广大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特别是工商部门不应该“坐山观虎斗”,看着坚果协会与“美国大杏仁”进口商一对一地较量,打口水仗。
然而,十分遗憾的是,到如今,我们的相关部门还十分淡定。 “美国大杏仁”的面纱,慢慢地揭开,迟到的真相,却拷问着我们相关部门的执法能力和执法魄力。
(罗义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