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德课,果真是愚德课吗?
(2012-11-09 12:51:49)
标签:
孝德课敬畏规则真人秀行为艺术教育 |
分类: 教育杂谈 |
孝德课,果真是愚德课吗?
11月5日,重庆云阳县普安乡小学开出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孝德”课,当主讲老师唐川讲到“感恩父母”这节时,全场哭成一片。情到深处,一位扎着马尾辫的吴姓小女生走上讲台,扑通一声跪在父亲跟前,痛哭流泪地说:“爸爸,我错了,请你原谅我!”跪求父亲原谅。小女生做错什么了?原来是4日中午,她放学在家,只顾看电视忘了父母的嘱托,去菜地采摘白菜回来做面条,父亲数落她,她顶撞了几句。父亲一怒之下,给了她一巴掌。为这事,父女俩一直赌气不说话。
有人认为,小孩贪玩,忘了父母嘱托,那是常有的事,女儿没有错,即使有错,也是小错,应该原谅。错的是父亲,父亲干嘛扇女儿耳光?因此,道歉的不应该是女儿,应该是父亲。事情的性质在唐川老师的煽情演讲下发生了变化,错的变成了对的,原本应该做爹的向女儿道歉,反而变成了女儿跪求父亲原谅。这暴露了此种旨在激发孩子感恩之心的孝德课的一大弊病,即混淆了是非,误导了孩子。孝德课变成了愚德课。
站在孩子的立场,如此分析,应该非常符合孩子的心理,也很受孩子的喜欢。其实,这不是关爱孩子,也不是尊重孩子,而是讨好孩子,为孩子作无责辩护。但是,如此讨好和辩护,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害而无益。
我们不能忽视一个现实,即当今孩子的规则意识很差。孩子们为何规则意识差?主要原因是规则教育的缺失,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对孩子过度宠爱,过度宽容,原谅甚至忽略了孩子的违规行为。我们为何能够原谅孩子的违规行为,或许许多人都认为“小孩贪玩,忘了父母嘱托,那是常有的事”。
孩子“爱贪玩”,是事实,不应该成为他们免责的挡箭牌,不应该成为他们不守规则的理由。这个小女生“只顾看电视忘了父母的嘱托”,没有去菜地采摘白菜回来做面条,失信于父母,是不诚信的表现。怎么能说没有错呢?虽然不是故意为之,但不能否认她的问题,更不能在她的问题上绣朵花。再说,父亲“数落她”,并没有错,这是教育,只不过教育方式值得商榷。怎么会是“错的变成了对的”呢?小女生没有完成父母交待的事情,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担责,或者说应该为自己的过失“交点学费”。对孩子的教育,就应该以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为切入点,及时抓住这些教育契机,对孩子实施教育,帮助他们学会敬畏规则,学会承担责任。这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案例中的父亲应该道歉,因为其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案例中的小女生也应该道歉,因为她缺乏规则意思。
也有人认为,一些学校不是通过平时的课堂教育点点滴滴向学生传授孝德,而是借助现代化的广场鼓动演讲方式实施孝德教育。校方将全校师生包括家长集中到操场,听某位感恩教育专家演讲。演讲老师借助高音喇叭和抒情的音乐,用极其煽情的语言调动观众的情绪,指挥几千人做整齐划一的鞠躬动作,喊声嘶力竭的“我爱老师”、“我爱父母”的口号,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全场观众泪雨纷飞,一些学生情不能已抱住父母大哭,甚至跪在父母跟前,请求父母原谅。此情此景,像极了一场“真人秀”或者说是行为艺术。
然而,我想说的是,教育需要氛围,需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体验感悟,接受教育。把这一教育活动说成是一场“真人秀”或行为艺术,很不靠谱,更不靠谱的是,把这一德育教育活动扣上“愚德课”的帽子。
(罗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