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需要什么样的智慧
(2012-02-29 21:03:07)
标签:
田忌赛马惊弓之鸟教育 |
分类: 教育杂谈 |
孩子们需要什么样的智慧
《惊弓之鸟》的故事众所周知。《惊弓之鸟》(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六册)这则成语故事一直是小学生学习的课文,很多老师在教这篇课文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一只受伤的大雁在天空中离开了同伴,孤单失群,哀鸣,当听到“嘣”的一声后,受到惊吓,拼命往高处飞,一用力,因没有痊愈的伤口撕裂而死的过程,这只大雁没有被箭射死,而是被“嘣”声置于死地,由此认定“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一只受伤的大雁成全了更羸,一只不幸的大雁演绎了千年佳话。然而,大雁的哀鸣,大雁的无助,大雁的死亡,没有得到更羸的同情,也没有得到大王的同情,更没有得到课堂上的老师和学生的同情,似乎这只大雁“死有余辜”。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老师绞尽脑汁,利用“声、光”冲击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让学生反复听大雁悲惨的叫声,多次观看大雁由生到死的过程。更羸射向大雁的一箭,看似是温柔的一“箭”,却是实实在在地往大雁的伤口上撒盐,把大雁的伤口撕开,让大雁惨死于“嘣”的一声,这是人类对动物的暴力。课堂上,我们的老师和学生也跟着更羸暴力了一回。
《田忌赛马》(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人教版第十册)表现的是孙膑的谋略和智慧。文中讲道: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进行一次比赛。他们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三场比赛下来,田忌都失败了。这时,孙膑利用他超人的谋略和智慧帮田忌在再赛一次中赢了齐威王。孙膑的智慧是什么,是不按规则出牌,公然违犯田忌和齐威王的约定,用田忌的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用田忌的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用田忌的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比赛结果,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田忌赛马这件事要学生从中受到什么启发?不遵守规则,不诚信,为了争胜,可以不择手段,还是其它什么?
孩子们需要什么的智慧?是更羸射大雁的智慧,还是孙膑赢齐威王的智慧?更羸和孙膑的确技高一筹,教育家 叶圣陶先生告诫过我们: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教人求真是基础是前提,除了求真,还要求善,求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