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廊文化建设莫忽视了学生

(2011-11-08 14:00:31)
标签:

走廊文化

中国教育报

杂谈

分类: 教育杂谈

走廊文化建设莫忽视了学生

学校走廊需要什么样的文化?答案很简单,学生自己的文化,即学生看得见、读得懂、学得到的文化。走廊文化“实、近、活”,才能够润泽学生的心灵。有的学校为文化而文化,追求文化的“轰动效应”,打造“高大全”式的文化,结果学校有文化,学生没文化。

场景1某校走廊的墙壁上,“名言警句”星罗棋布,如,爱是纯洁的,爱的内容里,不能有一点渣滓;爱是至善至诚的,爱的范围内,不能有丝毫的私欲。

反思:学校的墙壁上需要“名言警句”,需要学生读得懂、做得到的“名言警句”。上述学校墙壁上的“名言警句”太虚太空太理想化,这种“理想牌”走廊文化,如水中月,镜中花,遥不可及。学校走廊文化要尽可能具体化,“名言警句”不能大而空,要小而实,如“微笑的你最美,会学的你最好,健康的你最棒”这类“名言警句”,是学生行动的指南针,符合学生的内心需求,深受学生喜欢,对学生具有激励的作用。学生只要努力,就能够做到“微笑、会学、健康”。

场景2某小学创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历史悠久。该校深入挖掘学校文化历史,把清朝时的办学故事和清朝时的“优秀学生”制作镜框,悬挂在教学楼走廊的墙壁上,以此激励学生,利用历史育人

反思:学校打造的这种“历史牌”走廊文化,是从学校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了解学校,激发学生爱校的情感。“历史牌”走廊文化中的所谓“优秀学生”都是“仕途发达”者,什么“工部尚书”,什么“县令”等等,有着官场文化的味道。“历史牌”走廊文化的文化氛围虽然很浓,但是离学生很远。学生喜欢的是离他们很近的文化,走廊墙壁上的“优秀学生”应是他们现在的同学,“模范教师”应是身边的教师。走廊文化要变“历史牌”为“现实牌”,因为“现实牌”走廊文化比“历史牌”走廊文化更符合学生的内心需求。

场景3有学校为了安全,下课时,把学生圈养在教室里,禁止学生到走廊上休息、玩耍。走廊成为名符其实的“走廊”,只是学生进出教室的通道。

反思:学校文化的魂是精神文化。学校走廊文化应是学校精神文化具体体现的场所之一。走廊应该向学生开放,引导学生在走廊上休息、玩耍时,懂得安全秩序,知道文明礼让,感受快乐温馨。这样的走廊文化,才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

(见 2011118《中国教育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