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玉皇顶与玉皇庙(7)(泰山玉皇庙玉皇大帝壁画)

(2010-08-12 18:15:26)
标签:

玉皇顶与玉皇庙

旅游

泰山玉皇庙玉皇大帝壁

分类: 泰山妙区【岱顶】

玉皇顶位于碧霞祠北,为泰山绝顶,旧称太平顶,又名天柱峰。玉皇庙位于玉皇顶上,古称太清宫、玉皇观。东亭可望“旭日东升”,西亭可观“黄河金带”。

玉皇顶

玉皇顶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的主峰。因峰顶有一庙“玉皇庙”得名。海拔1532.7米。玉皇庙始建年代无考,明成化年间重修。主要建筑有玉皇殿、迎旭亭、望河亭、东西配殿等,殿内祀玉皇大帝铜像。神龛上匾额题“柴望遗风”,说明远古帝王曾于此燔柴祭天,望祀山川诸神。殿前有“极顶石”,标志着泰山的最高点。极顶石西北有“古登封台”碑刻,说明这里是历代帝王登封泰山时的设坛祭天之处。

玉皇顶位于碧霞祠北,为泰山绝顶,旧称太平顶,又名天柱峰。玉皇庙位于玉皇顶上,古称太清宫、玉皇观。东亭可望“旭日东升”,西亭可观“黄河金带”。 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拔地而起,有“天下第一山峰”之美誉。供奉的就是乃天地万物的主帝。玉皇大帝,掌管三界之主神

玉皇顶特色

玉皇顶旧称“太平顶”,也叫做“玉皇顶”,这里是泰山绝顶,是历帝王登高封禅的地方。玉皇庙建于泰山的极顶,为泰山地势最高的建造物,由山门、玉皇殿、迎旭亭、望河亭和东西禅房组成。主殿供奉玉皇大帝铜像,庙院中央有块极顶石,极顶石上有通石碑,上刻着“泰山极顶”和“1545米”两行字(实际高度1532.7米,国家测绘局二〇〇七年四月二十七日公布的数据)。气势雄伟,拔地而起,有“天下第一山峰”之美誉。四周围以石栏,是泰山的最高点,石上有南阳王均于1921年题写的“极顶”二字。西北侧有“古登封台”碑,古代帝王登山祭天,就在此处设置祭坛。玉皇顶傲视群雄,亭立峰巅,极目四望,确有“一览众山小”之感。

玉皇顶温馨提示

景区周边有泰安天创宾馆、泰安泉盛大酒店等宾馆,吃住都是十分的方便。

岱顶上的石刻、石碑是游客抢着拍照留念处,“到此一游”的最佳记录。“五岳独尊”是泰山的招牌石刻,它与右侧的“昂头天外”题刻一起作为泰山风景的一部分,登上五元人民币的背面——这在全国的风景名胜中该算是最高的荣誉了。只要有泰山的介绍,几乎都有这尊石刻。5元人民币背面)

玉皇顶与玉皇庙(7)(泰山玉皇庙玉皇大帝壁画)

 

 

玉皇顶与玉皇庙(7)(泰山玉皇庙玉皇大帝壁画)

 

“五岳独尊”这四个大字据说是唐玄宗李隆基的作品。这位风流天子怎么也想不到他的书法一千多年后会出现在钱币上——难怪出了名的人都好在旅游景点题字,尽管有些人的那一手书法实在不敢恭维。众多游人等候留影,拥挤不堪,想避开他人单独为“五岳独尊”拍一张(以便于放在这里共享)几乎不可能,只好从这个角度拍了张,远没有纸币上的图案雄岸、壮观。不过也有好处,告诉没登过泰山的网友,“五岳独尊”景观石的侧面相傍而立的还有两行题刻:“登峰造极”、“万法唯识”。(“五岳独尊”景观石)

玉皇顶与玉皇庙(7)(泰山玉皇庙玉皇大帝壁画)

玉皇顶与玉皇庙(7)(泰山玉皇庙玉皇大帝壁画)
玉皇顶与玉皇庙(7)(泰山玉皇庙玉皇大帝壁画)  
“孔子小天下处”碑,明代立的。原文孔子登东山(尼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昨天博文的评论中,有网友提到)孟子提出来的,是出于对泰山的崇拜以及对孔子的崇敬。

“雄峙天东”碑,康熙年间立,山东巡抚王国昌书。这位老兄,字写得不错,而政绩好像乏善可陈。“孔子小天下处”和“雄峙天东”碑)

玉皇顶与玉皇庙(7)(泰山玉皇庙玉皇大帝壁画)玉皇顶与玉皇庙(7)(泰山玉皇庙玉皇大帝壁画)

位于海拔1500多米的泰山顶上有如此众多的题刻,应该为它们多留些影。

玉皇顶与玉皇庙(7)(泰山玉皇庙玉皇大帝壁画)玉皇顶与玉皇庙(7)(泰山玉皇庙玉皇大帝壁画)
玉皇顶与玉皇庙(7)(泰山玉皇庙玉皇大帝壁画)
玉皇顶与玉皇庙(7)(泰山玉皇庙玉皇大帝壁画)
玉皇顶与玉皇庙(7)(泰山玉皇庙玉皇大帝壁画) 玉皇顶与玉皇庙(7)(泰山玉皇庙玉皇大帝壁画)
(这里用铁丝网栏起来,保护环境的效果似乎不大。直接的结果造成这几个字没法拍全)
玉皇顶与玉皇庙(7)(泰山玉皇庙玉皇大帝壁画)
(仰望“玉皇顶”)
玉皇顶与玉皇庙(7)(泰山玉皇庙玉皇大帝壁画)  玉皇顶与玉皇庙(7)(泰山玉皇庙玉皇大帝壁画)

照片下方的铁丝网栏,目的与结果相悖。如果是为了保护周围的绿化,围栏太简陋且不美观。何况这样的围栏根本挡不住那些跨栏而越的游客(看到有人如此为之),对那些不自觉者是无效的,主要还得靠提高游人的素质。权宜之计,不如多加一些警示牌。(遥望观日峰)


玉皇顶与玉皇庙(7)(泰山玉皇庙玉皇大帝壁画)

-----------

玉皇庙建于泰山极顶,创建于西汉,为泰山地势最高的建筑,由山门、玉皇殿、迎旭亭、望河亭和东西禅房组成。正殿供奉玉皇大帝铜像,神龛上匾额“柴望遗风”。远古帝王多在此燔柴祭天,望祀山川诸神。庙院中央有极顶石,石上有通石碑,上刻“泰山极顶”和“1545米”字样。东亭可望“旭日东升”, 西亭可观“黄河金带”。

玉皇顶山门前不远处的“无字碑”

玉皇顶与玉皇庙(7)(泰山玉皇庙玉皇大帝壁画)玉皇顶与玉皇庙(7)(泰山玉皇庙玉皇大帝壁画)
 全碑通体无字,故名。也正因为无一字无一痕可考,对何年立石、为何而石、何人所为,至今无人拿出令人信服的答案,以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种,说是秦始皇封禅坛上北边的石阙。“无字碑”右侧显得矮小的石碑上书“莽荡天风万里吹,玉及金枪至今疑,袖携五色如椽笔,来补秦王无字碑”,明代张铨所作,他显然赞成“秦始皇”说另一种,说是汉武帝所立。

这位张铨15771621是明朝很有骨气的一介文官,誓不降清,最后绝食而亡。(张铨诗碑)


玉皇顶与玉皇庙(7)(泰山玉皇庙玉皇大帝壁画)
位于“玉皇顶”下侧、无字碑南十余米处的“孔登岩”(“孔登岩”)
玉皇顶与玉皇庙(7)(泰山玉皇庙玉皇大帝壁画)
孔子周游列国,足迹无处不至。要问孔子最高登上过哪里,答案应该是泰山极顶的“孔登岩”了——这是资料上说的,并非笔者杜撰。

据介绍,这块石头是管理人员20063月绿化景点时偶然发现的。当时岩石倾倒并埋于土中,人们将其吊起,扶正后重新描红,形成了这一新的景点。从石上的落款“万历壬寅年四月”知道这块“孔登岩”是1602年立下的。据说各类历史文献中对它竟无一字记载——难得的新发现。换句话说,2006年前登泰山的游客们尚无缘观赏到“孔登岩”。

将山顶那些倾倒的石头全都翻翻个,说不定还会有新的发现——又是笔者的瞎想。

 

玉皇顶是泰山主峰之巅,因玉皇庙而得名。(玉皇庙)


玉皇顶与玉皇庙(7)(泰山玉皇庙玉皇大帝壁画) 玉皇顶与玉皇庙(7)(泰山玉皇庙玉皇大帝壁画) 玉皇顶与玉皇庙(7)(泰山玉皇庙玉皇大帝壁画) 玉皇顶与玉皇庙(7)(泰山玉皇庙玉皇大帝壁画)
玉皇顶与玉皇庙(7)(泰山玉皇庙玉皇大帝壁画)
 
玉皇顶与玉皇庙(7)(泰山玉皇庙玉皇大帝壁画)
玉皇殿内祀玉皇大帝像。大殿正在维修,脚手架挡住了不少景观。当时值北京奥运会将临,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纷纷修葺。尤其是北京,前几年,北海的白塔、颐和园的排云殿、故宫的太和殿、天坛的祈年殿等等,都围起来修理、粉刷,可门票一分钱不降,购票时也不予说明。大老远去一趟容易吗?这些景点没了标志性建筑,其失望可想而知。玉皇殿倒没关门,不然游客非骂娘不可。(玉皇殿)


玉皇顶与玉皇庙(7)(泰山玉皇庙玉皇大帝壁画)
(玉皇大帝塑像)
玉皇顶与玉皇庙(7)(泰山玉皇庙玉皇大帝壁画)
玉皇庙院落中的石栏上挂满了红彩带和连心锁(“未了轩”前、“碧霞祠”内,以及泰山上下的许多建筑内都不少),恋人们到这里“永结同心”。很多人从此携手终生,白头到老。但玉皇大帝能否见证所有信誓旦旦的恋人在挂上连心锁后都能“永结同心”?

题外话:这种红彩带和连心锁,不知是何人的创意?许多旅游点都增添了这一节目,杭州淳安千岛湖内还专设了座“锁岛”。不管结果如何,眼前的好处是给制锁厂和关联企业增加了可观的效益,本来可以反复使用的“锁”,到这里成了一次性产品。

玉皇殿东侧院内墙上嵌着一块郭沫若先生的诗碑:“云雾移时合,雷霆指路迷,我来登极顶,果见众山低。”是郭老1961年登泰山赋的诗,短短几句概括地赞美了泰山的雄伟壮丽 郭沫若先生的诗碑)
玉皇顶与玉皇庙(7)(泰山玉皇庙玉皇大帝壁画)  

“天左一柱”碑,嵌在玉皇庙山门内东侧墙上,由四块方石并列刻成。

“天左一柱”碑

玉皇顶与玉皇庙(7)(泰山玉皇庙玉皇大帝壁画)
镶在玉皇殿左侧的古登封台碑刻,告诉大家这样一个信息:这里是历代帝王登封泰山时的设坛祭天处。古登封台
玉皇顶与玉皇庙(7)(泰山玉皇庙玉皇大帝壁画)  
玉皇顶与玉皇庙(7)(泰山玉皇庙玉皇大帝壁画)
玉皇顶与玉皇庙(7)(泰山玉皇庙玉皇大帝壁画) 玉皇顶与玉皇庙(7)(泰山玉皇庙玉皇大帝壁画)玉皇顶与玉皇庙(7)(泰山玉皇庙玉皇大帝壁画)
玉皇顶与玉皇庙(7)(泰山玉皇庙玉皇大帝壁画)
玉皇顶与玉皇庙(7)(泰山玉皇庙玉皇大帝壁画)
玉皇顶与玉皇庙(7)(泰山玉皇庙玉皇大帝壁画)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站在玉皇殿旁远眺,很能感悟到杜甫诗作的意境。
玉皇顶与玉皇庙(7)(泰山玉皇庙玉皇大帝壁画)  
玉皇顶与玉皇庙(7)(泰山玉皇庙玉皇大帝壁画)  
玉皇顶与玉皇庙(7)(泰山玉皇庙玉皇大帝壁画)  
玉皇顶与玉皇庙(7)(泰山玉皇庙玉皇大帝壁画)  
玉皇顶与玉皇庙(7)(泰山玉皇庙玉皇大帝壁画)  
玉皇顶与玉皇庙(7)(泰山玉皇庙玉皇大帝壁画)
自“玉皇顶”附近俯视“孔子庙”和“碧霞祠”,气势何等恢宏,说它犹如“天上宫阙”,一点不为过。

 

 

======================

泰山玉皇庙玉皇大帝壁画:引经据典成巨制[图]

玉皇顶与玉皇庙(7)(泰山玉皇庙玉皇大帝壁画)
玉帝下界巡视图。叶兆信

  泰山,乃五岳之尊,泰山之巅的玉皇庙更是泰岱文化的一个代表。作为这种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庙宇壁画的创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经过专家论证,泰山玉皇庙“玉皇大帝”主题壁画,在2008年由山东省新闻美术家协会主席叶兆信担纲重新创作。在这幅作品以崭新的面目和国内外游客见面的时候,既为泰山之巅增添了一道崭新的人文景观,也向人们展示了创作者的智慧结晶和辛勤劳动。——编者

  功底深厚 备受青睐

  在泰山之巅的玉皇庙供奉的是玉皇大帝,明成化年间该庙重修,殿内祀玉皇大帝铜像,同时绘制有玉皇大帝主题壁画。因年代久远,壁画于1994年重新绘制,但由于多种原因,壁画的构思、题材、人物造型并不尽如人意。十几年来,众多泰山文化研究专家一直主张重绘壁画。

  2008 年年初,这一工作提上了日程,首先要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一位优秀画家,他不但要有过硬的中国传统人物绘画功底,还必须有相应的庙宇壁画创作经验。经过多方研究,专家们认为,曾成功在肥城“玉都观”绘制壁画的叶兆信是最合适的人选。

  叶兆信从事新闻美术工作多年,现为山东省新闻美术家协会主席,擅长线描人物画。著名老画家许麟庐先生认为:其白描人物功底深厚,当代中青年画手未之有也。著名学者冯其庸先生曾为之撰文,“以极精极细之心,极静极稳之情,极坚极毅之力……写祥龙嘉凤之鳞羽,猛虎斑豹之毫毛,而无一笔之失;如沧海洪波,洞庭银粼,万千涟漪,环环相生,环环相续,而无一环之差,此等笔力,如花开天成,云出无心,直是化工之笔,吾不得不赞叹之,感佩之,念颂之……”

  2008年3月,泰安风景区管委副主任、原泰安博物馆馆长刘慧先生向叶兆信发出了重绘玉皇庙壁画的邀请。
玉皇顶与玉皇庙(7)(泰山玉皇庙玉皇大帝壁画)
“玉帝故事”系列壁画之三。叶兆信
玉皇顶与玉皇庙(7)(泰山玉皇庙玉皇大帝壁画)
“玉帝故事”系列壁画之四。叶兆信

创作严谨 引经据典

  早在 1994 年,叶兆信就曾应邀参与泰山岱庙遥参亭等庙宇壁画的草图绘制,创作经验丰富,但是此次的任务却让他感到压力很大。

  “接到电话后,真是喜忧参半。到泰山极顶绘制壁画,把自己的艺术展现在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面前,这是令人万分激动的,但是,压力也伴随着喜悦接踵而至。泰山为五岳之尊,不仅自然景观雄奇险秀,人文景观更是悠久丰富,我感觉自己对泰山文化了解得太少了。”回想起当时的心情,叶兆信说。

  尽管玉皇大帝的传说故事在历代民间盛传,但要把这些无形的传说转化成艺术形象,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在实地考察后,叶兆信没有急于绘制画稿,而是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资料的搜集、整理上。“我可以说是‘引经据典’:既广泛听取专家们的意见,又认真查阅了《历代神仙通鉴》、《事物纪原》、《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重增搜神记》、《道藏》等文字书籍,创作思路逐渐明晰,我想,壁画既要有故事性,又要有艺术性,整个构图要从全景处着眼,细节上则要突出画中各个人物的神态以及他们之间的呼应。这一创作宗旨得到了专家的认可。”

  2008年6月初,泰山玉皇庙壁画线描稿讨论会上,汤贵仁、刘慧、吕继祥、何树华、姜丰荣、史欣等泰山文化研究专家对画稿进行了研讨,根据专家的建议,画稿中增加了文字说明,并从《永乐宫壁画》、《八十七神仙卷》等经典作品中借鉴了许多。刘慧先生提出,最好和岱庙天贶殿风格接近。于是按照刘先生的意见在第二稿增加“玉帝故事图”。

  画稿确定后,紧接着就开始壁画的绘制。这时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段建华、孟祥翠老师带领田英、王有文、郑家琪、张亚南、杨祥、贺斐、叶德舜等学生,组成一支创作团队。2008年7月10 日,他们到达山顶开始了壁画的绘制。上山时,谁也没有想到泰山极顶的条件那么艰苦。“经费仅够生活开支和绘画材料的购置。饭菜简单、住宿条件简陋大家都毫无怨言,但山上的低温却令大家感到有点吃不消。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常常早晨四五点钟就起床工作,往往是画到晚上 11点才休息。山上一早一晚温度非常低,且空气十分潮湿,好在服务人员为大家准备了羽绒服御寒。”谈起那段创作历程,叶兆信说,四十多天连轴转,对自己的体力确实是个挑战,“但是想到自己正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又不敢有丝毫懈怠。”

  传神达意 顾盼如生

  明末张岱曾言:泰山元气浑厚,绝不以玲珑小巧示人。最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玉皇庙壁画正体现了浑厚、大气的格调。画面色彩以青绿为主,共有大小六块,最重要的是《玉帝故事图》、《玉帝下界巡视图》两幅主题画。其中《玉帝下界巡视图》画面突出了玉帝驾车到下界巡视主题,画面人物有42个,玉帝居中乘龙车,侧有文官躬身,武将手持武器,气宇轩昂,玉女面相丰润,神情怡然自得,人物山川云气布满周围。北墙东部绘文神,文曲星神态虔诚,手握诗书;太白金星,白须银发,躬身施礼;地藏菩萨头戴花冠,端庄凝重,宁静的画面同时又富有强烈的动感。北墙西部为武神,画面所绘托塔天王须发横飞,怒目传神;巨灵神身着铠甲,飘带飞扬,脚踩祥云,立于当空,灵活自然。

  “神话传说在流传过程中逐渐被社会化和人格化,因此,壁画上画的是神,亦是人。”叶兆信说。

  专家们看完泰山顶玉皇庙壁画后评价:人物灵活自然,线条均匀流畅,笔法刚劲有力,衣纹、飘带自如。画面整体色调与山西岩山金代壁画、永乐宫元代壁画接近,为泰山顶玉皇庙增添了一道丰富的人文景观。(霍晓蕙)

玉皇顶与玉皇庙(7)(泰山玉皇庙玉皇大帝壁画)
叶兆信在绘制“玉帝下界巡视图”。
玉皇顶与玉皇庙(7)(泰山玉皇庙玉皇大帝壁画)

叶兆信在绘制壁画《竹排飞·两岸秋色》时留影。

叶兆信简介

    1959年生于山东夏津,现为大众报业集团业务总监,高级编辑(国家一级美术师),第八、九届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省新闻美术家协会主席,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汉画学会会员;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兼职教授、济南大学客座教授、南京博物院特聘研究员。

    编著有《新闻漫画选集》、《寓意图案》、《中国历代器物图案集成》(上、下卷)、《中国佛教图集》(与潘鲁生合作)、《中国诸神图集》、《中国传统艺术、民间诸神》,《中国传统艺术、佛教图案》(与潘鲁生合作)。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世界与中国》、《中华文化画报》等报刊发表线描各类作品一百多件。其中,《中国青年报》以整版篇幅刊登了由著名学者冯其庸撰写的《看叶兆信的线描画》,其线描作品得到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主持完成了1998年肥城玉都观壁画《佛众传法祥云出》、2000年山东新闻大厦漆器金箔壁画《兰亭修契图》、2008年完成济宁圣都会展中心壁画《竹排飞·两岸秋色》。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