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泰山)东岳庙会简介

标签:
中国泰山东岳庙会旅游 |
分类: 泰山文化传说故事 |
中国泰山东岳庙会:
东岳大帝的诞辰日为三月二十八日,自宋朝始,每年此时立泰山庙会,以祭东岳大帝。地点在东岳庙即岱庙。除祭祀活动外,增加了经济活动,服务于八方朝拜者。东岳庙会兴于宋,鼎盛于明清,是融宗教文化与商业贸易为一体的综合性民俗节庆活动。
----------------
泰山庙会:泰山是中国的历史名山,上千年来,人们始终将它作为一种精神的象征和寄托,以致影响着人们的社会活动,作为泰山化身的东岳大帝、碧霞元君,成为人们崇拜的神祇,泰山庙会就是我国民间由庆贺东岳大帝和碧霞元君的诞辰而产生的融宗教文化,商业贸易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泰山庙会滥觞于唐,定制于宋,鼎盛于明清,衰落于民国,再兴于今日。由最初的宗教性祭祀活动,愉悦神灵;发展到今天和集市交易融为一体,成为人们敬祀神灵、交流感情和贸易往来的综合性社会活动。完成了泰山崇拜从帝王封禅到民间庙会的转变这一过程,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宗教文化景观,并且成为泰山周围特有的地方民俗现象。
一、信仰主体的形成
观日出刻有祭祀符号的陶尊
--------------------
二、东岳庙会的形成与兴盛
随着泰山信仰的逐步扩展、渗透,群众参与的祭祀活动逐渐增加。时值宋代,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社会意识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泰山祭祀的专权观念开始动摇,孕育已久的以平民为主体的广泛而自觉的祭祀活动,终于出现在庙会中。宋代开始,东岳庙会成为庆祝泰山神生日的专题活动,形成惯例得以延续。明代又增加了奉祀泰山老奶奶——碧霞元君的内容,从而进入了泰山庙会的鼎盛时期。
----------
三、香会活动种种
随着东岳大帝和碧霞元君影响的扩大,前来朝拜进香的人越来越多,这些人被称为“香客”。香客来泰山进香,或许愿或还愿都是自发的。当相同信仰的人多了,为了一个目的成群结队的活动时,相应的组织是必要的,于是群众性的民间组织--香社便产生了。“香社”又称“香会”,主事人被称为“会首”,“社首”或“香首”“香主”。香社的出现是庙会向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无论是有组织的也好,还是无组织的也好,一年一度的泰山庙会,在泰山上下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
红门香客店(清末)碧霞元君下庙--灵应宫(20世纪50年代)
香客祈福泰山丛书红门宫
四、庙会的延续与发展
庙会,原本是宗教信仰的基础上衍化出来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具有强烈宗教信仰的氛围下,伴有形式不同的娱乐竞技项目及规模不等的商贸活动,娱乐与贸易成为庙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人们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嫁接”,本着“庙会搭台.经贸唱戏”的思想,进行经济交流和文化宣传,又赋予了千年庙会新的内容,新的生机。
泰山老奶奶诞辰
20世纪90年代的庙会
---------
泰山东岳庙会将于09年4月10日,即农历三月十五日,也就是传说中碧霞元君诞辰日隆重举行。庙会突出“登泰山、保平安” 主题,泰山文化特色浓厚,活动异彩纷呈。
泰山东岳庙会是由庆贺东岳大帝和碧霞元君的诞辰,而衍生出的融宗教文化、群众娱乐、商业贸易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泰山东岳庙会滥觞于唐,定制于宋,鼎盛于明清。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广泛的影响,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009年泰山东岳庙会将于4月10日(农历三月十五日碧霞元君圣诞)至4月14日在登泰山的起始地点--岱庙举行,期间将组织的10大活动包括:2009年泰山东岳庙会启会仪式,包括儒、释、道献辞、泰山吉祥物“泰山四喜童子”纪念币系列产品发布、颁赠碧霞元君福印、现场表演等活动;泰山神出巡展演活动;2009年泰山东岳庙会暨国际论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包括曲艺表演、民间手工艺表演、民间小吃等活动;岱庙、碧霞祠、王母池千年祈福道场;泰山普照寺迎奉佛舍利祈福法会;中央电视台二套“鉴宝栏目”----泰山东岳庙会特别节目;2009年泰山东岳庙会暨泰山国宝精品展;传统民间游艺竞技活动;2009年泰山东岳庙会暨白阳坊村开村仪式。
-------------
-----------
-----------
--------------------
泰山文化-泰山东岳庙会
●吕继祥 东岳庙会遍及全国,而泰山是其发源地,它滥觞于唐,定制于宋,鼎盛于明清,衰落于民国,再兴于今日,2008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道教的兴盛与泰山东岳庙会的缘起 据学者考证,古昆仑山即泰山,其境不凡,有“天庭”之誉,古籍文献记载:“其光熊熊,其气魂魄”,“出五色云气,五色流水”,为珍奇异物所生之地,是太帝所居之所。道家之人对泰山情有所钟。道与仙有缘,仙与山有关。《说文》云:“仙,人在山上貌,从人从山”。《释名》曰:“老而不死曰仙。仙,迁也,迁入山也,故制字人傍山也。”要想得道成仙,就必须入山修炼。战国时期,方士黄伯阳隐居于泰山之鹿叮岩洞修炼,后人称之为“黄伯阳洞”;秦始皇东封泰山时,曾打算访仙人羡门高的踪迹,又传说秦始皇求见修炼于泰山东南仙人山的安期生,“与语三日而去”;汉武帝对李少君提出的“修炼、封禅、长生”三者融为一体的建议极感兴趣,一生8次登封泰山。道教有“五岳真形之图”,而东岳真形列其首,传为东方朔所作的《五岳真形图序》谓:“东岳泰山领群仙五千九百人”。魏晋时期的曹植,多次登临泰山,留下了不少求仙问道的诗篇:“仙人揽六箸,对博泰山隅”。“驱风游五海,东过王母庐。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仙人篇》)。“晨游泰山,云雾窈窕”。“西登玉堂,金楼复道。授我仙药,神皇所造。教我服食,还精补脑。”(《飞龙篇》)。 李唐王朝的最高统治者认道家的创始人李耳(老子)为自家祖宗,崇信道教,唐高祖李渊正式宣布道列儒、释之前;唐高宗李治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并在泰山脚下的岱岳观内创建老君堂以祀老子。岱岳观原址在今王母池道观西侧,唐朝的最高统治者多次遣道士致祭,原勒于岱岳观(今存于岱庙内)的唐《双束碑》有唐代刻辞24则,记录了唐高宗、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代宗、唐德宗及则天武后六帝一后前后143年间遣道士至泰山岱岳观建醮造像的史实。其一曰:唐高宗显庆六年(661年)二月二十二日,“敕使东岳先生郭行真,弟子陈兰茂、杜知古、马知止,奉为皇帝皇后七日行道,造素像一驱,二真人夹侍”。再者,为唐睿宗手敕的刻辞文字,讲得是睿宗皇帝遣道士杨太希到泰山烧香事。辞曰:“景云二年(771年)六月,皇帝敬凭太清观道士杨太希,于名山斫烧香供养。惟灵蕴秘凝真,含幽综妙,类高旻之亭育,同厚载之陶钧。蓄泄烟云,蔽亏日月,五芝标秀,八桂留芳,翠岭万寻,青溪千仞。虮裳戾止,恒为碧霞之庭;鹤驾来游,即是玉京之域。百祥覃于远迩,五福被于黎元,往帝所以驰心,前王由其载想。朕恭膺宝位,嗣守昌图,恐百姓之不安,广八方之未泰。式陈香荐,用表深忠,实冀明灵,降兹休祉。所愿从兹以后,浃宇常安。朕躬男女六姻,永保如山之寿;国朝官僚万姓,长符击壤之欢;鸟鱼随性于飞沉,夷狄归心于边徼。实希灵鉴,用副翘诚,今因炼师遣此不悉。”最高统治者的推动,有唐一代,岱岳观斋醮活动不断,善男信女云集,由此逐渐形成了泰山东岳庙会。 二、庆贺东岳大帝的诞辰与泰山东岳庙会的定制 唐宋时期,是泰山神东岳大帝最为显赫的时期。有唐一代,先后封为“天中王”、“天齐君”、“天齐王”。宋真宗王朝,先加号为“仁圣天齐王”,后加封为“天齐仁圣帝”。东岳大帝不仅是神界之神,而且还成了人间帝王,有夫人曰淑明后,有子曰三郎、四郎、七郎。宋真宗封禅泰山时,敕建“天贶殿”,绘《泰山神启跸廻銮图》于殿内,定东岳大帝的生日为三月二十八日,并决定年年庆贺,因而也就形成了泰山东岳庙会的定制,庙会的地点也由唐代时的岱岳观一带改为东岳庙(主祀东岳大帝)了。 东岳庙或谓泰山庙,即岱庙是也。“秦既作畤”、“汉亦起宫”,至唐宋时期已具相当规模,据《大宋宣和重修泰岱庙碑》记载:“增至宫宇,缭墙外围,罘罳分翼,岿然如御都紫极,望之者知为神灵之宅。凡殿、寝、堂、阁、门、亭、库、馆、楼、观、廊、房,合八百一十有楹”。以宋代为背景的《水浒传》对岱庙及东岳大帝也有着大段精彩的描写:“庙居岱岳,山镇乾坤,为山岳之至尊,乃万神之领袖。……楼台森耸,疑是金乌展翅飞来;殿角棱层,定觉玉免腾身走到。雕梁画栋,碧瓦朱瞻。凤扉亮而映黄纱,龟背绣帘垂锦带。遥观圣像,九旒冕舜目尧眉;近睹神颜,衮龙袍汤背禹肩。……御香不断,天神飞马报丹书;祭祀依时,老幼望风祈获福。嘉宁殿,祥云杳霭;正阳门,瑞气盘旋。万民朝拜碧霞君,四方归依仁圣帝。”以庆贺东岳大帝诞辰为主要内容的泰山东岳庙会,选址在主祀东岳大帝的东岳庙(岱庙)一带是再妥当不过的了。 宋代的泰山东岳庙会盛况,从《水浒传》中的有关描写中可窥一斑:一是庙会影响甚远。陕西、山西的客官都不顾路途遥远前来赶会。二是香客甚多。“那条路上只看烧香的人往来不绝”;“三更前后,听得一派鼓乐响,乃庙上众香官与圣帝上寿”。三是商业兴隆。“原来庙上好生热闹,不算一百二十行经商买卖,只客店也有一千四五百家,延请天下香客。到菩萨圣节之时,也没有安着人处,许多客店都歇满了”。四是庙会期间打擂等竞技活动引人注目。凤翔府的“彪形大汉”,太原府的擎天柱任原以及梁山英雄好汉等都争先恐后地到泰山东岳庙会打擂。打擂之时,却见“那日烧香的人真乃亚肩叠背,偌大一个东岳庙,一涌便满了。屋脊梁上,都是看的。朝着嘉宁殿,扎缚起山棚,棚上都是金银器皿,锦绣缎匹。门外拴着五头骏马,全副鞍辔。知州禁住烧香的人。” 元、明、清时期乃至民国,虽然东岳大帝的影响比起碧霞元君来有所减弱,但泰山东岳庙会仍把祝贺东岳大帝的诞辰作为主要内容之一。如元曲《刘千病打独角牛》第三折谓:“今日乃三月二十八日,是东岳天齐仁圣大帝圣诞之辰,……端的是人稠物穰社火喧哗”。明人陆容的《菽园杂记》卷七引许彬《重修蒿里山祠记》亦记载:“每年三月二十八日,属东岳帝君诞辰,天下之人不远千百里,各有香帛牲牢来献。”到了清代,仍然是“庙城宏敞,每年祈赛云集,布幕连肆,百剧杂陈,肩摩趾错者数月。旧传三月二十八日为东岳诞辰,是日尤甚”(《岱览》)。 三、庆贺碧霞元君的圣诞与泰山东岳庙会的鼎盛 进入明代,泰山东岳庙会除庆贺东岳大帝的诞辰外,又增加了庆贺碧霞元君的诞辰活动。碧霞元君入主庙会虽然有其巧合的因素——传说碧霞元君的诞辰是四月十八日(泰安民间谓三月十五日),与东岳大帝的诞辰时间三月二十八日相近,在不改变庙会会期时间的前提下,即可把庆贺碧霞元君诞辰的活动纳入进来,但更重要的则是社会原因,因为明清两代碧霞元君的信仰影响极大,且超过了东岳大帝,为了吸引更多的香客,吸引更多的赶会者,抬出碧霞元君来则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自碧霞宫兴,而世之香火东岳者咸奔走元君,近数百里,远即千里,每岁瓣香岳顶,数十万众”(明《东岳碧霞宫碑记》)。“香火自邹、鲁、齐、秦以至晋冀”(《天咫偶闻》)。以致于后来碧霞元君成了北方地区的“女皇”。明清时期,庆贺碧霞元君的诞辰活动极火,据明《帝京景物略》记载:“岁四月十八日,元君诞辰,都士女进香,先期香首鸣金号众,率之如师如长,令如诸父兄。是月一日至十八日,尘风汗气四十里,一道相属也”。千里之外的京城如此,碧霞元君的老家更盛:“四月十八日,泰山顶上奶奶的圣诞,”“这是哄动二十合属的人烟,天下货物都来赶会,卖的衣服、首饰、玛瑙、珍珠,甚么是没有的”(《醒世姻缘传》)。 民国年间,冯玉祥将军“隐居”泰山时,曾对泰山庙会进行过考察,并作《庙会的市面》社会风俗诗一首,诗曰:“赶庙会,开市场,各种货物来四方。有洋货,有土产,还有大喝小吃馆。这一边,摆面摊,台橙板桌都齐全。爹揉面,娘烧炉,生意买卖儿照顾。那一边,更热闹,汉子张口大声叫。酸梅汤,荷兰水,价格便宜味鲜美,有老少,有男女,杂乱拥挤来复去。买者少,看者多,腰里没钱没奈何。乡民苦,乡民穷,金钱日日外国送。说缘由,话根底,生产赶早用机器”。显然,冯玉祥将军是借对泰山庙会的描写,痛心民众疾苦,倡导社会革命。这里还值得一提的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著名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高元钧曾在岱庙卖过艺,他在代表性剧目——长篇山东快书《武松传》中,对泰山东岳庙会有着较为真实性的描述:“今年庙会实在强。听我说,有七里路的铁货市,八里路的木材行,九里路的镰刀庄,东北角好几里长的骡马行。当中间支了个刀山架,爬刀山的净是一些大姑娘。竹马旱船来回跑,四台大戏唱二黄。四台大戏对着唱,一台更比一台强。东北角哞啦哞啦‘玩老虎’!西北角下‘猴儿骑羊’!会上的热闹玩艺儿数不尽,你再听买卖有多强:大买卖有珠宝店、人参店,兑金店里带钱庄。有呢绒庄、绸缎庄,金货店里更排场。有铜店、锡店、铁货店,那一些买卖带发行。”泰城解放以后,庙会一度被不定期的物资交流会所取代。“文革”结束,大地复苏,山门洞开,泰安市较早的被列入对外开发城市,泰山成为中外旅游热点。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泰安有关方面,在对传统的泰山东岳庙会进行一番“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改造后,于1986年予以恢复,且影响越来越大。 庙会庙会,因庙而会。庙会作为一种集宗教活动、文化娱乐及商贸交易于一体的综合性群众集会活动,在中国文化的发展史上,尤其在中国民间文化领域内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庙会是由信仰的力量而产生,从而借助信众的积极参与而发展。同时,在庙会信仰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又派生出庙会的附着性特征,这就是活跃在庙会上的文化娱乐和商贸交易等内容。千百年来,泰山东岳庙会以其比较完整的形态走到现在,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被保护、传承与利用,幸哉!善哉!□ (作者系泰山景区管委会副主任、研究员) |
-----------------------------------------
泰山两项文化遗产入选“国保”
记者从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获悉,日前,国家文化部公示了第三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和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名单,泰山管委会申报的泰安市博物馆(岱庙)“古籍保护”和《泰山传说》榜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