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云步桥的飞瀑(云步桥的传说)

标签:
泰山云步桥旅游云步桥的传说 |
分类: 泰山幽区【红门路】 |
斩云剑的来历
从中天门北行, 在“快活三里”的路西,有一上尖下扁、 形若利剑的石块冲天而立, 上刻“斩云剑”三个苍劲的有力的大字,传说它能斩云播雨,故而得名。
这把利剑既不是山神开仙的赐与,也不是能工巧匠的杰作。 斩云剑这个石块及其周围的岩石则一种条带状角闪斜长片麻岩,呈绿灰色,主要由斜长石、 石英及角闪石等矿物所组成,片麻理构造比较发育, 长石石英质的灰白色小条带沿片麻理分布。由于片麻理发育,容易被风化剥蚀, 加上岩石发育两组不同方向的垂直节理, 在长期风化剥蚀过程中, 形成了一种板状岩块,尔后又受球状风化的影响,失去了原来的棱角, 逐渐形成这个类似剑状的奇石。
斩云剑四周的角闪斜长片麻岩。其片麻理走向为北西320°, 倾角近于直立,而斩云剑的角闪斜长片麻岩的片麻理走向为270°或90°,呈的东西方向,倾角也近于直立, 两者片麻理走向有一个50°夹角,产状相差很大, 这说明斩云剑的这个岩块曾经发生过倾倒, 后来才被人们重新扶立在这里, 其上记载的“民国十六年重立”,也证明了这一点。因此今日所见到的斩云剑这块奇石, 并不是角闪斜长片麻岩的原生露头。
至于斩云剑的斩云播雨的传说,虽有其神化和夸大之处, 但细究起来其中也包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 斩云剑周围的地形,是一个凹狭的地带,北高南缓,上为陡坡,下幽谷, 斩云剑正位于谷口, 每当阴天其下面幽谷聚集的云雾,沿谷底向上飞涌,到达斩云剑的谷口处, 正和山上下来的冷空气相遇,随后凝聚成细雨, 此时就会出现云雾消失细雨淅沥的景象。 从而可知,此处的云雨变幻,不是斩云剑的神功, 而是该处的特殊地貌环境以及气象变化而引起的一种云雨变幻的自然现象。前人把这块奇石摆放得如此恰到好处,并赐与其传奇式美名,可谓是泰山的一绝。
-----------------------------------------------------------
[云步桥]原来在快活三里北头有木桥,叫“雪花桥”。1937年改建为石桥,因谷深林茂,常有云雾萦绕,杨承训在桥头西崖上大书“云步桥”。桥北大壑忽临断崖,壁立如削,这就是泰山三大断裂之一的云步桥断层。悬崖上石坪宽广,因传宋真宗曾在此搭帐驻跸,所以被称为“御帐坪”。如今柱窝仍历历在目。谷内诸水从云间奔流而来,飞瀑下泻,溅沫迸珠,生云化雾,蔚为壮观,因而命名为“飞瀑岩”、“天河”或“护驾泉”。崖壁上到处是大字题刻:红桥飞瀑、霖雨苍生、河山元脉、太古清音等。明代陈凤梧赋诗:“百丈崖高锁云烟,半空垂下玉龙涎。天晴六月常飞雨,风静三更自奏弦。苍水佩悬云片片,珠帘洞织月娟娟。晚山倒着肩舆下,回看斜阳景更艳。”
桥头东有方形石亭,西侧额“酌泉亭”,北侧额“观瀑亭”。亭柱遍刻联语,西侧内联为清宣统元年即公元1909年,刘光照撰书:“跋险惊心,到此浮云成梦幻;登高极目,从兹俗虑自销沉。”外联为同年刘振声撰书:“风尘奔走,历尽艰辛思跪乳;因果研究,积成功德敢朝山。”亭内侧有清光绪三十三年即公元1907年,刘光启题:“曲经通幽处,连山到海隅。”西侧有光绪三十年即公元1904年,段友兰书:“断崖瀑落晴天雨,一线路入青冥端。”北侧有1920年种蔗老圃题:“且依门槛观飞瀑,再渡云桥坊爵松。”
在石桥的周围有:月色泉声、云步跻天、绝岩飞流、耸壑昂霄、快活天、气象岩岩等题刻50多处,真、草、隶、篆、行书、飞白应有尽有,琳琅满目,真是名副其实的天然书法展览。
自桥头西沿石阶而上是三蹬崖,因为陡险难攀,俗称“三瞪眼”。崖之上有“排闼送青”、“栏环翠秀”等题刻。“排闼送青”语出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诗》。在上面的平地上有巨石如屋,柯绍皋题“飞来石”。明万历三十一年即公元1603年的盛夏,遇到暴风雨,巨石从山巅滚落至此。
在御帐坪东北的山坡上,有巨石叠罗,如老翁拱立,这就是著名的接驾石。传说宋真宗封泰山时有灵石接驾。
云步桥的传说 --
走完快活三里,迎面是一座别致的小桥墩,名叫云步桥,全由青色的花冈岩砌成。此桥凌于绝壁之前,蔽于群松之下;瀑布挂前,云涌在后,松声云气,似虎啸山润,湍流石隙,如龙吟大海。
云步桥,原名云木桥。相传,碧霞元君与兄长争坐泰山,兄妹二人互不相让,于是商定谁先爬上山顶,泰山就是谁的。登山日期定为三月十五日。
元君自知三寸金莲爬山不是哥哥的对手,就提前走访调查,找到了一条通往山顶的捷径。
登山之日一到,元君便按事先调查好的路线,翻山越岭,过沟爬坡,来到了快活三里。元君走得正起劲,忽见前面一道万丈深渊拦住了去路,只见周围都是悬崖绝壁,就是长翅膀也飞不过去,这下可把元君给难住了。元君急得火烧火燎,眼噙着泪水。元君正在犯愁,就听“咔嚓”一声,一棵几搂粗的松树从山上滚来,不偏不斜,正如横旦山润,成为一座小桥。元君绝处逢生,转悲为喜,不禁叹道:“天助我也!”说着就要举步上桥,可是,独木桥难行,元君又是小脚,再说桥下一眼望不到底,看一眼都令人头晕目眩,元君只好又把脚缩了回来。
元君这时寒心绝望了。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荒无一人,远处尚有鬼哭狼嚎,不禁叹道:“天啊!你为何这样捉弄我?”元君泪流不止,忽见一片白云,从山顶飘然而下,浮在桥底铺平了山润,再也见不到无底的深渊了。于是,元君稳稳当当过了桥,捷足先登,坐了泰山。
元君的兄长按着归定的路线往上爬,围着泰山转来转去,转到晌午才爬上山顶,那时,元君早在山顶等候多时了。他枉费了一顿辛苦,也没捞着坐泰山。
事后,人们便把三月十五日元君登山的这一天,作为她的生日,每年都有许多人给她进香祝寿。那座松树架起的小桥,人们给它取名为“云木桥”。以后几经修复,改成了石桥,名字也改成了更富有诗意的“云步桥。”
-------------------------------------------------------
-----------------
============================
云步桥飞瀑的形成
云步桥在快活三里的北首。 该桥为一横跨中溪山涧的石桥, 1937年创建, 其上刻有书法家杨承训题书的“云步桥”三个大字。 此处四周嶂峦迭翠,山势险要,苍松翠柏, 浓荫布地,加以溪流淙淙,清音悦耳, 风景十分诱人。因常有云雾弥漫和萦绕,人行桥上如在天际,故而得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