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岱庙游览【6】天贶殿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

(2008-11-12 20:31:09)
标签:

岱庙内的天贶殿

旅游

阁老池

扶桑石

分类: 岱庙石刻园{专辑}

岱庙的中轴线是:正阳门-配天门-仁安门-天贶殿-后花园-厚载门(北门)

岱庙游览【6】天贶殿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岱庙游览【6】天贶殿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

-------------------

天贶殿位于仁安门北,是岱庙主体建筑,建于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大殿建于长方形石台之上,三面雕栏围护,长48.7米,宽19.73米,高22.3米。重檐歇山,彩绘斗拱,画瓦盖顶,檐下8根大红明柱,规模宏大,辉煌壮丽,与北京的故宫,曲阜的大成殿,合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宫殿”。殿内祀泰山神,面容肃穆,气氛庄严。像高4.4米,头顶冕旒,身着衮袍,手持圭板,俨然帝君。龛上悬清康熙皇帝题“配天作镇”匾,门内上悬乾隆皇帝题“大德曰生”匾。像前陈列明、清铜五供各一套及铜鼎、铜釜、卤簿等。
大殿东次间有明代铜铸“照妖镜”一架,原在遥参亭,1936年移此。殿内东、西、北墙壁上绘有巨幅壁画,名《泰山神启跸回銮图》,长62米,高3.3米,描绘泰山之神出巡的盛况。东半部是出巡,西半部是回銮。整个画面计675人,加以祥兽坐骑、山石林木、宫殿桥涵,疏密相间,繁而不杂,是中国道教壁画杰作之一。大殿重台宽广,雕栏环抱。中置明代铁铸大香炉和宋代两大铁桶;两侧有御碑亭,内立乾隆皇帝谒岱庙诗碑。
殿两侧原有环廊百间,与仁安门两侧的东西神门连接,内绘十殿阎罗、七十二司。东廊中间有鼓楼,西廊中间有钟楼,均毁于清末。1982年后,陆续重建环廊与钟楼。今东廊内陈列历代碑刻,自北而南有《仿秦刻石二十九字碑》、《汉衡方碑》、《汉张迁碑》、《晋孙夫人碑》、《魏齐隋唐造像记刻石》、《大唐齐州神宝寺之碣》、《唐鸳鸯碑》、《唐经幢》、《宋升元观敕牒碑》、《金泺庄创佛堂之记》、《金重修天封寺碑》、《五岳真形图碑》、《登岱八首》、《太极图》、《谷山寺敕牒碑》、《颂岱诗》、《乾隆御制诗》、《望岳诗》、《筑桥碑记》等名碑19块。西廊内陈列汉画像石48块。
 殿前院,古柏蔽荫,碑碣林立:东有《宋封祀坛颂碑》、《金重修东岳庙碑》、清乾隆皇帝御制《重修岱庙碑记》;西有《大宋天贶殿碑铭》、明太祖御制《封东岳泰山之神碑》;中立《大观圣作之碑》、清康熙年间《重修岱庙记》等。

天贶殿内的《泰山神启跸回銮图》:岱庙壁画的内容及它的价值——俞建华著

 


岱庙游览【6】天贶殿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
岱庙游览【6】天贶殿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
岱庙游览【6】天贶殿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
岱庙游览【6】天贶殿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  

岱庙游览【6】天贶殿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

岱庙游览【6】天贶殿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岱庙游览【6】天贶殿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

--------------------

皇帝赐修天贶殿:

天贶殿踞岱庙正中,是借调的主体建筑,它重彩描绘,古朴典雅,重檐叠角,若苍鹰展翅欲飞,清风徐来,风铃响动,使四周显得格外清幽,令人心旷神怡。这富丽唐皇的天贶殿,无论就规模还是形式,都与北京的金銮殿相差无几,据说它们之间,还有万缕千丝的联系呢!
相传,很久以前这里仅仅是个小山神庙,周围是断壁残垣,而且年久失修,透风漏气,不避风雨,每逢雨天,外边大下,里边小下,外边不下,里边还滴嗒,庙里的道士为此十分着急,官府又不给拨钱,他就下决心自己攒钱修庙。一晃一年过去了,道士把香客扔的钱和化缘得来的银子统统收起来,藏在山神的神台底下,一天晚上,等到夜深人静,道士把钱拿出来一查,修庙的钱已经够了,道士甭提有多高兴,他的笑声和银元的响声一样清脆,他虔诚地跪在神像前说“山神爷,我给你老人家修庙的钱够了,过不了多久,你就甭担心风吹雨淋,跟我活受罪了。”
没想到,道士的举动被一个前来投宿的小偷看见了。等道士睡下以后,小偷把神台底下的钱一文不剩地全偷走了。第二天,道士发现后,像丢了命一样急得直哭,抬头一看,山神爷还依旧笑眯眯地坐在那里,就埋怨道:“山神爷呀山神爷,我都快急死了,你还笑!我省吃俭用一年有余,好不容易攒了这些钱,你自己都看不住家,这庙还怎么修啊!晚上,道士哪里还有心思吃饭,他躺在床上,迷迷糊糊地就睡着了,朦胧中,只见山神笑着向他走来,说:“别着急,庙自然要修,还不用我们自己动手。现在京城是皇姑得了重病,请了各地的名医都没治好,我有三名香灰,你拿去给她诊治,到那里庙处然就有了。”说完,从袖中掏出三包香灰,于是他便收拾进了京。

一到京城,只见城门前许多人都在围着看告示,一打听,是皇帝的女儿生了人面疮,说是谁能治好,要什么给什么。道士这可高兴了,他伸手就把告示撕下,大摇大摆地进了皇宫。到了后宫,道士一看皇姑的病,和山神说的不差分毫,龇牙咧嘴的怪吓人,可是他想到治好疮就能修庙,也就什么不在乎了。等他把香灰敷上,就听那疮还吱吱地叫着讨饶。就这样,道士连上了三天,那疮第一天就合上口,第二天结了痂,第三天就完全好了,而且一点疤也没落。皇上得知女儿的病治好了,非常高兴,就把道士召进金銮殿,赐给他许多金银财宝,绫罗绸缎,可是道士一概都不要,皇帝很纳闷,也上还有见了财宝不动心的人,忙问:“你想要什么?”道士就把他攒钱修庙的事如实地告诉了皇帝,只要求皇帝修座小庙。修座小庙还不是小事一桩,皇帝便一口答应了,问道士要修个什么样的。道士是个大门不出二门不到的人,哪里见过世面,他向四周环视了一下说“我看你这屋不孬,就修个这样的吧。”一个贫道穷僧,怎能和皇帝住一样的金銮殿呢?可是皇帝已有言先,要什么给什么,怎能失信于民?就很不情愿地说,好吧,就修个这样的,可要比我的金銮殿矮三砖才成。矮三砖就矮三砖,道士没说的,连忙向皇帝叩头谢恩。所以现在的天贶殿和北京的金銮殿一样,只不矮三砖而已。

==========================================

岱庙游览【6】天贶殿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岱庙游览【6】天贶殿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

------------------

阁老池 据说是帝王祭祀泰山神时阁老们休息的地方。皇帝大典之时,这里是大臣及地方官员肃立之处,

故称为“阁老池”。池内外有九块奇异怪石,俗称“太湖玲珑石”,是金大安元年(1209年)奉符县令吴侃和其母王氏所献。在阁老池边上有一棵已经枯死80年的柏树,叫“宁死不屈”,树形奇特,肋骨嶙峋扭结上耸,枯树顶部几段干枝如刀如匕、苍劲有力、气势轩昂,好一个宁死不屈!

岱庙游览【6】天贶殿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岱庙游览【6】天贶殿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
 

-------------- 

每个地方总会有些美好的寓意,岱庙在厚重的历史背面,也有其孩子似可爱的地方。
扶桑石 阁老池北依次有小露台、大露台。小露台为15.5米见方的石台,正中立有一通有趣的怪石,约一人高,名曰“扶桑石”或称“介石”,俗叫“迷魂石”。
迷糊石,看它中间被人们摸的光亮,里面也有我功劳,每次来到这里总要摸一摸的。摸着迷糊石,闭着眼睛,正转三圈,反转三圈,从石头这里出发,去摸不远处的柏树,摸到柏树中间的框框里,便是有好福气的人!记住,从摸上迷糊石,直到摸到树,一定要闭着眼睛的,睁眼就不灵了。看到那远处的柏树了吗?铁栏上只开了一点点的洞,正好摸在柏树的树洞中,像极了电影里那些个能够对它说出秘密的树洞……那个强壮的、骠悍的却依然柔情的女子——飘,替所有的朋友摸了摸那有福气的树洞,不知道远方的你,收到祝福没有?

-------------------

岱庙游览【6】天贶殿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岱庙游览【6】天贶殿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岱庙游览【6】天贶殿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     

岱庙游览【6】天贶殿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岱庙游览【6】天贶殿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岱庙游览【6】天贶殿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                                                       

天贶殿  天贶殿是岱庙的主体建筑,是泰山神东岳大帝的宫殿。位于岱庙中轴线的中后部,始建于北宋,元称仁安殿,明称峻极殿,民国始称今名,缘自宋真宗假造“天书”之事。“天贶”即天赐的意思。相传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六月初六有“天书”降于泰山,宋真宗即于次年在泰山兴建天贶殿,以谢上天。整座大殿雕梁彩栋,贴金绘垣,丹墙壁立,峻极雄伟,虽历经数朝,古貌犹存。

大殿面阔9间,进深5间,通高22.3米,为重檐庑殿顶,上覆黄琉璃瓦。重檐之间有竖匾,上书“宋天贶殿”。檐下施以密集的斗栱,红色大檐柱耸立廊前,采用三交六椀菱花隔扇门窗。明间和次间内槽顶设藻井,周围施斗拱,余为方形天花板,上绘金色升龙。殿正中祀泰山神,像高4.4米,头顶冕旒,身着衮袍,手持圭板,俨然帝君,龛上悬清康熙皇帝题“配天作镇”匾,与此相对的明间大门内上悬乾隆皇帝题“大德曰生”匾。像前陈列清代铜五供一套及铜缶、铜釜等。在殿内的东、北、西三面墙壁上绘有巨幅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美学价值,壁画高3.3米,长62米,描绘了泰山神出巡回銮的盛况。而这场面也正是宋真宗当年封禅泰山的真实写照,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大殿殿前露台高筑,汉白玉雕栏环绕,云形望柱齐列,玉阶曲回,气象庄严,中置明代铁铸大香炉和宋代两大铁桶;两侧有御碑亭,内立乾隆皇帝谒岱庙诗碑。露台南侧台上一石卓然中立,名扶桑石,俗称迷糊石。天贶殿周围施以环廊,形成一个大院落,把一座重檐庑殿顶的大建筑紧紧地怀抱着,更激起了人们对天贶殿的崇仰。这富丽唐皇的天贶殿,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曲阜孔庙大成殿并称“中国古代三大宫殿”。
 
天贶殿为宋代修建。元称仁安殿,明称峻极殿,民国改称至今,缘于宋真宗假造“天书”之事。殿主祀泰山神东岳大帝。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八根红色大檐柱耸立廊前,重檐九脊,黄瓦飞甍,金碧辉煌。殿内东、西及北墙壁上,有著名的道教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壁画高3.3米,长62米,传为宋代所作。壁画描绘了泰山神东岳大帝出巡回銮的盛况。画面有人物691人,车水马龙,千姿百态;山水树木,殿阁桥梁,点缀其间。造型生动形象,构图宏伟合理,堪称艺术珍品。殿前露台高筑,汉白玉雕栏环绕,云形望柱齐列,玉阶曲回。中间置放着明代铁铸大香炉和宋代两个大铁桶,两侧御碑亭立有乾隆谒岱庙诗碑。东环廊现陈列历代名碑刻19块,北侧有封禅蜡像馆,内有宋神宗等19尊蜡像,逼真生动。西环廊陈列汉画像石48块。 天贶殿是岱庙中的主体建筑,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曲阜孔庙大成殿并列为中国古代三大宫殿式建筑。
-------------------- 
岱庙游览【6】天贶殿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岱庙游览【6】天贶殿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岱庙游览【6】天贶殿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岱庙游览【6】天贶殿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
岱庙游览【6】天贶殿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
岱庙游览【6】天贶殿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岱庙游览【6】天贶殿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
岱庙游览【6】天贶殿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
岱庙游览【6】天贶殿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岱庙游览【6】天贶殿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
-------------
岱庙游览【6】天贶殿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岱庙游览【6】天贶殿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岱庙游览【6】天贶殿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岱庙游览【6】天贶殿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岱庙游览【6】天贶殿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

泰山传说  岱庙天贶殿前的弧忠柏 -
岱庙天贶殿前的露台下,甬道正中有一棵不算高大的柏树,其向南的一侧有一疤痕,据说,围着前面的扶桑石正转三圈,反转三圈,然后再往北去摸此柏树的疤缝,如果能摸准,则是吉祥之兆,向泰山神求子则得子,祈福则得福,想发财的则可发大财。但是游人多不能摸准。此柏虽然其貌不扬,看上去也不算古老,但它却有一个十分感人的故事。
传说,自从武则天被高宗皇帝李治召进宫后,逐渐得宠,不久便废掉了王皇后,由武则天取而代之。李治仁厚无能,上朝不能决大事,需由宰相提出建议,然后由他恩准。武则天虽为女流之辈,却精通文史,御人有术,她当了皇后以后,逐渐代皇帝批示奏折,临朝参政。

太子显逐渐长成以后,对母亲干预朝政甚为不满,屡有不同政见,由此触怒了武则天而召至杀身之祸。追随太子显的大臣安金藏(亦称石钟),亦早已对武后参政十分反感,见太子被害,为了表示对太子的忠心,他拔剑剖腹而自杀,以示对武皇后的不满。
安金藏死后,其魂魄来到东岳泰山,面见泰山神,状告武则天任用酷吏,滥杀无辜,连自己亲生儿子也不放过,要求山神惩治其罪。泰山神感其忠心,令其化作一棵柏树,侍立殿前,日夜守护着山神,赐名"孤忠柏"。
如今游人所见树南面的疤痕,即是当年安金藏剖腹的剑痕。

 

泰山传说 岱庙内的天贶殿比北京的金銮殿矮三砖
天贶殿踞岱庙正中,是岱庙的主体建筑。它重彩描绘,古朴典雅,重檐叠角,若苍鹰展翅欲飞;清风徐来,风铃响动,使四周显得格外清幽,令人心旷神怡。这富丽唐煌的天贶殿,无论就规模还是形式,都与北京的金銮殿相差无几,据说它们之间,还有万缕千丝的联系呢!
相传,很久以前,这里仅仅是个小山神庙,周围是断壁残垣,而且年久失修,透风漏气,不避风雨。庙里的道士为此十分着急,官府又不给拨钱,他就下决心自己攒钱修庙。
一晃一年过去了。道士把香客扔的钱和化缘得来的银子统统收起来,藏在山神的神台底下。一天晚上,等到夜深人静,道士把钱拿出来一查,修庙的钱已经够了。他虔诚地跪在神像前说:"山神爷,我给你老人家修庙的钱够了,过不了多久;你就甭担心风吹雨淋,跟我活受罪了。"没想到,道士的举动被一个前来投宿的小偷看见了。等道士睡下以后,小偷把神台底下的钱一文不剩地全偷走了。第二天,道士发现后,像丢了命一样急得直哭。抬头一看,山神爷还依旧笑眯眯地坐在那里,就埋怨道:"山神爷呀山神爷;我都快急死了,你还笑!我省吃俭用一年有余,好不容易攒了这些钱,你自己都看不住家,这庙还怎么修?!"他躺在床上,迷迷糊糊地就睡着了。朦胧中,只见山神笑着向他走来:"别着急,庙自然要修,还不用我们自己动手。现在京城里皇帝的女儿,得了重病,请了各地名医都没治好,我有三包香灰,你拿去给她诊治。到那时,庙自然就有了。"说完,从袖中掏出三包香灰递给道士。道士一睁原来是个梦,可手里确是三包香灰,于是,他便收拾收拾进城。

一到京城,只见城门前许多人都在围着看告示,一打听,是皇上最宠爱的公主生了一种怪病:脸上长满了疮,丑陋之极。皇上下令谁能治好公主的病,将满足这个人的任何心愿。道士这可高兴了,他伸手就把告示撕下,大摇大摆地进了皇宫。到了后宫,道士一看公主的病,和山神说的不差分毫,可是他想到治好疮就能修庙,也就什么都不在乎了。等他把香灰敷上。就这样,道士连上了三天,那疮第一天就合了口,第二天结了痂,第三天就完全好了,而且一点疤也没落。
皇上得知爱女的病治好了,非常高兴,就把道士召进金銮殿,要赐给他许多金银财宝,绫罗绸缎,可是道士一概都不要。皇帝很纳闷,世上还有见了财宝不动心的人,忙问:"你想要什么?"道士就把他攒钱修庙的事如实地告诉了皇帝,只要求皇帝修座小庙。修座小庙还不是小事一桩,皇帝便一口答应了,向道士要修个什么样的。道士哪里见过世面,他向四周环视了一下说:"我看你这屋不错,就修个这样的吧。"一个贫道穷僧,怎能和皇帝住一样的金銮殿呢?可是皇帝已有言在先,要什么给什么,怎能失信于民?就很不情愿地说:"好吧,就修个这样的,可要比我的金銮殿矮三砖才成。"矮三砖就矮三砖,道士没说的,连忙向皇帝叩头谢恩。
所以,现在的天贶殿和北京的金銮殿一样,只不过矮三砖而已。

岱庙天贶殿

天贶(音况,赏赐意)殿,位于仁安门北,是岱庙的主体建筑,建于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为东岳大帝的神宫。

 殿面阔九间,进深四间,面积近970平方米。大殿建于长方形石台之上,三面雕栏围护,长48.7米,宽19.73米,高22.3米。为重檐庑殿式,上覆黄琉璃瓦。重檐之间有竖匾,上书“宋天贶殿”。檐下8根大红明柱,规模宏大,辉煌壮丽,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曲阜的大成殿,合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宫殿”。

    天贶殿内供奉东岳大帝,又称泰山神。其身世众说纷纭,有盘古说、天孙说、黄飞虎说等。(明清后民间多传说此神即黄飞虎)。相传《封神演义》中,姜子牙奉太上元始天尊敕命,封屡树战功的武将黄飞虎为“东岳泰山神”命他总管天地人间的吉凶祸福。

    历代帝王对泰山神尊崇有加,唐代封为“天齐王”,宋代晋为“仁圣天齐王”、“天齐仁圣帝”,元代加封为“天齐大生仁圣帝”,明代又恢复为东岳泰山神。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是东岳泰山神的生日,全国各地的善男信女来此焚香祭拜,以示庆贺。

泰山神作为泰山的化身,是上天与人间沟通的神圣使者,是历代帝王受命于天,治理天下的保护神。根据中国古老的阴阳五行学说,泰山位居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也是万物发祥之地,因此泰山神具有主生、主死的重要职能,并由此延伸出几项具体职能:新旧相代,固国安民;延年益寿,长命成仙;福禄官职,贵贱高下;生死之期,鬼魂之统。

泰山神像高4.4米头顶冕旒,身着衮袍,手持圭板,面容肃穆,气氛庄严,俨然帝君。龛上悬清康熙皇帝题“配天作镇”匾,门内上悬乾隆皇帝题“大德曰生”匾。像前陈列明、清铜五供各一套及铜鼎、铜釜、卤簿等。 大殿东次间有明代铜铸“照妖镜”一架,原在遥参亭,1936年移

 殿内东、西、北墙壁上绘有著名的巨幅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长62米,高3.3米,描绘泰山之神出巡的浩荡壮观的场面。“启”是出发,“跸”是清道静街,亦作停留意,“回銮”是返回之意。东半部是出巡,西半部是回銮。整个画面计675人,画中人马,千姿百态,造型生动逼真。加以祥兽坐骑、山石林木、宫殿桥涵,疏密相间,繁而不杂,是中国道教壁画杰作之一,更是泰山人文景观之一绝。

 殿前重台宽广,雕栏环抱。中置明代铁铸大香炉和宋代两大铁桶;两侧有御碑亭,内立乾隆皇帝谒岱庙诗碑。

殿两侧原有环廊百间,与南面的仁安门两侧的东西神门连接,内绘十殿阎罗、七十二司。东廊中间有鼓楼,西廊中间有钟楼,均毁于清末。1982年后,陆续重建环廊与钟楼。今东廊内陈列历代碑刻,自北而南有《仿秦刻石二十九字碑》、《汉衡方碑》、《汉张迁碑》、《晋孙夫人碑》、《魏齐隋唐造像记刻石》、《大唐齐州神宝寺之碣》、《唐鸳鸯碑》、《唐经幢》、《宋升元观敕牒碑》、《金泺庄创佛堂之记》、《金重修天封寺碑》、《五岳真形图碑》、《登岱八首》、《太极图》、《谷山寺敕牒碑》、《颂岱诗》、《乾隆御制诗》、《望岳诗》、《筑桥碑记》等名碑19块。西廊内陈列汉画像石48块。
殿前院,古柏蔽荫,碑碣林立:东有《宋封祀坛颂碑》、《金重修东岳庙碑》、清乾隆皇帝御制《重修岱庙碑记》;西有《大宋天贶殿碑铭》、明太祖御制《封东岳泰山之神碑》;中立《大观圣作之碑》、清康熙年间《重修岱庙记》等。

------------

天贶殿前的----孤忠柏、扶桑石和阁老池

 天贶殿前的----孤忠柏、扶桑石和阁老池

天贶殿前宽阔的大露台分上下两层,雕栏环抱,站在大露台上,大有豁然开朗之感。殿前的大露台两侧各有一座御碑亭,内立乾隆皇帝拜谒岱庙的诗碑。中间是明万历年间铸造的大香炉。 

露台下古柏相夹的甬道向南延伸,尽头是一个方形石栏小池,俗称“阁老池”。皇帝举行大典参拜泰山神时,群臣就恭候在这里。池内及周围9块姿态怪异的太湖石是金大安元年(公元1209年)泰安县令吴衔与其母王氏所献。每块石头各俱特色,仔细观赏耐人寻味。

天贶殿前的----孤忠柏、扶桑石和阁老池天贶殿前的----孤忠柏、扶桑石和阁老池天贶殿前的----孤忠柏、扶桑石和阁老池

在甬道中间有一玲珑石卓然而立,名为“扶桑石”。扶桑石北面有一株古柏独立阶下,其向南的一侧有一疤痕,名为“孤忠柏”。据说,游客若闭上眼睛,围着扶桑石先正转三圈,然后再反转三圈,最后再往北去摸此柏树的疤缝,如果能摸准,则一定是大吉祥之征兆,此时,游客向泰山神求子则得子,祈福则得福,想发财的则可发大财。但奇怪的是,游人大多不能摸准“孤忠柏”的疤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