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泰山慈恩亭旅游雨中登泰山 |
分类: 泰山幽区【红门路】 |
中华泰山五千年,人文自然,悠悠景观。中外游人皆景仰,万里迢迢,尽来观瞻.山路崎岖道盘桓,美景险远,只要肯攀。自强不息民族魂,厚德载物,中华泰山。
注:孙墨龙“中华泰山”石刻
此题词刻在中天门坊额东北20米处,石刻字面高80厘米,
宽280厘米。字径55厘米。大字
--------------------------------
中天门是泰山登山东、西两路的交汇点。此处为登顶半程,上下必经之地。中天门建于清,为两柱单门式石坊。泰山古时多虎,古人在坊北建庙祀黑虎神,
现庙内塑财神赵公元帅执鞭跨虎,东为仿古茶楼,西南为中溪宾馆,西北为中天门索道站。
中天门东中溪山巅,有台胞陈英杰捐资于1988年建成的慈恩亭。亭高15米,主体以泰山花岗石和水泥构件组成,重檐八角,彩绘斗拱。亭内有重15吨的台湾澎湖产澎湖石。
台胞陈英杰克先生捐资兴建的“慈恩亭”于1988年7月31日在泰山破土动工。慈恩亭位于泰山之阳中溪山的顶峰,北依天柱峰。南面大汶河,西濒扇子崖,东靠摩天岭。是观望海上日出的佳境。慈恩亭为十二立柱的重檐四角式山亭,造型别致,古朴典雅。造价约15万元(人民币)这是台湾同胞在大陆风景区捐资兴建的第一座山亭。陈英杰先生出生于台湾省澎湖县,现任香港宝岛馆和宝岛百货公司大众西药行董事长,他对独尊五岳的巍巍泰山仰慕已久
**********************************
慈恩亭铭碑:
巍巍泰岱,万岳之尊。余于去夏,携子玉亨登临极顶,挺立日观,瞻浩瀚世海,慨大哉中华。
崇仰圣岳,日月同光,于是建亭祈愿。愿普天下父慈子孝,万家欢乐。更望泰宗灵气,广播环宇,
佑我炎黄子孙,世代和平昌盛。并将故乡澎湖海底巨石捞起,奠立亭中,泐碑刻铭,以垂永志。
宝岛宾馆、宝岛百货有限公司董事长、港澳台湾同乡会会长陈英杰敬识。
【说明】
满行10字,字径4厘米,楷书。
中天门峻岭阔谷,楼阁簇拥。东有中溪山突兀俏丽,可观日出,望晚霞;西有凤凰岭蜿蜓伸展,可远眺傲徕雄姿,俯视城廓新貌。伫立坊下,北瞻巍巍岱峰,众山拱立,林茂泉飞,缆车凌空,天然成画。
中天门位于壶天阁北,又名二天门。此处高岭拦壑,土色黄赤,名黄岘岭,为中溪发源地。中天门峻岭阔谷,楼阁簇拥。东有中溪山突兀俏丽,可观日出,望晚霞;西有凤凰岭蜿蜓伸展,可远眺傲徕雄姿,俯视城廓新貌。伫立坊下,北瞻巍巍岱峰,众山拱立,林茂泉飞,缆车凌空,天然成画。
岭巅有中天门石坊,额书“中天门”3字,集经石峪大字而成。坊为全石双柱单门式,方柱两侧施滚墩石,柱上有额枋、额板,施过梁,雕方斗及五脊筒瓦顶。
仰望岱顶,莲花峰前危崖万仞,南天门形如天阙;俯瞰山,龙潭、虎山水库如镶嵌的翡翠从中溪三水曲折蜿蜒,奔流而下。中天门一侧又有巨石,状如虎卧,因此得名“伏虎石”。而石壁上有清代吴大澄大篆写的“虎”字。自1980年,为方便游人,这里相继建设了“中天门饭店”楼、“中天门宾馆”及“索道站宾馆”。若时间充裕,游人可在此食宿,更好地欣赏中天门一带的风光山水。
========================================================================================
让游客享受泰山的温馨
近日,一名游客在泰山中天门为手机“加油”,享受泰山的温馨。泰山管委按照我市发展大旅游的总体要求,在细节性、文化性、特色性上狠下功夫,将中天门景区游人服务中心整修一新。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增设了壁挂式电视、泰山旅游指南电子触摸屏、手机加油站和未成年人泰山知识读物等,进一步完善了服务项目,力求使游人享受到更加宾至如归的服务.
==================================================================================
===================================================================================
==================================
----------
泰山中天门东山巅,有台胞陈英杰捐资于1988年建成的慈恩亭。亭高15米,主体以泰山花岗石和水泥构件组成,重檐八角,彩绘斗拱。亭内有重15吨的台湾澎湖产澎湖石。台胞陈英杰先生捐资兴建的“慈恩亭”于1988年7月31日在泰山破土动工。慈恩亭位于泰山之阳中溪山的顶峰,北依天柱峰。南面大汶河,西濒扇子崖,东靠摩天岭。慈恩亭为十二立柱的重檐四角式山亭,造型别致,古朴典雅。造价约15万元(人民币),这是台湾同胞在大陆风景区捐资兴建的第一座山亭。陈英杰先生出生于台湾省澎湖县,曾任香港宝岛馆和宝岛百货公司大众西药行董事长,他对独尊五岳的巍巍泰山仰慕已久。
慈恩亭铭碑:
巍巍泰岱,万岳之尊。余于去夏,携子玉亨登临极顶,挺立日观,瞻浩瀚世海,慨大哉中华。
崇仰圣岳,日月同光,于是建亭祈愿。愿普天下父慈子孝,万家欢乐。更望泰宗灵气,广播环宇,
佑我炎黄子孙,世代和平昌盛。并将故乡澎湖海底巨石捞起,奠立亭中,泐碑刻铭,以垂永志。
香港泰山公德会创会会长,一九四五年出生于台湾省澎湖列岛。一九八八年捧子莲灰,登临东岳泰山之巅,俯仰天地,感悟人间之恩德,遂立愿团结天下仁人志士,成立泰山公德会,广济世人。
陈英杰出身于台湾澎湖的一个孤岛,自少因家贫而须要帮助家庭打渔,没有能力读书;他在工余之时,拼命自学,最后终于得到入学机会,并从而有机会进入台湾一银行的澎湖分行工作。后来辞职转到台北去营商,开起鞋铺来。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他结束了台北的生意,拿着大约两万块港币的资金到香港来,先后在土瓜湾及永乐街开设店铺。他事业真正获得改善和有所进展,是在永乐街开店之后。在他财富逐渐丰厚起来之时,他来到泰山,眺望东方,遥想到天地悠悠,一个人应该做些更有意义的工作。他之所以登上泰山,乃在此之前其深爱的幼儿因意外而去世,他极度悲恸之余,将爱儿骨灰带上走访神州大地,在北京登长城、在曲阜拜孔庙,最后登上泰岳,在日观峰上,把爱儿骨灰向万丈金光的旭日撒去,希望把爱儿回归九霄。他面对苍茫大地,发誓要为天下千千万万的苦难人服务,因而决定成立“泰山公德会”,并向山东省政府申请在泰山上竖立“醒世宏音”巨型铜钟和捐建慈恩亭,以昭示世人以慈恩浩荡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