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岱庙游览唐槐院唐槐院外的碑林旅游岱庙配天门 |
分类: 岱庙石刻园{专辑} |
◆唐槐院位于庙西南隅,因院内有唐槐而名。原树高大茂盛,蔽荫亩许,民国年间枯死。1952年在枯槐内植新槐,今已扶疏郁茂,俗称“唐槐抱子”。树下有明万历年间甘一骥书“唐槐”大字碑,又有清康熙年间张鹏翮题《唐槐诗》碑。
唐槐北为延禧殿旧址,原祀延禧真人。宋元时在殿北建诚明堂、馆宾堂、御香亭、庖厨、浴室、环廊等;明清时又在其废址建环咏亭、藏经堂、班殿等。环咏亭四壁嵌历代名碑,其中有韩琦、蔡襄、范仲淹、欧阳修、石曼卿等大家手笔。民国年间殿、堂、亭均毁,古碑碣大部凿毁散佚。1984年,在此建仿古卷棚歇山顶环形文物库房楼,内藏文物数千件、古籍3万余册。
唐槐院位于岱庙西,与东侧的汉柏院相对。原有延禧殿,旧称延禧殿院,清末时殿废,因院内有唐槐而名唐槐院。原树高大茂盛,蔽荫亩许,民国年间枯死。1952年在枯槐内植新槐,今已扶疏郁茂,俗称“唐槐抱子”。树下有明万历年间甘一骥书“唐槐”大字碑,又有清康熙年间张鹏翮题《唐槐诗》碑。西树立有清乾隆帝亲笔题刻:“兔目当年李氏槐,枒槎老干倚春阶、何当绿叶生齐日、高枕羲皇梦亦佳。”院内遍植槐树,春夏之际,满院飘香。百碑墙、古槐荫山、槐香池,再加上点缀其间的盆景,别有一番情境。
---------------------------------------------------------------------------------------------
东岳神府—岱庙(一)古建筑群
曾经有一位著名的古建筑学家这样说过:“岱庙是中国三大建筑群之一,北京故宫有山少林,曲阜孔庙有林无山,而岱庙呢?有山有林,而且山是泰山,是五岳之首,自然更添上了它的景色与位置了”--陈从周
-----------------------------------------------------
的确如此,岱庙的名气大,是因为泰山的名气大,也正是因为有了大山的崇高位置,岱庙才有了它的自身位置,有了庙中的这些古树名木,岱庙才增添了不少的景色。
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这样写道:“泰山庙中,柏树夹两阶,大二十围,盖汉武所植也。”
汉柏曾经手自图,郁葱映照翠阴扶。
殿旁亭里相望近,名实宾主谁是乎。
清代大学士张鹏翮也在《汉柏诗》中赞颂道:
古柏千年依碧恋,太平顶上觉天宽。晴空白鹤来时舞,云外逍遥得静观。
潇洒名山日正长,烟霞为侣足徜徉。谁能欹忱清风夜,一任槐花满地香。
——清•张鹏翮
在唐代,槐树是一种奇异的树种,是给皇帝贡献的珍贵名木。皇帝来封禅泰山,所到之处和泰山沿途都要种上槐树,以此展示皇威。
是岱庙古树名木中的主要景观。
--------------------------------------------
---------------------------------------------
------------------------------
----------------------------------------------------
=====================================================================================
唐槐北面是浓缩的泰山著名景点。
泰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在其北院中.总面积
院内的微缩景点之泰山石刻
===================================================================================
岱庙配天门由正阳门进岱庙,迎面就是配天门,取孔子语“德配天地”之意。
---------------------------
仁安门“仁安门”是取孔子语“天下归仁”之意而名,为岱庙的第三道门,元代至元四年(公元1338年)创建。殿内原祀天聋、地哑之神,两侧有东西门神。配天门北为仁安门。北过仁安门,就是岱庙的第三进院落。
这是在碑刻林列馆中的一个颇具特色的碑,碑文为阴阳文。有兴趣的可以辨认下。只能用“辨认”了。。
大体是说建个桥。。。
下面的叫赑屃(音毕喜)或霸下或龟蚨,(龙之九子之一,最喜欢背负重物,所以背上驮一块石碑)
唐槐院位于岱庙西南部,与东侧的汉柏院相对。
唐槐院北院原名叫雨花道院,现在是泰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是泰山各著名景点的浓缩景点汇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