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明朝万历年间,泰安教场后街住着一家姓王的。王家无房无地,靠儿子王小上山打柴过日子。有一年春天,王小到泰山西路打柴,回来时路过一个石站崖,上面挺平坦,王小又渴又累,很想在这里睡一觉。他一躺下很快就睡着了。睡梦中,有个白胡子老头来惊动他:“王小,王小,你干么不到屋里去睡?” “俺没屋呢!” “你不会盖吗?” “俺没钱哩!”
“你会有钱的,我的勤劳的孩子!”老头指着石崖说:“你瞧!这石站崖下头有一棵草,这不是一般的草,是一棵宝草。这草底下有个石缝儿,石缝里有金银财宝,你拿去盖屋吧!以后咱好做个邻居……”
王小醒来才知道是个梦。不过,他还是按老头儿指引的方向来到了石崖下。他发现这石站崖形状奇特,好象一把扇子,扇子把儿上长着一棵草。他想:这莫非就是那棵宝草?他伸手一捋,一串白花花的银子淌了一手。他害怕人家看见,就连忙把草摁进了石缝,离开了山崖。没走多远,他回头一看:只见一张红纸飘忽飘忽从扇子崖上刮来。他接过来一看,原来是一张柬帖,上头写着八个金光大字:原始天尊,十大弟子。
回到家里王小把这事告诉了二位老人,老人说这是原始天尊显灵,咱盖屋是小事,赶快在扇子崖上修筑庙宇以谢天恩吧。不久,王家就在扇子崖上修起了山庙,塑起了原始天尊十大弟子神像。后来,王小又到扇子崖拔了拔宝草,弄回来更多的银两,盖起了四合套宅院,买了几十亩良田。从此,他不再上山打柴,过上了荣华富贵的日子。这会儿他想,这棵宝草说么也不能让别人知道,要是别人知道了弄了去自己还享什么清福?他就把这棵草拔掉,顺手捋了棵白蒿堵住了石缝儿。打那,这石缝里就再也淌不出白花花的银子了.
打开扇子崖金银财宝往家抬
传说,打开扇子崖,金银财宝往家抬。 可是,若要打开扇子崖,必须两个法子:一个是做泰安的县官,必须姓刘,这就是俗说的:“打开扇子崖,等着刘官来”的说法;另一个法子是夫妻二人必须有十个亲生儿子,父母、兄弟协力同心,去扇子崖拔出开山的钥匙,还一定要在除夕年五更才行。
恰巧在山下,就有这么一家人家,生了九个亲生儿子,按数算,还差一个亲生儿子,便想了个变通的法子,用一个女婿顶数,凑齐十兄弟后,专等年五更去开扇子崖。
扇子崖的下面,有一块晶莹的石头,四四方方,形状象个匣子,在石匣的一端,有块长形的石头,很象宝剑的柄,因此,这块石头名叫“剑匣石”,这个剑柄就是开扇子崖的钥匙。
年五更了,这家的老两口儿,领着九子一婿上了山。老两口心想:开了山,搬财宝得让自己的儿子去,便派女婿去拔宝剑,九个儿子专等开山后,进去搬宝贝。
女婿手把剑柄,吃力地拔着,不论使多大劲,只见剑把活动,就是拔不出来。就在剑把一晃一动的时候,扇子崖慢慢地开了,只见里面,金光闪耀,珍珠玛瑙、翡翠宝石,奇光异彩。在金大厅里,有一匹金马驹子,正拉着一盘石磨,磨豆子。大儿子进去后,一把就拉住了金马驹,正在用力向外拉的时候,拔宝剑的女婿已累得精疲力尽了,剑把摇晃的也慢了,扇子崖的金门在慢慢闭合。老婆子急了,大声喊着:“他姐夫,使劲拔啊!”话音刚落,扇子崖的门闭紧了,只有老头儿出来时,抓了一把豆子。那是一把金光闪闪的金豆子。除此外,他们什么也没捞着。
泰山扇子崖风景区首次“话”“西游”
7月18日,从泰安市城市建设设计院了解到,历时一年之久的《泰山扇子崖风景区总体规划》已编制完成。半年前,山东师范大学教授杜贵晨的一篇《花果山原形是泰山》掀起了一场西游风潮,自那时起,便有许多学者将研究《西游记》的目光投向泰山。
此次《泰山扇子崖风景区总体规划》正是在专家学者实地考察泰山之后,结合他们的考察结果制订的。那么,规划中带有浓浓西游风情的扇子崖会以怎样的面貌呈现给市民和游客呢?
首次体现西游内容
市城市建设设计院院长闫华告诉记者,这次规划融入了大量泰山文化和西游文化的历史资料,这些资料成了规划的文化基础。同时还吸纳了最新的学术研究,包括部分学者在多年前对泰山西游文化的研究。在针对泰山景点的历次规划中,这是首次通过泰山景点体现《西游记》这部小说中的内容,成为扇子崖景区规划中的一个突出特色。
规划中,西游仙境内容丰富,有许多新的观点还是首次提出。
西游仙境景观区
猴子石
据史料记载,在傲来山以东的山峦中,有一巨石峙立,俨若猿猴蹲坐,山民称之为“猴子石”。
据考证,《西游记》中脍炙人口的“傲来国石猴出世”,即以此傲来山猴子石为原型。闫院长告诉记者,由于《西游记》傲徕石猴的故事家喻户晓,在规划中,可以仿照《西游记》中场景,在猴子石附近设置美猴王寨,悬挂“齐天大圣”旗,并在石栏杆上雕制《西游记》故事图案。为增添游人情趣,在猴子石附近可以饲养猴群,以使傲徕猴子国的神韵重现。
火焰山
据考证《西游记》中脍炙人口的“唐三藏受阻火焰山孙悟空三调芭蕉扇”一段情节之火焰山,即以此火焰山为原型。规划中,在火焰山、魔王洞附近,仿照小说描写,设置孙悟空大战牛魔王、铁扇公主的雕像。另外可以仿制部分精美芭蕉扇,作为特色纪念品,向游人出售。
牛魔王洞
在傲徕峰西北约1公里处,因山体黝黑,似火烧烟燎过而得名,是泰山的一种独特地质现象。山南崖壁上有一石洞,《泰山志》称“观音洞”,当地百姓俗称“魔王洞”。《泰山述记》云:“观音洞,俗讹魔王洞。”石洞如屋,洞前有平地亩许,有古石臼,不知何代所凿。据考《西游记》中芭蕉洞的描写,即以此为蓝本。
仙桃石
对仙桃石的记载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其中《泰山道里记》云:“仙桃石,在扇子岩东,巨石嵌空如桃。”
规划中,是在仙桃石下可以栽植桃树,供游客来欣赏,同时石栏可用孙猴偷桃图案来装饰。
西游大寨军事景观区
在西游记中,曾记载,孙悟空在它的傲徕国建过一个大寨,而在扇子崖上就真实的存在这样一个大寨,这就是天胜寨遗址,它属于人文景观。
据明《泰山志》记载:“天胜寨:在岳顶西南傲来山前,可容万人。刘盆子、赤眉所聚之地,其后贼叔孙无忌亦据此。”
自赤眉聚兵之后,历代为攻守要塞,金元之际,燕宁、严谨、刘瑀皆驻兵于此。
《泰山述记》云:“天胜寨,一名刘盆子寨,在三透天南,坦处可容千人。元初僧通慧、等全结茅于奉高天胜寨,即此。”
《岱史》:“汉刘盆子等聚兵于上。有演武场、张旗石及柱窝、碓磑之迹。”
《泰山道里记》:“岱西南峰最陡峻处有刘盆子寨。琅琊人樊崇起兵于莒,转入泰山,后议立盆子时,兵已数十万,鼓行而西,则盆子固未尝据此,时以崇归盆子部下,名刘盆子寨耳。”
泰山·扇子崖
从长寿桥向西行,有盘路1500多级,蜿蜒曲折,约6.5里,有一座高崖,陡峻高耸,因其形如扇,所以称为“扇子崖”。这里原有一座高阁,内祀“元始天尊像”名“元始天尊”庙。向西还有圣贤洞、地母宫、吕祖祠、太阳庙、月光洞等,但所有建筑都已残破倒塌。扇子崖北面是青桐涧,涧北高峰陡峭如屏障,山上尽是古松,风景很是优美。
扇子崖西有一峰,名“傲徕峰”,远望高耸入云,实际上只有泰山的一半高。俗话说“远看傲徕高,近看到山腰”。所以称“傲徕”,是因为崖前诸峰皆似犀利长矛,傲然而立,好像是和泰山试比高低。
在东百丈崖下面有一自然石穴,深广数丈,名“黑龙潭”。由于山水常年冲激,口小腹大,形同坛子,故名。潭水碧绿,清澈见底,潭上一桥凌空飞架,宛若长虹。夏秋水大之际,瀑布飞流直下,声若雷鸣,桥下挂起千尺素练,直达黑龙潭,称为“龙潭飞瀑”,是泰山胜景之一。特别是雨过初霏,白云低空徘徊缭绕,西面悬崖的两道瀑布,凌空而下,犹如玉龙飞舞,和“龙潭飞瀑”合称“云龙三现”,是泰山一大奇观,所以古人有“冒雨游山也不嫌,游山遇雨景更添”的诗句。
为了便于游人观瀑赏景,1956年在长寿桥东西两头各建石亭一座,东叫“云水亭”,西名“风雷亭”,两亭遥遥相对,与长寿桥、百丈崖构成一幅天然的图画。黑龙潭东南隅,有一石亭,名西溪石亭,亭门两侧刻有“龙跃九宵云腾致雨;潭深千尺水不扬波”石刻对联一幅。黑龙潭口虽小,但腹大水深,加之石面很滑,游人一定不要离潭口太近,防止发生事故。
==========================================================================
三十六集电视系列片《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泰山》解说词《泰山》之十八
造化奇境——扇子崖 视频; 泰山扇子崖 -
看新鲜视频,上金鹰网。泰山扇子崖
泰山西溪的扇子崖风景区,是一处奇石林立、险峰峻秀的旅游景点,
尤其是夏秋季节到这里游览,你能品味这里的石、领略这里的水、感受这里的风。
我们踏上崎岖的山道,环顾四周的山石群峰,古木树林,依然保留着一种原始自然的风貌。
盘路虽说不算整齐,却显的十分自然;山石奇形怪状,却透出一种灵气;树木品种不一,却是十分的自然和谐。
登上一段险峻的石盘,迎面一块巨石把住了山门,石上“寨门”二字跃上眼帘,这就是“天胜寨”。“天胜寨”是当年“赤眉军”的营地,这里自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大有“一夫当关”的感觉,起义军选在这里扎寨练兵是再恰当不过了。
寨门外这处自然巨石形成的石棚,是守寨官兵的哨所。
西汉末年,王莽当权,战乱四起,民不聊生,一场全国性的农民起义爆发了。以樊崇为首的赤眉军成了这场洪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扎寨泰山、通染赤眉、同汉军浴血奋战。公元22年王莽发兵十几万东征赤眉军,在现在的东平县附近赤眉军与官兵展开一场生死大战,官兵大败,被歼灭一万多人,这就是著名的“无盐大捷”,从此,赤眉军发展迅速,节节胜利。至今,天胜寨还保留着赤眉军留下的许多遗迹。
这是赤眉军用过的石臼。
这是赤眉军的旗杆座。
更为神奇的是我们在这里还发现了这组“赤眉列阵”自然景观石群。大自然的神工鬼斧把山腰上的巨石雕凿成了一尊尊威武的战将,高矗山崖。这些赤眉将士一个个身披战袍,列阵对敌,景观奇石把当年赤眉军英勇作战的神采刻画的惟妙惟肖。
说到景观石,这里还真不少。
孔子一生非常崇拜泰山并多次来到泰山,他在山上望吴瞻鲁、拜山赏石,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高高在上的“夫子瞻鲁”在这里留下了他的身影。
这是“米芾拜石”。
这块“太阳石”上,是一幅天然的太阳岩画。画的四周石纹如太阳光芒四照,真是结合的十分完美。
既然有太阳就会有月亮,穿过槐荫狭道,巨岩下的“月亮泉”,就是这里的月亮。泉水常年不干,晶莹透亮,据说,喝了月亮泉的水,会心明眼亮。
“扇子崖庙”始建于明代。也可能是因为附近多灵石的缘故吧,庙内早期的主要建筑都是用石头建造的,所以原来这里叫“石庙”。庙内的主要建筑由主殿和左右配殿组成。
“天尊殿”是庙中的主殿,建筑形式独特,殿前由三间拜棚殿,它与主殿距离只有一米左右,中间人为地造成了“一线天”的效果。
透过拜棚,“天尊殿”显的非常神秘。天尊殿是一座全石质结构建筑,因此也叫“无梁殿”,殿的正门上方自然生长出一棵古柏,殿内塑有元始天尊像。
穿过西配殿,在狭长的山崖空地上又有一组高低不等的小建筑群,分别是“吕祖祠”、“太阳宫”、“地母宫”,它们依山而建,构成巧妙。
庙中的石洞也别有一番自然情趣。
走上扇子崖庙,我们来到扇子崖边的峰顶,阵阵清风从耳边飘过,眼前呈现的是人间天上的绝妙景观。
历史名著《西游记》驰名中外、家喻户晓,作者吴承恩就是受这里自然奇观的启发,写出了孙悟空大战牛魔王和铁扇公主的精彩故事。
吴承恩,江苏淮安人,明代杰出的小说家。自幼聪明过人,多游名山古寺,好听奇闻轶事,他用一生的勤奋积累在晚年写成了被誉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
《西游记》“牛魔王罢战赴华宴,孙行者二调芭蕉扇”一回中,这样写道:
“高不高,顶摩碧汉,大不大,根扎黄泉。龙潭接涧水长流,虎穴依崖花放早。水流千派似飞琼,花放一心如布锦。真是个高的山,峻的峰,陡的崖,深的涧,香的花,美的果……”
吴承恩的这段精美描述,与扇子崖景区的美景非常相似。据专家们研究,吴承恩当年进京赶考时就曾来泰山巡游,泰山的生动美景为他的作品创作提供了生动的素材,你看:
火焰山在熊熊燃烧;
铁扇公主的巨扇直插山峰;
观音手中的宝瓶镶嵌在山崖上;
如来佛祖巨掌独立;
牛魔王宝座依旧;
孙大圣高瞻远瞩。
这里的一石一峰,一草一木都成了《西游记》中的仙境。
山风在飘流,松林在呼啸。站在扇子崖顶,低头巡看青桐涧,又联想起了《红楼梦》。《红楼梦》中贾宝玉吃完饭后,总要喝一杯女儿茶来消食保胃,他喝的女儿茶就生长在扇子崖后面的青桐涧。
在古代,泰山地区没有茶叶,当地的山民就采摘青桐涧里的青桐树芽炒制茶叶,并且取名叫“泰山女儿茶”,被明代《岱史》称为“清香异南茗”。泰山女儿茶肥厚坚洁,茶色清彻剔透,碧绿娇嫩,饮后回味醇美,有清心提神软化血管的功效。明清时,成为帝王来泰山时的御用佳品。
位于泰山主峰西南,傲徕峰下。四周崇山峻岭,剑峰林立,层峦叠嶂,奇峰突丌,古树参天,寺庙林立,古迹颇多。人文景观,自然风景点遍布全境。黑龙潭,长寿桥,无极庙,天胜寨,玉皇洞,中军帐,乌龟石,元始天尊殿,百事{柏柿}如意,地母宫,太阳庙,太阳石,月亮洞,月亮泉,万仙崖,天烛台,圣水瓶等,使游人大饱眼福。
前几日我和同事一行九人从济南乘火车到泰山火车站后,先买了下午7点回济南的火车票,再乘16路公交车到“王庄”,9点40左右开始向泰山的扇子崖前进。一路上全是自然景观,没有人为的破坏,景色非常美。不断有顺石壁潺潺流下的山泉水,喝一口清凉甘甜,非常可口。顺山路往上走,山势越来越陡,有一处地方还非常陡峭的无法攀登,多亏我们中间的何老师出行时带的背包带派上了用场,如不借助它,想登上去还真是非常困难。大家互相帮助,你拉我,我推你,这时我们忘记了自己大都已是五十多岁老头了,李老师和朱老师都已是六十五岁了,但是他们有每天登千佛山的基础,身体很好,行动敏捷,和小伙子相比一点都不逊色。此时此刻我们都感觉自己年轻了。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攀登,11点半到了山半腰的一块稍平坦的地方,大家正想休息,这时张老师发现了一片山揸树,红红的山揸挂在树上,在绿色的树叶中煞是好看,再往地下看,熟透的山揸铺满了树下,拣起山揸品尝一下,嗯!一点都不酸。稍事休息后,继续朝着扇子崖前进,这时的山路就没有那么险了,经过一段平坦的小路,终于来到了扇子崖的山门,山门的门票才两元五角钱。扇子崖下往南大约二百米处有一“月亮泉”,泉水清澈见底,口感很好,有点甜。游人登山到此所带的水大都所剩无几,在海拔700
多米处还能喝到这样清甜的山泉水,心里那才叫一个爽哇!此时登山的疲劳顿时全消。补充体能后来到扇子崖下,哇!这么险!扇子崖直上直下,石壁如斧劈,游人往上攀登要靠1990年修筑的200多米高的“天梯”,小心翼翼的登上山顶,视野顿时开阔!真可唯:抬头迎傲徕,附视探谷底。西望群峰连绵,层峦叠嶂。北观泰山主峰,巍峨壮丽。东观凌汉峰。南可鸟瞰泰城全景。崖巅面积有一百二十平方米。西汗末年,农民起义首领樊崇领导的“赤眉军”以此作为瞭望台,至今筑室遗迹尤存,当时还凿池蓄水,供为饮用。夏满清水,冬结冰镜。四季映天,俗称“小天池”。战战兢兢的顺“天梯”到崖下的一处平台,我拍下了扇子崖天梯的背面照片,当拍完后,才发现我站立之处往外不足一米,便是万丈深渊,不禁出了一身冷汗,好险哇!顺下山的台阶走了大约半小时,我们找了一个有石桌有石櫈有山泉水的地方,开始了我们的聚餐,大家都拿出各自带来的食品,有在超市买的熟肉,火腿,也有自己在家作的拿手菜,这时我们就象一家人,其乐融融,在这没有喧嚣,没有污染的大自然中,听着山中的鸟鸣,喝着甘甜的山泉水,品尝着各自的拿手菜,不是美味佳肴,却胜似美味佳肴。吃完午餐已是三点多了,开始下山,不一会就到了盘山公路,我们顺着平坦的泰山西路大道,先后游览了“黑龙潭”,瞻仰了“冯玉祥先生之墓”,在山下的天外村乘3路公交车到火车站,7点的火车返回济南,结束了泰山扇子崖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