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美学的远古起源(之三)

(2020-02-03 19:04:18)
分类: 美学史

          三 远古之美的整体结构

把远古作为一个整体,文化演进的基本规律为:从古村到古邑,开始由血缘之“姓”的聚落进行的升级。这一升级不久便发展为,从强调血缘之“姓”之聚落之邑,转成彰显军事力量的“族”之聚落之国。突出“矢”的“族”方能在竞争中保证安全。由邑到国的提升,很快就扩展为一姓为主多姓融合数量更众的“氏”之族体。再进一步发展就是,在原由的氏的基础上,形成由一氏为主、诸氏融合的面积更大的方国地域之“氏”。最后,达到一姓为“王”、百姓共辅的天下万国组成的王国。中国上古从古村到古邑到方国到王国的演进。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血缘之家始终存在,只是有了等级结构的展开,展开的同时保持了家--天下的同构。到先秦对这一悠长的历史演进的总结,形成了以儒家和法家为主体的思想。第二,中的观念始终存在,只是内容更加丰富和深厚,到先秦对这一悠长的历史演进的思考,形成了道家和墨家为主体的思想。第三,中的思想必然意味在东西南北中的空间一体和日月季年的回环往复的时间一体,在对时空一体里的中进行思考,使以儒道为主体的思想进入深邃和升向超越。第四,中是在上古的仪式中产生,并在从上古到中古到近古的漫长历史中,得到深化和丰富,而中的观念的扩展和丰富,同时是中国型的仪式的扩展和丰富,正是这一扩展和丰富中,中国的仪式从一般的原始仪式中区别开来,形成中国型的礼。还以前的表为基础,列出中国远古礼的演进:

 

                   远古时代古礼演进表

时间(年前)

文化演进

礼的演进

上古

200万年前-8000年前

从穴巢居到古村

从原始之礼到古村之礼

早期

8000年前-6000年前

从古村到古邑

从古村之礼到古邑之礼

晚期

6000年前-4000年前

从古邑到方国

从古邑之礼到方国之礼

下古

4000年前-2000年前

(由方国而)王国

(从方国之礼到)王国之礼

 

      钱穆说中国的“礼”是无法翻译成其他语言的,因为礼包含了中国文化独特的内容 [1] 。这个独特的内容,归根到底,就是立杆测影的“中”的仪式而来(中国型的天地的整体观念由之而生),由“中的仪式”的举行者代表的整个古村的血缘之姓而来(中国型的家的观念由之而生),由中的仪式的主持之巫的仪式行为而来(中国型的美字而之而生)。原始仪式包含了四大要项:仪式地点、仪式之人、仪式器物、仪式过程。这四大要项都与原始之美的类型体系的萌生、形成、定型有关。仪式地点形成建筑之美,仪式之人形成人物之美,仪式器物形成器物之美,仪式过程形成诗乐舞剧合一的艺术之美。中国上古仪式从上古到中古到下古的展开,既从古村之礼到古邑之礼到方国之礼到王国之礼的展开,同是就与这与四项相关联的审美对象的展开和与之相应的主体美感的建构。然而在中国上古,这四项都与中的观念紧密关联,因此,以中为核心的仪式四方面的展开,形成中国之美的特点。为了把中国上古之美简要地呈现出来,本章从五个方面进行:首先,讲由仪式四项组成的中国之礼的体系结构,内蕴在“礼”字的内容之中。其次,讲中国之礼的核心:立杆测影之中的内容:中的观念,以及由之带来的基本观念:和。再次:讲上古仪式之人形成特点:美,以及由美而产生等级结构:美--玉。复次,讲由远古以来的工具之斤,演进为美型之斧,进而演进为王权象征之钺,最后转变为朝廷之美的威仪。然后,讲由仪式中立杆测影之观,并由之产生出中国型的主体审美的观照模式,最后,讲又立杆测影得天下的中和而产生的最高的乐,并由之产生出中国型的主体心理的美感模式。

    中国地理,一方面形成了以中原为中心的相对独立的整体空间,另方面由中而来的天下观又超越了这一相对独立性而具有了天下胸怀,而且,欧亚草原之路从上古开始就把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关联在一起,云贵高原和南海与南亚联系在一起,这两个方面的联系,不断地把地中海和南亚的文化传递过来。中国的族群、器物、观念,一直在与世界的互动之中。在远古美学的演进中,有两大中国独特的美的器物创造了出来:玉与帛。构成具有永恒性的中国之美。两大与西亚相关的器物产生了出来,一是彩陶,与西亚同时产生而形成了中国特色,且占据了世界彩陶最大的辉煌,一是青铜,由西亚传来而形成中国特色,且占据了世界青铜器最大的荣耀,而这四种器物,都是作为礼器而大放光芒的,再加上中国独特的漆器,形成了中国上古美学的五大器物系列,中国型的美学观念在其中内蕴,并由之发生出体系性成果。远古美学之美,概而言之,体现的礼的整体结构之中,其核心思想是中和,具体展开为以五大器物为核心的整体体系之中。


[1] 邓尔麟《钱穆与七房桥世界》北京,社会科学献出版社,1995,第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