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事物/thing——中国现代哲学关键词研究之五

(2013-02-21 09:34:39)
分类: 哲学问题

                                               张 法  

   “事物”是中国现代哲学的关于宇宙构成的既作为本体又能运用于现象的最基本的概念。宇宙的本体是物质,这一本质凝结为或体现为具体的东西,就是事物。高清海对“事物”的界说,可以作为中国现代哲学定型后的经典:

 

    对象在现实中既有共性又有差别性。这二者的统一,就构成事物。作为对象的具体性的存在即事物,所以在这一意义上应当说,对象即是事物,事物是对象的进一步的规定。

    事物的本质特性,是它的个体性,事物也就是一种具有个体性的确定的存在。

    事物这一范畴人们运用得也很广泛,具有多种不同的涵义。在这里必须区分它的两种基本涵义。一种是通常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讲的“物”。这个“物”往往和实物、物体相同,如这张桌子,那幢大楼,这都是事物;至于属于事物的属性和关系的东西,属于观念和思想的东西,便都不包括在这一涵义的事物范畴之内了。另一种是哲学所讲的作为对象的事物。这种意义上的事物极其广泛。凡是构成人们认识对象,包含差别性和统一性的确定的存在,都可以看作是事物。事物与实物、实体的存在不同,它是更抽象因而也就是内容更空泛的一个概念。一个实物可以作为对象,一类实物可以作为对象,属性和关系以及观念的东西也可以作为对象,它们作为确定的认识对象,都可以称为事物。只是在认识进一步深化以后,才能对不同的事物作出更具体的规定,把上述不同事物作为不同对象区别开来。[1]

 

这里指出了两点,第一,事物来源于古代的物,第二,事物是一大共名。但最为重要的是,事物一词是对译西文中的thing,thing只是“物”,当thing变成事物的时候,第一,中国文化里,如《马氏文通》说,物包括有形和无形两类。“在天之日月星辰,在地之河海华岳,人伦之君臣父子,物之有形者也。怪力乱神,利命与仁,物之无形者也。”[2]更是一个“物”有虚实合一的整体,由形气两部部分所组成。thing则在物的类型上只为有形的实体,在物的个体上只强调实体存在。第二,多了一个“事”,在古代汉语里,事物是“事”与“物”两个东西,“物”类似于现代汉语的事物,是静态的,“事”类似于现代汉语的事件,类似于西文里的event,是动态的,难于定位观察的,正在运动过程中的,无法预料其结果的。现代汉语把事与物放到一块,正是(巧妙地运用古代汉语语法中偏义复词的原理)用静态的“物”吃掉了动态的“事”。在“事物”一词中,“事”的含义没有了,只剩下“物”的含义。虽然在事物一词的定型过程中,全盘西化的胡适发表的《实验主义》和坚守传统的熊十力出版《新唯实论》,都是一会用“事物”,一会用“物事”,但“事”的含义都被消解了。“事”“物”成了只有“物”没有“事”的事物,哲学的基本单位就在事物这一概念中被静态化实体化了。



[1] 高清海:哲学体系改革,第225页

[2] 马建忠:马氏文通,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第20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