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岱年与《中国哲学大纲》

(2008-03-16 20:18:03)
标签:

杂谈

张法

 

张岱年(1909~2004)是中国现代最著名的中国哲学史家之一,他的《中国哲学大纲》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显示了中国哲学的基本特点和独特内容,这本书是张岱年最有代表性的著作,也是现代中国在中国哲学方面最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

张岱年,字季同,别署宇同,河北省献县人。1933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同年在清华哲学系任教,抗战爆发后在家闭门著书,1943年,到私立中国大学哲学教育系任讲师,1946年回清华大学,任副教授,1951年升教授,1952年随院系调整到北京大学,自此任北大哲学系教授直至仙逝。

《中国哲学大纲》的出版历史,本生就是一段趣闻。该书于1935年撰写,1937年写成,商务印书馆曾两次决定付印,作者已在“自序”中对审读先生(冯友兰和张荫麟)表示了感谢,但皆因战事未能如愿,只于1943年在私立中国大学作为讲义印过。成书20年后,1958年,方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时,此时哲学观念和学界风气已经大变,于是作者为旧书写了一篇“新序”副标题是:“对于过去中国哲学研究的自我批判”。1982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修订版。作者作“再版序言”虽然已经没有了“自我批判”的标题,然而在这“再版序言”的内容上,还是先来一番检讨,自言书中的“缺欠”、“缺陷”、“缺点”。这些缺点集中到一点,就是没有用唯物论和唯心论来统中国哲学的内容。有意思的是,中国学术进展到了1990年代以后,写中国哲学史都不再以唯物论和唯心论来统中国哲学的内容了,前一个学术阶段认为的缺点反而成了此书的优点。

《中国哲学大纲》一个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对中西哲学作了一次最好的汇通,而这种汇通又是用了一种最学术的方式,这就是把哲学集中在问题上,此书的附标题是:“中国哲学问题史”。问题又是用范畴的方式体现出来的,拈出范畴,使该书呈出了一种学术纯味。

在中西哲学的汇通上,《中国哲学大纲》采用一种最鲜明的方式,著作结构,是按照西方哲学来的,分为三大块:第一部分本体论,第二部分人生论,第三部分致知论(即认识论),但具体的材料,又是中国的,根据具体的材料,本体论分为本根论和大化论;人生论分为天人关系论、人性论、人生理想论、人生问题论;致知论分为知论和方法论。按照这三大块去找材料,必然呈现为,人生论材料最多,问题最多,范畴最多,宇宙论其次,致知论最少。这样一来,把握的三大块大框架虽然是西方式的,便材料的呈现又成了中国式的,材料本身使问题的中国性得到了突出。虽然材料本身突出了中国特性,但三大块的大框架是西方的,对三大块的梳理分类是西方的,这样中国哲学的特性又得到了一种世界性的呈现。

当用中国的材料呈现一个哲学的普遍内容的时候,必然的一个结果就是用中国的概念来呈现中国哲学的内容,在宇宙论的本根论里,我们看到了道论,太极阴阳论,气论,在宇宙论的大化论中,看到了反复、两一、大化;在人生论的人生问题论中,看到了义与利、命与非命、兼与独、损与益、欲与理、情与无情。这样哲学的问题以完全中国的概念表达出来,更接近于中国哲学的原味。比如“大化”,用现代汉语来说,是宇宙变化的规律或宇宙有规律的变化,都有了西味,而不用现代汉语的以变来统化的“变化,只用古代汉语所强调的不同于变的“化”,中国哲学的意味就出现了。大量的引用原始材料,不但是《中国哲学史大纲》的特点,也是它的巨大优点。1937年的“自序”中,张岱年说:“现在讲中国哲学,对一个哲学家的学说有所诠释,实必须指出证据,实必须‘拿证据来’。因此今日讲中国哲学,引哲学家的原文,实不只是引,而亦是证;不是引述,而更是引证。”[1]正是这样的引证,突显了中国哲学的特质。

正因为原样地引证中国的材料,原样地呈出中国的概念,从而使张岱年在对中国哲学特质的把握上,最易体会到中国哲学的精神,也最能够将之很好的地总结出来,于是在三部分之前有“序论”四节:一,哲学与中国哲学;二,中国哲学之区分;三,中国哲学之特色;四,中国哲学之发展。这里最的意义的是中国哲学的特色,张岱年说,其重要有三:第一,合知行;第二,一天人;第三,同真善;其次要有三:第四,重人生而不重知论;第五,重了悟而不重论证;第六,既非依附科学亦非依附宗教。这六个特点,是在与西洋哲学和印度哲学的比较中,在细读中国哲学的材料中得出来的。另一方面,中国不但是在中、印、西三大哲学中的比较中存在,还在古今的转换和演进中存在,还存在一个中国哲学的现代化问题。因此,在三大部分完了以后,最后给一“结论:中国哲学中的活的与死”。在这里,张岱年提出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六大好的因素(活的)和六大坏的缺陷(死的)。当然这死与活,仍是在中西的比较中而出现的。

张岱年的《中国哲学大纲》与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可以说是双璧,一从历史发展入手,一从问题范畴入手,在相当的程度上呈现了中国哲学的原貌与精神。




[1] 张岱年。中国哲学史大纲。第1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1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