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部分投资者都会在股市下跌的时候去努力寻找下跌的原因,而在上涨的时候寻找上涨的原因。这种原因通常会被放大其真正的影响,进而导致股市进一步下跌或上涨,强化市场的趋势,促使大家周而复始的追涨杀跌,造成所谓的羊群效应。但事实一再证明,追涨杀跌难以在市场中获利,那么我们有必要追寻这种行为的源头,也就是有必要用一种更客观、多角度去看待一些事务,以下举例来说明。比如:
一、国家通过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发行票据来缩减流动性,被视为导致股市下跌的罪魁祸首之一,但也应该看到它的另外一面,即国家既然要缩减流动性,也同时说明市场的流动性依然过剩,回顾一下历史就能发现,真正大规模回收流动性的年份并没有几年。也就是说,市场对于政策过分担忧了,对流动性过剩却估计不足。
二、人民币升值,其正面效应有:加大了金融、地产等行业的投资价值;促使外资大量进入中国,导致流动性过剩;外资进入中国后并不会留存在自己的口袋里,会经过银行进入流通领域,会间接促使人均收入增长;会促使人们增加消费;会减少国内企业技术升级的时间和成本等;会促使政府加大对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其负面效应有,会影响了中国的出口;会增加进口,缩减贸易顺差;会促使CPI大幅上升;会导致股市和地产的泡沫;会导致政府的宏观调控等。
三、一个行业竞争异常激烈,会导致利润率的下降,但同时也会促使行业的整合,出现并购获得超常发展的机遇。
四、上游产业价格的上升会导致下游产业利润的下降,但也会促使不少企业退出市场,剩下的企业在今后可能会活得更滋润。
五、一个行业在进入景气周期后,虽然行业中的企业盈利会上升,但也会导致其他企业蜂拥而至,竞争更加激烈。比如去年的有色金属就属于此典型,价格大幅上升后导致企业疯狂寻求矿产,并导致有色金属的下跌。
六、成品油如果涨价,会导致中石油、中石化的股价上升,但同时导致其他行业的利润下降。
七、国家控制银行的贷款,会导致银行的利润缩减,地产的资金链绷紧,但国家的经济也会因此更加健康,股市和地产的泡沫也会减少。
八、地产价格的上升,会导致地产公司利润的上升以及银行坏账的减少,但同时也会让广大居民买不起房,居无定所,最后导致国家严厉的调控政策出台。
九、国家调控流动性以打压股市,可以达到挤压泡沫的目的,但也会导致股市的融资功能降低,无法吸引优秀企业上市,无法引导国家的资源进行最优化配置,这也不是政府愿意看到的结果。
十、政府调控地产行业,会导致地产价格的下跌,但如果调控过度,又会导致企业破产,已经买房的人不愿意还债,导致银行的坏账上升,这也是政府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十一、中国成立中投公司投资海外企业,虽然短期难以获利,也另一方面却会促使美元回流,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十二、和谐社会的精神在经济上的反应可能是经济增长可能减缓,但也会让中国的经济更加健康。
十三、一个企业在产品、销售上的大规模扩张可能会带来收入的上升,但也会增加管理上的麻烦,以及导致费用的上升。
十四、劳动合同法的出台保障了员工的利益,让社会更加和谐,但同时也减少了的企业的利润。
十五、大小非解禁在短期内看是洪水猛兽,但长期看,这些解禁后的股份如果被卖掉,这一部分资金绝大部分还会在银行、资本市场、地产市场等地逗留,增加流动性,未来的需求依然旺盛,市场并不会因此而缺少什么。对此,我们不可以太短视。
十六、虽然医改以及社保等改革导致了大量的财政支出,但是他们同样会导致人民没有后顾之忧,增加消费,提升企业盈利,提升财政收入。
十七、人民币升值会导致东南沿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转移,会导致部分沿海地区经济出现短暂真空,但也会促使中西部地区更快的发展,也会逼迫沿海地区经济更快转型。
十八、融资融券以及股指期货的出台未来会让机构们发现多了盈利的工具,但同时也会让市场的博弈更加复杂,也许更加疯狂。
十九、农产品价格的上升让居民生活的压力加大了,在外打工的农民工资上涨也让企业的成本提升,但它们也会让农民的日子更加好过,增加农产品的投入,促进农民的消费升级,富裕后的农民会更多寻求进入城市,并导致城镇的建设快速发展。
二十、股市上升了,大家的财富上升了,但同时也意味这风险也加大了,下跌了却意味着机会更大了。
凡此种种,不能胜举,之所以罗嗦许多,只想说明经济事务之间影响错综复杂,一环套一环,很难用简单的有利或不利来形容,希望提醒的是,不论在何时何地对于何种事情,都应该用一种平和的心态、以客观的、多角度的视角去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