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董易林
董易林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53,681
  • 关注人气:1,88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寄语教师节

(2012-09-10 10:35:53)
标签:

教师节

老师

节日

董易林

吉祥物

杂谈

分类: 民俗传统
寄 语 教 师 

    又逢九月十日教师节,对于每个人来说,关于学生时代的回忆,多是温馨、美好的,伴着儿时的淘气、年少的懵懂,和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渐渐成长,那是天天向上的阳光之路。


    还记得当年九月一日第一天上学时的情景吗?从此成了一名学生,再不是幼稚园里可以“为非作歹”、“无法无天”的小孩子了。上课要守规矩,要听老师的话。当家长把头一天上学的孩子交到老师的手里,总要嘱咐又嘱咐。老师向每个孩子露出的笑容,让这些或是羞涩或是“跃跃欲试”、“踌躇满志”的小家伙有了安心的感觉。从此,为人师者给学生们打开了一扇知识的大门,点滴的成长,知识的积累,让曾经无知的孩童,在快乐中成长、充实着。

    我国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天地君亲师”,不仅在民间,乃至皇家都备受崇奉,被作为祭祀对象。孔庙就是历代封建王朝祭祀春秋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宇 ,足可见老师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不仅是寻常人离不开老师,就连兴汉四百年之张子房,这样名垂青史的先贤,都需老师的点拨。张良为古今之大智者,尚且在年少之时,不忍忿忿之心,在博浪沙,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

    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张良三进履自此成为美谈。也教育着胸怀大抱负、大志向的少年人,万不可意气用事,要忍人之不能忍。要有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心性,才可成就大事。得一良师,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机遇,尊师重道敬老,更是做人不可或缺的品性。

    孔门弟子对老师的尊敬,历来为人称道。孔子去世后,被葬于曲阜城北泗水岸边,弟子们以对父亲之礼仪对待孔子,为其服丧三年。尤其是子贡,在孔子的坟前盖了间小屋,为孔子守孝六年。

    在今世,也在这样感人的事,还是去年听到的一则新闻,古稀之年的宋老师和妻子、孩子义务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小学老师近三十载,四口之家其乐融融,不离不弃。孑然一身的老人有这么好的学生照拂,此生足矣。此情让置身冷暖人间的世人为之感动。而这样的好人,好学生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传说,他们看似平凡、普通,可就是这样一家人,用火热、无私的赤子之心,感染着我们的心灵。在如今的社会,这样的人,这种情操和精神无疑太过宝贵,太难得了。


    和而今老师的优越待遇相比,很多老一辈教育工作者真正是默默无闻,只知道辛勤付出,他们什么都没赶上,工作的时候,没有教师节,更没有周末双休的时候,生活是艰苦的,对学生们付出着更多的心血,完全不求物质回报,因为,当时在他们的观念里,根本就没有物质回报这个概念,也许你会觉得他们很傻,可就是这份质朴和真心,现在才愈发可贵。

    很多偏远山区的老师们,一样值得我们尊敬。当老师们送走了一批批学生,时光的细沙也让他们从当年讲台上那风华正茂的年青人,变成了苍颜白发的老者。给老师们送去一个祝福,一个问候,一张小小的卡片……没有太尊重的礼物、没有什么购物卡、时装这样“实惠”的礼物,却能让安享晚年的老师们暖在心间,感受到桃李满天下的那么甜蜜与自豪。

    感恩的心意不止在教师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